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審題立意確當與否是一篇習作成敗的關鍵,“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這句話于作文審題立意來說,有著十分厚重的意義。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不在一篇習作的門口就摔得頭破血流呢?我查閱了一些指導資料,整理了諸如組詞造句法、題眼分析法、類比聯想法、逆向求異法、因果溯源法等種種審題立意技巧,并對學生針對不同的命題形式進行了指導,結果收效甚微,學生反映方法駁雜,形式各異,越學越糊涂,反而有點不知所措了。這是什么原因呢?經過冷靜的反思,我發(fā)現,方法過多過雜,學生并未真正從思維方式上學到這些技能的內核——那就是辯證思維的方式。恩格斯說:“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如此說來,一切的理論成果皆得于科學的理論思維,如果學生能真正掌握了辯證思維的方法,那么,諸多的個性方法與技巧就可因流溯源,化繁為簡了。
那什么是辯證思維呢?這是一種從變化、發(fā)展、聯系的視角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辯證思維方法是一個整體,它是由一系列既相區(qū)別又相聯系的方法所組成的,其中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等方法,學生如能熟練地用于作文審題立意的思考,便能快、準、深地直擊文旨,接下來就分別從這三個方面談談怎樣快速審題立意。
歸納是從個別事實推導出一般結論的思維方法,是思維從個別到一般的過程;演繹的運行方向則正好相反。但二者存在著內在的聯系,畢竟人的認識是不斷地從個別到一般,又從一般到個別的過程。充分把握好個別與一般的雙向推導過程,便能很好地分析出一些作文題中材料、話題之內隱藏的題旨信息。
分析是主體在思維中將對象整體分解為各個組成部分,分別加以研究和認識的思維方法,是思維從整體走向部分的過程;綜合則是主體在思維中把對對象的各個方面的認識進行整合,全面地把握對象的方法,是思維從部分走向整體的過程。當我們面對的作文題或材料中包含了多種因素時,我們便可以采取分析與綜合的思維方式,從事物相互聯系與發(fā)展變化的角度辯證思考探尋正確的立意。
人們認識事物時,都有一個從感性具體發(fā)展成理性抽象的過程。這樣,人們的認識才從現象深入到了本質。于是,面對一些以現實生活中的實體事物為題的作文,我們不妨借用辯證思維的具體與抽象的方法,化具體事物為抽象道理,根據具體事物的特征來引申出其折射的思想精神內涵,自然恰當的審題立意也就出來了。
教學應著重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培養(yǎng)思維意識,提高思維能力,讓他們在習得方法時真正明白方法獲取的思維過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這樣他們才不致粗淺地硬記生搬方法,從而被諸多的方法與技巧桎梏,才能真正達到啟智的目的。同樣,在進行作文審題時,學生若掌握了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同時形成用聯系的、發(fā)展的、全面的辨證觀點橫向思考事物的聯系、縱向思考事物的發(fā)展、多角度多側面分析事物的思維習慣,那么,自然不會受困于零碎駁雜的諸多審題技巧,甚至還能根據不同的文題類型自主探求總結出更便捷的、更適用的方法策略,這才算是作文審題教學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