在科技快速發(fā)展和勞動組織方式不斷變革的過程中,現(xiàn)代人除要掌握快速變化和不斷深入的專業(yè)能力外,還必須具備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了適應信息社會、知識經(jīng)濟對現(xiàn)代人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就應運而生了。推廣使用這種方法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培訓的主流發(fā)展趨勢。我校于2007年始推行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教學改革工作,至今已有近四個年頭。旅游服務與管理部一直作為我校的教學改革工作試點部,銳意改革創(chuàng)新,在教育教學改革工作中取得很大進展。而我本人作為旅游服務與管理部的部長,在帶領大家積極投身于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同時也收獲了很多。我發(fā)現(xiàn),行動導向教學法要想在一個學校的部(系)的教學工作中推行開,并取得成效,必須要抓好以下幾點工作:
一、教學目標明確化、綜合化
只有明確了教學目標,師生的教學活動才有了共同的方向。雖然在教學中我們一直強調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等等一系列目標,可是這些綜合目標只有教師明確,而學生往往只注重知識目標的獲取。因此,教學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求所有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有明確的、綜合化的教學目標,而且這些目標也必須讓學生明確。即教師在備課時應注意備以下以個方面:(1)明確教學目標。教師要在課前預習及上課之初和學生一起明確每一節(jié)課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情感目標等。只有師生共同明確了綜合化的教學目標,才有利于教師明確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采用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也才能使學生更好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準備工作,并有目的的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從而收獲教學目標。(2)教師在備課時,應恰當使用各種先進教學手段,真正做到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為教學目標服務。恰當?shù)慕虒W手段的使用,能使教學更加直觀,給學生以身臨其境之感。而這些有“身臨其境”感覺的模擬情景教學、案例教學及錄相教學等手段,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而言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3)備課的重點要放在備學生、備方法上,要重點考慮學生在課堂上的投入度、參與度,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自我管理、自我學習、自我評價的機會。只有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教師才能更多發(fā)現(xiàn)學生需要幫助的地方,從而有的放矢的進行幫助提高,進而無限延長課上45分鐘的學習成效。
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多樣化
為了實現(xiàn)綜合化的教學目標,我和我們組的老師一起,結合教學實際完善了許多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例如對于簡單的知識,盡量讓學生自學,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去挑戰(zhàn)老師設置的具有實用價值的問題。通過這一方法,即教會了學生如何 “讀書”,又教給了學生如何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在學習知識,應用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了利用自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快樂,從而逐漸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對于難度適中的知識,我們則要求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先讓組內的同學通過互助解決問題,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提高集體榮譽感。接下來再安排學生進行小組間的競賽活動,以達到互相竟爭、互相學習的目的,讓學生體驗社會競爭的公序良俗。而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老師則采用分解難度、各自承擔的方法。每小組承擔一個小問題,合到一起就解決了一個大問題。教給學生迎難而上,堅持就是勝利的真理。而無論是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我們都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變。我們要堅信我們的學生能完成任何問題,而要達到這一目標,則需要老師要分給學生力所能及的任務,采用適當?shù)莫剳痛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部的老師使用了你來做老師、速記比賽、分角色模擬展示、小組間互評、挑戰(zhàn)自我等教學手段,達到了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服務的目的。
三、評價標準統(tǒng)一化,評價模式優(yōu)良化
恰當?shù)脑u價是激發(fā)學生興趣、達到教學目標的關鍵一環(huán)。經(jīng)過這些年來的摸索,在學校統(tǒng)一“學分制評價”的基礎上,旅游服務與管理部統(tǒng)一了課上評價手段和評價標準,制定了“旅游服務與管理部課上評價統(tǒng)一標準”,使得每一位任課教師的課上評價有了統(tǒng)一標準,也為學生的課上活動習慣的養(yǎng)成提供的依據(jù)。
任何一名學生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好的評價模式才能給學生展示自我、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機會。在課上評價機制中,我們要求每一位教師都要設計形式多樣、能給每一名學生都提供展示機會的課堂活動。如在“我們組最棒”的展示活動中,要求每一個由六人左右組成的小組首先評選出自己組的組長,再由組長把老師的任務分解后分配給自己的組員,計算機操作熟練的同學負責查資料,分析匯總能力和書寫能力強的同學負責編輯匯總,語言能力強的同學負責最后的展示等等,這一學習方法,既是對每一位同學所具有的特有能力的肯定,又給學生們創(chuàng)造了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認識合作的能量的機會,讓同學們在一次學習活動中體驗了為集體榮譽而戰(zhàn)的激情以及團隊合作中的喜悅和遺憾。
在期末考試中,我們也一改以前的單純試卷考試形式,而采用了形式多樣的、適合學生特點的考試模式。如現(xiàn)場模擬導游考試、現(xiàn)場點菜上菜考試、學生分組進行市場調研考試等等;并把許多基礎課有機并入到專業(yè)課考試中,如把語文課中的學生寫作能力考試并入到導游詞創(chuàng)作考試中、把形體禮儀課考試并入到餐飲服務技能考試中等。從而使文化基礎課更好為專業(yè)課服務。同時我們越來越降低期末考試成績在學生評價中的份量,而是更注重課堂個人活動、小組活動以及日常各種行為規(guī)范的得分。這樣的評價模式淡化了考試成績在職業(yè)學校學生心目中的份量,讓他們越來越覺得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單一的分數(shù),而將來走上社會后靠的是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分數(shù)。這樣使我們的學生越來越喜歡課堂,主動走進課堂。
行動導向的核心是有目的地擴大和改善個體活動模式,其關鍵是學習者的主動性和自我負責。學習者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習過程要自我管理、自我評價,收獲的重點是獲取加工信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務必堅持:與學生溝通,確定明確的、綜合化的教學目標;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并體現(xiàn)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自我評價、外部評價的機會,并通過更具實踐性的優(yōu)良評價,讓學生收獲更多的學習方法和能力。而所有這些收獲,都離不開教師在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意識方面的先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