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調查,焦慮、人際關系敏感、偏執(zhí)等在高校學生中有較高的發(fā)生率。其常見的一些心理障礙表現(xiàn)形式如下:
1.不適應新的環(huán)境
大學生活的壓力,讓學生覺得自己不再是天之驕子,一枝獨秀。校園是個小社會,不是一塵不染的圣地:獎學金的評定、人黨、提干等等競爭初見端倪,書呆子不受歡迎,個人的風采和魅力最重要,不再有人把你當作寶貝,很可能從過去的寵兒淪為不起眼的小角色。大部分學生在進人大學后,能很快適應大學的生活學習方式,順利渡過適應大學生活這一關,而少數(shù)大學生在矛盾心理交織作用下,陷人持久的不良適應狀態(tài),不能自拔,出現(xiàn)厭學情緒,最后不得不因為學習和身體原因而中途退學或休學。 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更換,學習方法的改變,使其所處的不是“理想”的現(xiàn)實,因而出現(xiàn)適應不良,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
1.1自卑心理
自卑是由于害怕失敗或缺乏信心而導致自己瞧不起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自我評價過低,認為自己的學識才智、外貌體型都不如別人而全盤否定自己。有的大學生由于學習基礎差,面對大學的課程多、難度大、要求高等一系列變化,跟不上學習進度,在父母、老師面前,受到的批評多于表揚,指責多于鼓勵,懲罰多于引導,認為別人都比自己強,形成了一種“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種低劣的心理素質和消極的心態(tài),是一個人的心理“軟骨病”。一個人得了這種病,就永無出頭之日。
1.2孤獨心理
孤獨心理是一種封閉內心的性格障礙,是一種主觀感受。大學生普遍認識到.人際交往能力是事業(yè)成功的必備素質,他們很想廣交朋友,希望有知心朋友。但是,大學生來到新的環(huán)境,多方面的人際關系和社會活動都是他們未曾經(jīng)歷過的,現(xiàn)有的交往能力又不能滿足自身交往的需要,所以有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交往能力欠缺而害怕社交或不愿意參加社交活動。有的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自負清高,獨往獨來。有的大學生好猜疑、多幻想。這些表現(xiàn)長此下去,易使他們缺乏正常的人際交往而更加孤獨。
1.3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在多種因素作用下,個體對一定的準則、規(guī)范或行為表現(xiàn)出來的反感、厭惡從而產生抵觸的心理。逆反心理有兩種表現(xiàn),一是積極的親社會心理。諸如:對高談闊論、夸夸其談的厭惡,對形而上學、教條主義、行政命令、簡單粗暴的工作方法的反感,對不實事求是的批評或表揚的不滿等等;另一種是消極的心理。諸如對理想教育、信念教育的厭煩,對政治理論及學習的反感,對教育者正確的批評不以為然,對榜樣及先進人物無端否定,對不良傾向產生情感認同,對思想教育、遵章守紀要求消極抵觸,思維中充滿著強烈的獨立性、批判性。
1.4焦慮心理
焦慮心理是個體預料將會有某種不良后果產生或模糊的危險出現(xiàn)而自覺難以應付時,由緊張、憂慮、煩惱、恐懼不安等感受交織而形成的復雜情緒狀態(tài)。適度的焦慮是促進個體人格整合與個體社會化的內在動力。只有當焦慮表現(xiàn)為焦慮性神經(jīng)癥時,才可視為病態(tài)。大學生在生活、戀愛、學習、工作上受到挫折和意外事故的傷害后,最易產生焦慮心理。出現(xiàn)緊張不安、心煩意亂、惶恐害怕、思維遲鈍、心跳加快、易怒出汗、頭痛失眠、食欲不振等心理、生理上的不良反映。這種反應在正常人中也時有發(fā)生。
1.5苦悶心理
苦悶心理是大學生普遍存在的感受,是對如何保證學業(yè)和未來就業(yè)的擔憂和疑慮。目前的高等教育不是義務教育,上大學是一種投資行為。大部分大學生來源于農村貧困地區(qū)和城市低收人家庭,借貸無門,日常生活難以保障。與此相反,有些大學生花錢似流水,更使人不敷出的大學生心理不平衡,出現(xiàn)度日如年的苦悶心理。特別是看到社會上已經(jīng)存在的下崗現(xiàn)象,感到將來找到稱心的工作很難。由于對復雜的社會缺乏閱歷,內心深處充滿了苦悶。
2.人際關系不良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丁瓏教授曾指出:“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于人際關系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tài),主要是由于人際關系的失調而來的。”這種情況在大學生中表現(xiàn)比較普遍。同學們學習、工作、生活、娛樂都在一起,特別是在集體宿舍,由于個性、習慣、愛好、才能的差異,難免磕磕碰碰,而大學生好勝心自尊心強,如互不相讓,就容易造成人際關系的僵化。人際關系不良常見于那些具有攻擊性、反抗性的學生。他們性格上的不合群,使自己易在同學中處于不被理解、被排斥、受冷落的境地,久而久之,往往會產生精神壓力。另外,還易產生自卑與自負的心理、嫉妒心理、猜忌心理、閉鎖和逆反心理等不良心態(tài)。
3.情感脆弱
現(xiàn)在高校學生都是從學校到學校,學習上一帆風順,沒有經(jīng)受過逆境與困難的磨練,比較脆弱,生活中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比如學業(yè)不理想,專業(yè)不理想,家境貧寒等問題,就會陷入苦悶、憂慮、質怒之中,并產生強烈的消極情緒體驗,這種脆弱的情感和缺乏耐挫力的意志造成部分同學出現(xiàn)心理障礙,影響學習,嚴重的留級退學甚至個別走向犯罪或自我毀滅。而占據(jù)比重最大的則是男女戀愛造成的危機。大學生們心理簡單而真誠,戀愛失敗會使其無法控制和驅使自己的感情,從而嚴重地干擾正常思維和對事物的判斷處理,甚至使學習工作無法正常進行。在極度的悲痛、憂郁、焦慮、煩躁等情況下,極易產生輕生自殺和做出莽撞的事來。失戀或單相思者,往往在精神上蒙受痛苦,有的將深情隱藏心里,形成一種痛苦和自我折磨,造成心理失調。
4.認識能力和自制能力不強
高校學生正處于人生中生理變化和智力發(fā)展的高峰時期,他們興趣廣泛,活動面寬,思維活躍,但由于缺乏社會實踐,他們的認識能力和自制能力常落后于活動能力,因而導致眾多的矛盾和沖突,如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要求別人尊重自己和自己不夠尊重別人的矛盾,交往與封閉的矛盾,性生理成熟與性心理不完善的矛盾等等。這些矛盾和沖突給大學生們帶來了很大的痛苦與煩惱,若不能及時調適,就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緊張、焦慮、苦悶、惆悵、失望、壓抑、自卑、懶散、強迫等情緒。
心理障礙已成為高校學生中突出的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更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因此,正確認識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進行有效的疏導和調整,對他們今后的學習和人生都將產生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玲.心理健康研究與指導.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黃訓美.大學生心理保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徐小娟.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研究[D].碩士論文,江西師范大學,2006
[4].李進宏.當代大學生心理解讀[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