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鶚的小說《老殘游記》把山東作為故事發(fā)生地。并塑造了保守中出現(xiàn)新變的晚清山東文學想象。
關鍵詞:劉鶚;《老殘游記》;文學想象;
前言:
作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的《老殘游記》以科學求實的探究精神,和而不同的哲學觀念和睿智仁愛的儒家立場,一方面來揭露國家正面臨的滅亡命運,貪官污吏的慘無人道,和悲苦大眾所遭受的非人待遇。另一方面則給我們展示了表現(xiàn)了向來以傳統(tǒng)保守示人的齊魯大地上正在發(fā)生的革新氣象。展示了即傳統(tǒng)又有所變化中山東形象。
一、社會風俗的變革
雖然是在最為傳統(tǒng)保守的齊魯大地上,但此時的社會大變革已經(jīng)風雨欲來風滿樓。我們仍可以看到在黑暗壓抑的環(huán)境下正涌動的一股潮流,一股社會變革的力量。首先就是在白妞說書中,我們一直稱頌的劉鶚對于音樂描寫技巧的精彩絕倫。但我們還應注意到的就是為什么王小玉說書會達到如此成就。作者借茶房之口說:“客人,你不知道。這說鼓書本是山東鄉(xiāng)下的土調,同一面鼓,兩片梨花簡,名叫'梨花大鼓',演說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沒甚稀奇。自從王家出了這個白妞、黑妞妹妹兩個,這白妞名字叫做王小玉,此人是天生的怪物!他十二三歲時就學會了這說書的本事。他卻嫌這鄉(xiāng)下的調兒沒甚么出奇,他就常到戲園里看戲,所有甚么西皮、二簧、梆子腔等唱,一聽就會;甚么余三勝、程長庚、張二奎等人的調子,他一聽也就會唱。仗著他的喉嚨,要多高有多高;他的中氣,要多長有多長。他又把那南方的甚么昆腔、小曲,種種的腔調,他都拿來裝在這大鼓書的調兒里面。不過二三年工夫,創(chuàng)出這個調兒,竟至無論南北高下的人,聽了他唱書,無不神魂顛倒?,F(xiàn)在已有招子,明兒就唱。你不信,去聽一聽就知道了。只是要聽還要早去,他雖是一點鐘開唱,若到十點鐘去,便沒有坐位的?!盵1](P257)我們在其中得出的一個重要道理就是事物想要得到質的發(fā)展,必須要博采眾家之長,善于學習。所以本只是山東土調的梨花大鼓,經(jīng)過王小玉的多方學習及改革,才會成為無與倫比的天籟之音。社會也應該是如此。只有經(jīng)行改革,才會有發(fā)展。正如劉鶚在現(xiàn)實生活中積極學習西方的科技手段,主張修鐵路,開鐵礦一樣。晚清的山東在保守的面目下也有革新的思想存在。
二、人倫思想的變化
正如桃花上面對申子平認為宋儒“發(fā)明正教的功德,亦不可及。即如‘理’‘欲’二字,‘主敬’‘存誠,等字,雖皆是古圣之言,一經(jīng)宋儒提出,后世實受惠不少,人心由此而正,風俗由此而醇”。面對此種論調,藥姑現(xiàn)場說法,向申子平“嫣然一笑,秋波流媚”,“伸出一只白如玉、軟如棉的手來,隔著炕桌子,握著子平的手”,申子平不禁“神魂飄蕩”。這時,嶼姑才開口說道:“憑良心說,你此刻愛我的心,比愛貴業(yè)師何如?圣人說的,‘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孔子說:‘好德如好色’。孟子說:‘食色,性也。’子夏說:‘賢賢易色?!@好色乃人之本性。宋儒要說好德不好色,非自欺而何?自欺欺人,不誠極矣!他偏要說‘存誠,,豈不可恨!……以少女中男,深夜對坐,不及亂言,止乎禮義矣。此正合圣人之道。若宋儒之種種欺人,自難罄述。然宋儒固多不是,然尚有是處;若今之學宋儒者,直鄉(xiāng)愿而已,孔孟所深惡而痛絕者也!”[1](P309)這樣的妙齡女子有如此的思想與風度,絕不同于以前的深閨女子所為,這種對于“人欲”的新解不正是鼓勵人們放棄程朱理學對與人性的壓抑,主張人因該自然發(fā)展,坦然面對自己的感情。和后來五四運動中“人性解放”的主張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泰山斗姥宮中,逸云更是以自己的愛情經(jīng)歷:從大膽追求自己的愛情并愿意為之放棄一切到意識到男人的虛情假意后毅然放棄。說明女子開始從三從四德的規(guī)矩下解放出來,開始主宰自己的愛情及命運。這種做法也收到了老殘眾人的理解和贊揚。說明此時社會婦女對以自由平等的追求,對于人身解放的呼吁已深入人心。妓女翠環(huán)身世凄慘,屢被老鴇毒打,老殘和黃人瑞對于社會地位較低的妓女不僅沒有以有色眼光看待,還深深同情其悲慘的身世。老殘更是想到:“這都是人家好兒女,父母養(yǎng)他的時候,不知費了幾多的精神,歷了無窮的辛苦,淘氣碰破了塊皮,還要撫摩的;不但撫摩,心里還要許多不受用。倘被別家孩子打了兩下,恨得甚么似的。那種痛愛憐借,自不待言。誰知撫養(yǎng)成人,或因年成饑謹,或因其父吃鴉片煙,或好賭錢,或被打官司拖累,逼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就糊里糊涂將女兒賣到這門戶人家,被鴇兒殘酷,有不可以言語形容的境界。” [1](P338)因此觸動自己的生平所見所聞,各處鴇兒的刻毒,真如一個師父傳授,總是一樣的手段,又是憤怒,又是傷心,不覺眼睛角里,也自有點潮絲絲的起來了。所以老殘和黃人瑞一起為環(huán)翠贖了身。古代女子只有依附男子才能在這個社會上以正當名義生活下去。所以當時妓女覺得只有找到了可以依附終身的男子才算是有了正經(jīng)出路。此時的環(huán)翠可以說有了終身之靠,但是她到了泰山,聽了逸云的一番話后,毅然決定出家,去尋找自己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此時社會上先進人士對于三綱五常等壓在女子身上的枷鎖強烈的批判。這三位可以說是新時代女性的先驅。昭示是一貫傳統(tǒng)保守的齊魯大地上社會新思潮的到來。晚清山東正處在社會急速變化時期。作者不經(jīng)意間為我們展示了變化中的山東這一文學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