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金融界,沒有誰比宋子文和孔祥熙更引人注目。在南京政府22年的時間里,宋子文創(chuàng)建中央銀行并擔任總裁近5年、出任當時最大銀行中國銀行董事長9年,孔祥熙續(xù)任央行總裁12年、中行董事長4年,兩人掌控了南京政府大半時間的金融命脈。
兩大金融權(quán)臣之間,既有成功合作,也有明爭暗斗,既合力推動著中國金融業(yè)的改革,又各自為南京政府的金融崩潰鋪設了導火索。
宋下孔上
1933年4月6日,是宋子文和孔祥熙金融生涯中的重要一天。因軍費支出與蔣介石發(fā)生沖突,宋子文辭去央行總裁職務,由正在賦閑的孔祥熙繼任。
就任央行總裁使生于山西票號之鄉(xiāng)太谷縣的孔祥熙心喜不已,但失去央行實權(quán)的宋子文也頗為坦然。作為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央行總裁,宋子文對蔣介石屢屢強迫他預算外撥款而不滿,因此于4月5日主動提出辭去央行總裁,并薦孔祥熙繼任。此時,宋子文與妹夫蔣介石時有沖突,但與姐夫孔祥熙芥蒂尚少。
1914年春,當34歲的孔祥熙與宋子文大姐宋藹齡結(jié)婚時,20歲的宋子文還在哈佛大學攻讀經(jīng)濟學課程。1923年春,孔祥熙尚在北方任職時,宋子文南下投身革命,開始步入政壇。隨后,宋子文春風得意,相繼出任中央銀行行長、廣東省商務廳長、財政廳長、廣州國民政府財政部長等職。由于兼職過多,宋子文在1927年3月提議,將廣東省財政廳長一職由孔祥熙代理。宋、孔發(fā)生交集時,宋子文風頭正健。
就在南京政府成立前后,兩件事對宋、孔影響深遠:寧漢對峙時,孔祥熙堅定地站在蔣介石一邊,宋子文則一度猶豫不決;蔣介石與宋子文之妹宋美齡結(jié)婚時,孔祥熙、宋藹齡竭力促成,宋子文則一度反對,致使蔣對宋“永留一不愉快印象,造成蔣孔接近、蔣宋齟齬的根苗”。
1928年初,宋子文出任南京政府財政部長,稍后孔祥熙出任工商部長?;椴块L級官員,宋、孔關系算得上融洽。其中,1928年11月1日發(fā)生在上海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這天,宋子文一早前往參觀由孔祥熙主持的中華國貨展覽會開幕首日展覽,接著孔祥熙前往外灘參加由宋子文擔任總裁的中央銀行開業(yè)典禮。
此后,財政部長兼央行總裁宋子文出任行政院副院長、代院長等要職;孔祥熙出任由工商、農(nóng)礦兩部合并而成的實業(yè)部部長。1931年12月,蔣介石下野,宋、孔雙雙辭職,以示共進退。一個月后,汪精衛(wèi)出任行政院長,蔣介石復出,宋子文很快官復原職,孔祥熙的實業(yè)部長一職則被陳公博取代,孔遂以考察實業(yè)為名,于1932年3月往訪歐美。一年后,孔祥熙返國之時,蔣、宋為軍費支出問題正爭吵不休,孔于是成了宋子文辭去央行總裁后的繼任者。
不像宋那樣鋒芒畢露,孔祥熙對蔣介石可謂唯命是從。1933年4月至8月,行政院副院長兼財長宋子文出訪歐美期間,政府各銀行墊借額達6000萬元,孔祥熙新任總裁的中央銀行也加入了墊借行列。蔣介石難以讓宋子文辦到的事,宋不在國內(nèi)時,孔祥熙辦到了。對此,蔣介石滿意,訪問歸來的宋子文則大為惱火。10月底,因內(nèi)政外交問題與蔣介石分歧加大,宋子文辭去行政院副院長、財長之職,孔祥熙又成了這兩個要職的繼任者。
密切合作
鑒于宋子文在財政金融界的巨大影響力,孔祥熙就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財長后,致電在上海的宋子文,要其給以協(xié)助,宋子文客氣地回了電。
此時的宋子文僅擁有國務委員和全國經(jīng)濟委員會常委的虛銜。政壇失意,他決意在金融業(yè)務方面有所作為。宋子文的第一個動作,是1934年發(fā)起設立了投資銀行——中國建設銀公司。
公司籌建時,得到了孔祥熙的大力支持。公司成立后,孔祥熙被蔣介石指派為董事長,不過孔大事不問,決策者為執(zhí)行董事宋子文。在宋子文的努力下,公司業(yè)務全面鋪開,成為“吾國第一個真正投資公司”。
接著,從1935年2月起,宋子文與蔣介石、孔祥熙一道積極謀劃,將總經(jīng)理張嘉璈逐出中行、由宋子文全面執(zhí)掌了這家中國最大銀行的管理權(quán)。
對孔祥熙而言,有宋子文的合作,其在金融界的根基也日漸深入。兩人在實行金融統(tǒng)制和幣制改革方面均進行了密切合作。
作為財政部長兼央行總裁,孔祥熙無疑是1935年幣制改革的主要負責人,但宋子文自始至終參加了幣制改革方案的謀劃。宋子文領導了1933年廢兩改元的實施,同時在以紙幣代替金屬貨幣的法幣改革中發(fā)揮了核心作用。
宋子文與孔祥熙一道,在應對1934-1935年白銀風潮過程中,一方面構(gòu)筑了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nóng)民銀行,以及中央信托局和郵政儲金匯業(yè)局(“四行兩局”)為基干的金融壟斷網(wǎng)絡;一方面實行幣制改革,改變了晚晴以來幣制紊亂的局面,使中國金融業(yè)進入到一個新階段。
明爭暗斗
1936年12月12日,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fā)??紫槲跖c宋子文通力合作,積極營救蔣介石并主張通過談判解決事變。代理行政院長孔祥熙在南京主持政務,宋子文則兩赴西安調(diào)解,從而為事變和平解決起了重要作用。
在西安事變中談判改組政府問題時,蔣介石曾允諾將委托孔、宋為行政院正副院長,負責改組政府事宜。但是,事后蔣并未兌現(xiàn)諾言。雖然在抗戰(zhàn)爆發(fā)后的兩年里,蔣介石曾考慮讓宋子文復出,但由于宋的“心高氣傲”和對孔“搗亂”,遲遲未能復出。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宋、孔均積極抗日,但他們之間在金融方面沖突多于合作,原因既有政見政策上的分歧,更有權(quán)力地位的爭斗。
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時,孔祥熙正在歐美訪問,國內(nèi)財政金融重任由宋子文擔當。1937年7月27日,宋子文組織成立中央、中國、交通、農(nóng)民銀行四行聯(lián)合貼放委員會,聯(lián)合辦理戰(zhàn)時貼現(xiàn)和放款事宜,以救濟銀行及工商諸業(yè)。8月,進而成立四行聯(lián)合辦事處(簡稱“四聯(lián)總處”),以加強聯(lián)系應對危局。
1937年10月,孔祥熙回到國內(nèi),四聯(lián)總處領導權(quán)從宋子文手中轉(zhuǎn)向孔祥熙。三個月后,南京政府改組,孔祥熙出任行政院院長兼財長、央行總裁。受蔣、孔委托與英國方面接洽借款的宋子文,實職依然只是個中行董事長。對此,宋極為不滿。
事實上,當時英國方面欣賞宋子文的才干,一再向蔣介石建議由宋出任財政部長;國民黨高層及軍政學界主張“以宋代孔”者,也大有人在。不過,蔣介石充耳不聞,置之不理。
1938年11月,宋子文設立中國銀行總駐港處,中行高層移駐香港辦公;與宋子文私交極好的交行高層也同樣坐鎮(zhèn)香港。因此,控制中央銀行的孔祥熙對四聯(lián)總處影響力有限。1939年9月,四聯(lián)總處實行改組,設立理事會,蔣介石以農(nóng)民銀行理事長名義擔任主席,孔祥熙、宋子文和錢新之為常務董事。四聯(lián)總處由原來四行之間的聯(lián)系機構(gòu),變?yōu)樗男兄系臎Q策機構(gòu),凡戰(zhàn)時金融設施及經(jīng)濟籌劃均由其決定。1942年9月,四聯(lián)總處進行二次改組,增設副主席一職,由行政院長孔祥熙兼任。至此,孔祥熙在四聯(lián)總處的領導力大大加強,他掌控的中央銀行擴權(quán)后,國家銀行的地位也進一步加強。
不過,財政赤字和通貨膨脹日益嚴重,朝野對孔祥熙的不滿也在升溫,并且匯成一股倒孔政潮。1939年11月,孔祥熙的行政院長職務由蔣介石復兼。同時,蔣考慮由宋子文接替財政部長一職,宋表示出掌財政部可以,但孔祥熙須辭去央行總裁。蔣介石不依,孔得以繼續(xù)出任副院長兼財長、央行總裁之職。
1940年6月,宋子文以蔣介石私人代表身分赴美,次年底升任外交部長,直至1943年10月回國。在此期間,宋子文曾亟盼替代孔祥熙出掌金融財政實權(quán)。宋子文與國內(nèi)這一時段的電函來往中,孔、宋之間爭斗的內(nèi)容比比皆是。其中,宋子文在1942年3月16日致電中行總經(jīng)理宋漢章、副總經(jīng)理貝祖詒稱:“孔對行(中國銀行)及本人,蓄意摧殘,已非一朝一夕之故。”隨著時間的推移,權(quán)力天平開始傾向宋子文。由于財政金融狀況惡化,同時接連卷入鯨吞美金公債儲券、黃金舞弊案等丑聞,孔祥熙再次成為眾矢之的,宋子文開始受到蔣介石重視。1944年年初,孔祥熙還曾取代宋子文成為中行董事長,年底已向蔣介石提出辭去行政院副院長等職。
1945年更是兩人角色大逆轉(zhuǎn)的一年:年初,孔辭去財政部長;年中,孔相繼辭去行政院副院長、央行總裁和四聯(lián)總會理事會副主席,后一職位由宋子文接任;年末,宋子文出任行政院代院長兼外交部長。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撤孔之舉尤嫌太晚矣!”
宋子文重返行政中樞后,央行總裁由他推薦的貝祖詒出任。1946年底和1947年初,宋子文的外匯和黃金政策失敗,致使政府多年積存的外匯與黃金被套購。對此,孔祥熙據(jù)說曾不無得意地嘲諷:“都說我敗家敗國,我在抗戰(zhàn)時期做了7年的財政部長,給宋子文留下了9億美金和6000萬兩黃金,現(xiàn)在全叫宋子文弄光了。”
1947年3月,宋子文在一片反對聲中辭去行政院長職務;5月,再被免去四聯(lián)總處理事會副主席一職。第二年4月,身在美國的孔祥熙辭去中國銀行董事長職務。在惡性通貨膨脹爆發(fā)、南京政權(quán)走向深淵之前,宋子文與孔祥熙結(jié)束了掌控國家命脈的金融生涯。
恩怨背后
孔、宋輪流執(zhí)掌當時中國的財政金融,郎舅之間有合作、有爭斗。在他們沉浮的背后,有個關鍵人物,即國民黨政權(quán)最高與最后的決策人蔣介石。
蔣、宋、孔之間,親緣紐帶相連。透視民國軍政學界,家族親緣關系之重要毋庸置疑,不過蔣宋孔的性格、政見及各自利益,撕扯著這股親緣紐帶。宋孔都是理財能臣,但宋蔣之間矛盾居多,孔蔣之間則和諧為主。
性格決定命運。34歲即擔任南京政府財長、央行總裁的宋子文恃才傲物、桀驁不馴,時常頂撞蔣介石;人稱“哈哈孔”的孔祥熙則處事圓通,給人以謙和敦厚的印象,對蔣更多的是服從。
政見不同及個人恩怨是沖突的根源。1933年,宋子文對蔣介石屢次要求預算外撥款痛苦不堪,蔣則對宋“把持財政,為所欲為”深惡痛絕。10月底,宋子文辭去行政院副院長、財長職務,由更聽話的孔祥熙繼任,蔣在日記中稱“十年隱患清于一旦”。
十年之后,宋子文與蔣介石之間爆發(fā)更大沖突。1943年10月,蔣宋因史迪威去留問題發(fā)生激烈爭吵,以致蔣無論在公私場合都不愿與宋見面。在長期沖突中,宋子文開始變得內(nèi)斂。最終,他寫了封情深意切的悔過信向蔣認錯。1943年圣誕夜,蔣介石才接見了“求見迫切”的宋子文。
蔣介石依然重用孔祥熙。國民參政員、學界領袖傅斯年曾抓住孔祥熙貪污劣跡,在國民參政會上炮轟。對此,蔣介石親自出面宴請傅斯年替孔說情。但是,孔祥熙官聲實在太差,同時貪腐丑聞纏身。在追查央行貪污案時,蔣介石于1945年7月中旬連續(xù)約見孔祥熙,認為其“貪劣不可救藥”。
蔣介石最終請出宋子文,將行政大權(quán)交到了宋手中。1945年6月,宋子文正式出任行政院長。但是,不到兩年,宋子文同樣重蹈孔祥熙覆轍。1947年2月,傅斯年發(fā)表《這樣的宋子文非走開不可》:“政治的失敗不止一事,而用這樣的行政院長,前有孔祥熙,后有宋子文,真是不可救藥的事?!笔Y介石在日記中,再次大罵“子文害國之罪不可再恕”。
1949年,宋子文與孔祥熙均留居美國。四年后,在蔣介石批準的開除國民黨黨籍名單上,長期留美不回臺灣的孔、宋分列前兩名。不過,在蔣介石心里,宋、孔分量終究不同。宋子文去世時,蔣介石僅以“勛猷永念”四字匾額相送;孔祥熙去世后,蔣親撰長文,認為孔創(chuàng)造了“中國財政有史以來惟一輝煌之政績……當其辭職之后,國家之財政經(jīng)濟與金融事業(yè),竟皆由此江河日下,一落千丈,卒至不可收拾。”
(作者為記者,歷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