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兩個基本要素,學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動接受教 育的,具有主觀能動性,一切教育的影響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積極性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 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fā)點,使學生具有充分的動力,主動學習,善于學習。
現代教育理論還認為,學校教育應著眼于教學生學會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夯實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這已成為具有時代特征的教育口號。
實行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要根據歷史學科、教材的情況和學生的特點靈活運用,在形式上不宜千篇一律,但必須體現以下三個要點:
1 .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調動學生的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持久的內在動力。比如: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原始圖片資料。把一些考古學史學界新的發(fā)現以及科研成果信息告訴學生,培養(yǎng)對歷史的興趣。
2 .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設置歷史事件發(fā)生的簡單場景,模仿歷史背景,展開討論或辯論。以充分展現個體的能力和群體合作水平。
3 .指導幫助學生逐步學會學習。史海無邊,史料如山引導學生選擇相關史書,查找相關史料,閱讀人物傳記。利用剪報上網查尋收集歷史資料。
從學的一方面來看,學生的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能自我操縱學習,具有如下特點:
1.主體性。即學生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能自始至終地參與有關教學的決策,能自覺地對學習實施自我檢查和評價,并實施符合自我發(fā)展可能性的調整,成為學習的主人。
2.獨立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選擇獨特的學習方法,獨立地、策略性地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3.超前性。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而且能為自己尋到新的學習模式,以適應現在及未來社會發(fā)展的學習活動,使自己能迎接學習中產生的新問題的挑戰(zhàn)。
學生的自主學習是一個綜合體,既有認知心理系統(tǒng),又有情意系統(tǒng)。包括學習歷史態(tài)度和動機。這是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與前提。
自主學習為主的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教師應認同這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策略,并內化為較為規(guī)范程序化的教學行為。它要求教師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破除教師中心論,凸現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作用,引導學生自覺動腦、動口、動手,大膽探索,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許會有人擔心這樣做會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相反,我們認為教師主導作用的最終結果就是體現在學生主體地位與作用上,換言之,學生主體地位與作用的充分發(fā)揮也就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只有這樣,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課堂教學的師生雙方才能進入“諧振”狀態(tài)。
其次,要施行課堂教學民主化。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學生來講,最好的教師是在教學活動中忘記自己是教師,而把學生視為自己朋友的那種教師。如此,就需要施行課堂教學民主化,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熱情愛護、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對學生自始至終都充滿期望,要充分相信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能行,對學習困難者則備加關心,適時加以啟發(fā)點撥,而不能損害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傊诮虒W過程中,師生關系是完全平等的,這也是這一模式反應原則的內涵所在。
再次,注意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暢所欲言。學生提出問題,開始往往是膚淺的,甚至幼稚可笑,這說明他們的思維還處于低級狀態(tài),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在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的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解答問題。這樣做不僅對學生理解教材開拓了思路,而且為學生明天走向社會,研究新情況,發(fā)現、解決新問題,開創(chuàng)新局面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是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最后,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方法和能力,這是實施自主學習模式的基礎。首先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主要是教會學生“粗讀、細讀、精讀”教材。所謂“粗讀”就是瀏覽教材,抓住章節(jié)子目,知其大意;所謂“細讀”,就是對教材要逐字逐句地讀,掌握時間、人物、地點等歷史基礎知識;所謂“精讀”就是對背景、影響等重點內容進行分析概括,歸納成要點。通過閱讀思考,將教材內容問題化,答案內容要點化,要點內容條理化。
掌握歷史知識結構也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眾所周知,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特有的知識結構,掌握了知識結構就從整體上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線索,學習起來就會駕輕就熟,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歷史學科同樣如此。這就要求我們進行結構教學,展示教材結構,勾勒教材線索,揭示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以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整體認識,讓學生掌握方法,學會學習,以達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的,這也是自主學習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目標和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