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蕩的年代鑄就真情,這篇看似簡短且悲涼的故事卻描繪出了人間的真情??v然不被人所理解,但是文中的兩人卻一直過著你有我,我有你的生活,相依相伴。在那樣一個年代,人們過著麻木不仁平淡的日子,總試圖在消磨中找尋一些樂趣,而這對女高男矮夫妻的出現,正好為他們無聊的生活平添了議論、窺探、嘲笑的作料。然而別人的生活又如何成為你的笑料,只能說他們的生活是真的無聊。
馮驥才先生的小說風格定位一直就是情節(jié)深入淺出,文筆對準市井小民,雅俗共賞。從淺顯的事件即可以遠目人生,從生活中極小的點滴出發(fā)就能換來讀者長久的回味。他的小說不怕寫丑,但是卻又不是全丑,總要帶著一點美,但是又是用丑包裹著美,讓讀者從丑中去審美,在為美感動的同時,更加批判丑。“撐傘”這個動作總讓人想到了雨中漫步的浪漫美感。但在文中,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來說,撐傘不僅僅只代表著浪漫,更是有生活的無奈和世人的不理解為這甜蜜包上了苦澀的外衣。
高女人與她的矮丈夫在雨中相互依偎的情景,本應讓人升起暖意,因為這就是夫妻之間的愛啊。但是文中“大樓里一些閑得沒事兒的婆娘們,看到這可笑的情景,就在一旁指指劃劃。難禁的笑聲,憋在喉嚨里咕咕作響”這是文中第一次提到撐傘時鄰居們的反應。由此可以看出孰美孰丑,那些無聊的人怎么可以理解這美。而高女人和矮丈夫的云淡風輕不惱不睬。更是放大了鄰居們的丑,凸顯了夫妻倆那種平淡的美。
撐傘的二次出現,是在高女人生孩子之后,馮先生雖然是將矮丈夫的動作寫得有些滑稽,但卻無時不刻的透露著溫情。但這一幕在無聊至極的裁縫老婆看來卻變成了,“這兩人準有見不得人的事。要不他們怎么不肯接近別人?身上有膿早晚得冒出來,走著瞧吧!”這樣的褻瀆,這樣的對比,在文中比比皆是,但是在此處卻讓人發(fā)自肺腑地討厭起這個市儈的女人,惡俗至極,但也透著些許的無奈,因為在那個時代,這樣的人卻是頗有市場的。在雨中矮丈夫舉著雨傘在后面緊跟著妻子這一幅形影不離的畫面因為裁縫老婆的長舌讓人不禁印象深刻,馮先生的作品就是這樣精妙,在不經意的情況下,通過丑卻記住了美。
文章的結尾又一次撐傘,可謂是以撐傘開頭,以撐傘結尾,“人們有種奇妙的感覺,覺得那傘下好象有長長一塊空間,空空的,世界上任什么東西也填補不上”,這空間對于矮丈夫來說是永遠無法填補的感情空洞,而這樣的空洞也讓裁縫老婆好像有所頓悟,竟把自己的侄女兒介紹給了矮丈夫。周圍的人們雖然有種“奇妙的感覺”,這種感覺也許稱不上完全的理解,卻也不再是一開頭的嘲諷與鄙夷,這就已經是一種對這夫妻倆的認可了。但這樣的認可來得實在太晚,高女人沒有趕上。如果理解是需要拼上一個人性命才可以得到,這樣的代價未免太高了這讓我們在感嘆美好來得遲了一些的時候,也更加批判著當時社會的丑陋和殘酷。
這其中“奇妙的感覺”到底是什么,這個“空間”到底是什么,都是作者留給讀者的思考,讀者讀到的也許都是不同的東西,有的是對這場情感悲劇的思考,有的是對這時代世俗的憤恨,有的是對矮丈夫的同情……而這些思考正是作者的意圖,就是要讓讀者自己去補上這段空間,讓讀者自己去體會這有深意的藝術美感。
寫作是一個過程,是作家的體驗然后再進行文學創(chuàng)造、藝術加工等工序成為了一篇作品。馮驥才先生的這篇作品也是一樣,從他作品中看的出人們的冷漠、嘲諷、對愛的不理解并不僅僅是因為個體劣根性在作祟,更多的是因為時代的造就,那個時代是作家在經歷后,那些切身的體驗轉化成文字,成為記錄,再加上藝術的升華,就鑄成了一部作品。馮驥才先生的文章之所以特點鮮明,諷刺力度得當,讓人看了有置身其中的感覺,是因為他注意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致深入的描寫,開掘生活的底蘊。他作品的讀者群不僅可以是知識分子,更可以是普通老百姓,雅俗共賞,“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正是如此,因為馮先生不是高產作家,卻一直堅持體驗生活在創(chuàng)作的原則,這樣的作品能夠更加引起讀者的共鳴。
看馮先生的作品,單選擇一個側面是太過于片面的。文章的每一個用字都是經過反復推敲和咀嚼的,反復閱讀就能體會其中的深意。就拿這篇小說的題目來說,“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中的“高”“矮”就足夠吸人眼球,發(fā)人深思。高矮本是普通的形容詞,在這里卻成為了鄰居之間猜測與討論的重點,也是故事的梗概?!案摺薄鞍币粚Ψ戳x詞,諷刺著鄰居們看見的只有外在,看不見真摯感情的美。“高”“矮”本無異,而是那些不懂愛和美的人強加出距離罷了。
“團結樓”里的故事以矮男人的單身寡居落為結局落下了帷幕。這是一出悲劇,一出由于社會的丑惡,人心的冷漠釀成的悲劇。但同時我們在這悲傷的結局中,依舊能夠發(fā)現馮先生筆下帶出的美,那便是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之間的愛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