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人們口頭或書面上長期習用的固定短語。它是漢語詞匯中的精華,是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的語言素材。成語以其源遠流長、結構凝固、形式精練、內容豐富而備受高考命題者的青睞,是高考??碱}。2012年全國高考17套試卷除北京、上海、湖南、福建卷沒有單獨設題考查成語運用外,其余14套試卷都對成語的運用單獨設題進行了考查,且都是客觀選擇題,分值為3分。命題呈現(xiàn)如下特點:
1.題型基本固定,大都以選擇題形式出現(xiàn),除天津、江蘇和湖北卷采用辨別選擇的形式外,其余各地均采用辨別正誤的形式,并且只有遼寧、廣東和重慶卷是以判斷不恰當?shù)男问匠霈F(xiàn)的,其余各地均要求選出恰當?shù)模ㄕ_的)。
2.對成語的考查重在考查學生對成語運用的能力。我國的成語浩如煙海,要一個中學生掌握所有的成語或者死記字典、詞典上成語的詞義,不太現(xiàn)實,因此,高考著重考查一些常見成語的運用以及學生對成語的語境義的把握能力。
3.高考考過的成語重復出現(xiàn)在考卷上,因為現(xiàn)在是各省自主命題,就可能出現(xiàn)一些常見成語反復考的現(xiàn)象。如今年大綱卷考到的“不孚眾望”早在1997年就考過了。這一點希望2013屆高三學生予以重視。
4.成語試題??汲P?,今年也出現(xiàn)了細微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有六套卷將成語和詞語結合起來考,如廣東、四川、浙江和重慶卷是考查兩個成語和兩個詞語;安徽卷是考查三個成語和一個詞語;天津和湖北卷則是考查一個成語和三個詞語,并且湖北卷還將虛詞和實詞放在一塊考。而廣東卷近年采用在一個語段中考查四個成語或詞語的方式。
通過對14套成語試題的研究,現(xiàn)分類剖析如下:
一、望文生義
成語是一種固定詞組,是以整體來表達意義的,我們不能把成語理解為四個字意思的簡單相加。如果不懂得某一成語的正確意義,只從字面上去附會,就會做出錯誤的解釋。另外還要把握成語的本義和引申義(比喻義等),否則,容易造成成語誤用。
1.陶淵明早年曾經(jīng)幾度出仕,后來因為不滿當時黑暗腐敗的政治而走上歸隱之路,過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園生活。(2012年高考山東卷)
分析: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出自古樂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p>
2.抗洪救災形勢嚴峻,各級領導都堅守崗位,沒有擅離職守,久假不歸現(xiàn)象,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的安全。(2012年高考山東卷)
分析:久假不歸:原指假借仁義的名義而不真正實行,后指長期借用而不歸還。出自《孟子?盡心上》:“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3.該產(chǎn)品的試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產(chǎn)后將不孚眾望,公司一定會憑借產(chǎn)品的優(yōu)異品質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驕人業(yè)績。(2012年高考全國大綱卷)
分析:不孚眾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安绘诒娡边@個成語在1997年的全國高考中曾作為正確選項出現(xiàn)過,這也提醒我們考生,高考考過的成語完全有可能再次出現(xiàn)在考題中,特別是現(xiàn)在各省自主命題。
二、對象用錯
成語因其詞義有所側重,感情色彩有褒貶之分等原因,成語就有它大致的適用對象。因此在使用成語時,我們就要認準對象,切不可張冠李戴。有些成語只適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特定的適用對象,就會出現(xiàn)毛病。
1.某市兩家報社相繼推出的立體報紙受到廣大市民的熱烈追捧,更多的立體報紙呼之欲出,可能會成為當?shù)貓髽I(yè)的一種發(fā)展趨勢。(2012年高考全國大綱卷)
分析:呼之欲出:指畫得十分逼真,一叫就會出來似的。也泛指文學作品對人的描寫十分生動。形容對象錯了。
2.中國古典家具曾經(jīng)非常受消費者青睞,后來很長一段時間市場上卻沒有了蹤影,而在全球崇古風氣盛行的今天,它又漸入佳境了。(2012年高考全國大綱卷)
分析:漸入佳境:指狀況漸好或興趣逐漸濃厚。這個的成語的主體一般應是人,但句子語境為家具。適用對象錯了。
3.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婚喪嫁娶,對普通人家來說都不是小事,對皇家而言,就更不同凡響了。(2012年高考江西卷)
分析:凡響:平凡的音樂。不同凡響:形容事物不同尋常,多指文藝作品。而本句中指“婚喪嫁娶”。
4.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經(jīng)常有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們會聚在這里,他們各具民族風格與藝術特色的優(yōu)美歌聲在大廳內交相輝映,久久回蕩。(2012年高考四川卷)
分析:交相輝映:各種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這里用來描述歌聲,對象錯了。
5.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頭發(fā)卷曲,身材苗條,好似芝蘭玉樹,在黃皮膚黑眼睛的國度里,很容易被人認出。(2012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
分析:芝蘭玉樹:比喻有出息的子弟。這里只是指女子的容貌特點,對象錯了。
6.舊的夢想總是被新的夢想代替,很少有人能從一而終地記住自己做過的華麗縹緲的夢,因為現(xiàn)實需要人們不斷調整夢想。(2012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
分析:從一而終:丈夫死了不再嫁人,這是舊時束縛婦女的封建禮教思想。句中用來形容夢想,對象弄錯了。
7.毒膠囊事件是繼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驚世駭俗的丑聞,它再次給有關部門敲響了警鐘:藥品安全大如天,萬萬不可掉以輕心。(2012高考年浙江卷)
分析:驚世駭俗:常指人因言行異于尋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驚,不用于事情。
三、不辨褒貶
大多數(shù)成語都包含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因目的、場合、對象的不同而異。因此在運用成語時要分清,使之與整個語境相協(xié)調,否則,容易造成褒貶失當。
1.一名慣偷在車站行竊后正要逃跑,兩位守候多時的反扒隊員突然攔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將他摁倒,結果人贓俱獲。(2012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
分析: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褒貶不當。
2.在施工過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人員傷亡嚴重,救援隊伍很快趕到現(xiàn)場,克服困難搶救危重人員,并對輕傷者進行了處理。(2012年高考四川卷)
分析:如期而至:按照約定的期限到了。一般指好的或者希望出現(xiàn)的事。褒貶使用不當。
3.今年一季度我國旅游接待總人數(shù)同比增長127%,總收入同比增長19.9%,增長數(shù)據(jù)令人側目,顯示出我國旅游業(yè)良好的發(fā)展勢頭。(2012年高考安徽卷)
分析:令人側目:側,斜著。斜著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憤恨。句中“我國旅游業(yè)良好的發(fā)展勢頭”不能用這樣的貶義詞。
4.在這次演講比賽中,來自基層單位的選手個個表現(xiàn)出色,他們口若懸河,巧舌如簧,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2012年高考山東卷)
分析:巧舌如簧:指舌頭靈巧,象簧片一樣能發(fā)出動聽的樂音。形容花言巧語,能說會道。貶義。出自《詩經(jīng)?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四、不合語境
有些成語使用時有特定的含義,成語使用恰當與否,關鍵要看其是否符合語句表意的需要。如果使用不當,就會與所給的語境不協(xié)調,造成邏輯錯誤,或者語義相反,或者意思重復,因而應當選擇最切合語境的成語。
1.凌南區(qū)雖地域狹窄,物產(chǎn)匱乏,但由于大力開發(fā)綠色農(nóng)業(yè),方寸之地,拓出了發(fā)展的大空間。(2012年高考遼寧卷)
分析:方寸之地:形容很小的地方。用在此處不合句意,句意強調的是“地域狹窄,物產(chǎn)匱乏”,并非“小”。
2.汶川縣某領導在災后重建工作總結會上,如數(shù)家珍般介紹了當?shù)剡B年發(fā)生的較大地震災害的情況。(2012年高考江西卷)
分析:如數(shù)家珍:數(shù),點數(shù)。家珍,家藏的珍寶。如同點數(shù)家里的珍寶,比喻對所講的事情非常熟悉。言下之意就不能指“自己的東西”,并且這成語通常指好的東西(珍寶)。
3.滾滾長江水,滔滔黃河浪,翻卷起中國歷史上多少為爭奪權力而相互殺戮、茹毛飲血的殘酷故事。(2012年高考江西卷)
分析:茹毛飲血:茹,吃。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獸就連毛帶血生吃。比喻處在未開化狀態(tài)。根據(jù)句意這里應用一個表示血腥殘殺的成語。
4.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最近400年的突飛猛進,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涇渭分明,不再神秘。(2012年高考廣東卷)
分析:涇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句中是說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不再神秘,可改為“一清二楚”。
五、自相矛盾
句中成語的運用與句意自相矛盾,造成前后說法不一。
1.那天放學回家,肚子已經(jīng)抗議地打著鼓了,正當我如饑似渴地尋找食物時,突然發(fā)現(xiàn)餐桌上放著一塊面包,我高興極了。(2012年重慶卷)
分析:如饑似渴:好像餓了急著要吃飯,渴了急著要喝水一樣,形容要求很迫切。句中“肚子已經(jīng)抗議地打著鼓了”,說明很餓而不是好像,不能用“如饑似渴”,而且該成語的引申義在句中也不通。
六、重復累贅
重復累贅,是指不明白成語的確切含義,從而造成了語境中的一些詞的含義與成語自身的含義重復。這種類型的誤用主要表現(xiàn)在句子中已經(jīng)含有該成語的部分意思的詞語,造成整個句子重復啰嗦。
1.要解決愈演愈烈的醫(yī)患矛盾,既需要運用法律武器制止違法行為,更需要從根本上釜底抽薪,進一步推進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改革。(2012年高考浙江卷)
分析:釜底抽薪: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和前面的“從根本上”語義重復,應刪去“從根本上”。其實,這已不是單純的成語考查了,已經(jīng)涉及病句問題。
七、搭配不當
成語有固定的含義,不能任意修飾別的詞語,否則就會出錯。
1.國際田聯(lián)專家診斷,男子110米欄項目仍是劉翔和羅伯斯的天下,劉翔的競技狀態(tài)與日俱增,而羅伯斯則稍欠穩(wěn)定且實力有所下滑。(2012年高考安徽卷)
分析:與日俱增:與:跟,和。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皠⑾璧母偧紶顟B(tài)”不可能“與日俱增”,搭配不當。
八、近義辨析
有些成語意思相同或相近,在有些時候可通用,但是它們之間又有細微的差別,或詞性不相同,或意義有所側重,或范圍大小不同。在具體使用時極易混淆,注意仔細辨析。
1.在下面一段話空缺處依次填入成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2012年高考江蘇卷)
筆名滿天下而原名湮沒無聞者,事實上等于。人家給咱們介紹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紹茅盾來得響亮;介紹一位謝婉瑩女士,不如介紹冰心來得。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認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時候,仍不失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漢。千秋萬歲后,非但真假難辨,而且。
A.改名換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
B.移花接木如雷貫耳弄巧成拙
C.改名換姓如雷貫耳弄假成真
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
分析:改名換姓:指改變原來的姓名。移花接木:把帶花的枝條嫁接在別的樹木上。比喻使用手段,暗中更換人或事物。第一空根據(jù)“筆名滿天下而原名湮沒無聞”應填“改名換姓”。大名鼎鼎:指名氣很大,聲望高。如雷貫耳:響亮得像雷聲傳進耳朵里。形容人的名聲很大。第二空根據(jù)沈雁冰之例中有“來得響亮”一語,選填“如雷貫耳”更為恰當;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結果反而壞了事。弄假成真:本來是假裝的結果卻變成真事。第三空由“真假難辨”和上文講到的趨勢,填“弄假成真”才恰當。選C項。
2.我們相隔的不是幾小時的車程,而是一整塊大陸,就像歌里所唱的,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但是也隔不斷彼此的思念。(2012年高考天津卷)
分析:本項提供的備選成語為:地久天長和山長水遠。地久天長:形容歷時悠久或形容愛情永久不變。山長水遠:謂山水阻隔,道路遙遠或謂山川壯闊。從句意來看,這里強調的是空間的距離之遠,所以應選“山長水遠”。
跟蹤訓練
1.下列句子中,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這次商品博覽會,聚集了全國各地各種各樣的新產(chǎn)品,真可謂浩如煙海,應有盡有。
B.我們雖然缺乏管理經(jīng)驗,但可以向先進企業(yè)學習,起初可能是邯鄲學步,但終究會走出自己的路來。
C.運動會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見肘。
D.該研究所在其旁征博引的2005年度報告《重要現(xiàn)象》中寫道,中國在世界經(jīng)濟強勁增長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痪涫牵ǎ?/p>
A.產(chǎn)業(yè)要發(fā)展,測試需先行,數(shù)字電視測試儀器作為數(shù)字電視產(chǎn)業(yè)鏈的重要一環(huán),處于行業(yè)的前沿,與整個產(chǎn)業(yè)息息相關,不僅促進、影響著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也必將隨產(chǎn)業(yè)的興起而成長壯大。
B.目前在全國各個高等院校,學生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的幾率越來越高,學生外出活動的時間也逐漸從周末擴展到了平常的上課時間,那些經(jīng)常外出參加社會活動的大學生學習成績一瀉千里。
C.30多年過去了,曾家寨的鷺鳥由五六只繁衍到5000余只,這里的村民一直視鷺鳥為吉祥鳥,與它們相濡以沫、相依相伴。時間長了,村子里的人對鷺鳥的感情越來越深。
D.校長所領導的事業(yè)是傳承文化的事業(yè),如果我們思想僵化,以手段和弄權自詡,胸無城府,則很容易落后于時代。別說是成為文化管理的設計者、引領者,就連日常工作也也許會捉襟見肘。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痪涫牵ǎ?/p>
A.回到住所,我饒有興味地翻看著一張張劇照,耳邊又隱隱奏起城隍廟小戲臺的流云之響和繞梁之聲。
B.近年來,新聞學專業(yè)越來越熱,許多學生也跟著蠢蠢欲動,紛紛選學這一專業(yè),希望將來能做一名新聞工作者。
C.故鄉(xiāng)變化真大,高樓拔地起,小路變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為平地,建成了現(xiàn)代化的開發(fā)區(qū),真是滄海桑田??!
D.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人市場,有關部門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辦法,查封加工窩點,堵住了生產(chǎn)的源頭。
4.下列各句中,詞語使用恰當?shù)囊痪涫牵ǎ?/p>
A.對阿雷來說,再大的困難都不以為意,他一定會以巨大的勇氣去努力克服的。
B.西部開發(fā)要依據(jù)自身實際情況,不能削足適履,一味照抄沿海經(jīng)驗。
C.在今天舉行的五項決賽中,我國選手有實力染指金牌的項目是女子100米蝶泳和女子馬拉松。
D.她提問時,總會把臉轉向他。她的問題不難,又同時加了許多暗示,答案幾乎是呼之欲出。
5.下列句子中,成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A.便民箱、井蓋板、金屬垃圾桶被盜,名草名花,不翼而飛,王大媽提起這事,就氣憤不已。
B.這件事對我無異于晴空霹靂,如同一塊珍藏多年價值連城的璧玉,頃刻間變成一塊一文不名的瓦片。
C.科舉時代的莘莘學子,寒窗苦讀,為的就是金榜題名,為的就是榮華富貴。
D.他們常年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盡管如此,他們從未退縮過,仍然堅苦卓絕地奮斗著,并樂此不疲。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6.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痪涫牵ǎ?/p>
A.這次大地震使大量百姓毀家紓難,生命財產(chǎn)遭受巨大損失?!耙环接须y,八方支援”,大家紛紛伸出援助之手,以助災區(qū)人民渡過難關。
B.李白在《擬古》中喊出了兩句石破天驚的話:“日月終銷毀,天地同枯槁?!彼J為無論人生還是宇宙都有一個悲劇的結局。
C.季羨林先生從語言學的角度研究佛教,又從佛教的傳播和發(fā)展角度勾勒了中印兩國文化交流的軌跡,其論述邏輯分明,文字平易近人。
D.倫敦奧運會一百米跨欄比賽是億萬觀眾最期待的,劉翔和羅伯斯將展開激烈的爭戰(zhàn),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7.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痪涫牵ǎ?/p>
A.滬指連續(xù)七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備受煎熬,想盡快彌補巨額虧損,因此一度消失的非法“代客理財”又東山再起。
B.泰國的“大象畫家”彼得為它的大象伙伴畫的肖像畫惟妙惟肖,色彩繽紛,游客們都覺得不可理喻,驚得目瞪口呆。
C.年逾花甲的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談起《論語》來如數(shù)家珍,其深厚的中華文化功底,讓在場嘉賓不禁暗暗稱道。
D.作為央視數(shù)一數(shù)二的花旦主持人,她以“央視工資低”為由毅然抽身,竟使自己在央視的前程戛然而止。
8.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痪涫牵ǎ?/p>
A.江蘇新的高考模式要求考生復習時要有全局觀念,不能偏科,那種目無全牛的復習方式,使不少考生在2012年的高考中吃了大虧。
B.在本屆大專辯論賽決賽中,濱江大學代表隊的辯手們揮灑自如,侃侃而談,傾倒了觀眾,征服了評委,無可爭議地獲得了第一名。
C.今天的班會上,班主任讓張一斌同學介紹自己助人為樂的事跡,他竟然出言無狀,臉憋得通紅,只說了一句話:“這是我應該做的?!?/p>
D.胡總書記的講話高屋建瓴,對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促進國民經(jīng)濟又好又快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等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9.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痪涫牵ǎ?/p>
A.有的高中學生寫作文總是喜歡裝出一副老氣橫秋的姿態(tài),動輒用大話套話官話嚇唬人,這種文風必須改變。
B.海聯(lián)以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凝聚和團結著熱愛中華民族的海內外同胞,為中國走向世界架起了一座友誼的金橋。
C.每當女兒、女婿“回家看看”,我們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我們侃釣魚經(jīng)、切磋釣技,談寫作收獲、投稿門道,其樂無窮。
D.從“治民”到“便民”,從管理到服務,要滿足城市日新月異變化的需求,首要的是改變觀念。
10.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痪涫牵ǎ?/p>
A.本一本二志愿正在填報中,很多文科考生為選專業(yè)大傷腦筋。記者發(fā)現(xiàn),2012年文科考生占考生總數(shù)半壁江山,而從江蘇公辦院校招生計劃來看,文科專業(yè)計劃只有1/3。
B.奧運會開幕式上五彩斑斕、光彩奪目的焰火點亮了倫敦,扮靚了深邃的夜空;美輪美奐、如詩如畫的文藝表演使人心醉、令人著迷,精彩的倫敦奧運正在上演。
C.縱觀證券市場,雖然整體跌幅尚不算大,但重挫個股不在少數(shù),加之成交量萎縮,短期操作存在較大風險,故建議投資者暫且作壁上觀。
D.連日來,精彩的奧運賽場捷報頻傳。中國運動員不孚眾望,不僅在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上爭金奪銀,勇破世界紀錄,而且在一些久違的項目上也實現(xiàn)了歷史性突破。
參考答案
1.D(旁征博引:旁、博:廣泛,普遍。征:收集。引:引用。大量搜集材料廣泛引用例證,表示論證充足。A浩如煙海,形容典籍、圖書等極為豐富。不能形容商品。B邯鄲學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既然已經(jīng)不會走路了,怎么走出自己的路來?C捉襟見肘,形容衣服破爛,也比喻顧此失彼,窮于應付。不形容衣服很不合身)
2.A(息息相關:呼吸相關聯(lián),比喻關系密切。B“一瀉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筆奔放、流暢,形容“成績下降”不當。C“相濡以沫”指同處困境,相互救助,不合C項的語境。D“胸無城府”指為人坦率,不是指讀書太少,文化水平極低,此處可換用“胸無點墨”)
3.B(“蠢蠢欲動”的意思是指“敵人準備進行攻擊或壞人策劃破壞活動”,是貶義詞,此處用來指報考學生顯然不對,故選B。A饒有興味:很有興味。C滄海桑田:大海變成農(nóng)田,農(nóng)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也說“桑田滄?!?。D釜底抽薪: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4.B(A“不以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視,不認真對待。用“無所畏懼”合乎語境。C“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貶義詞。D“呼之欲出”的對象應該是指“畫像”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5.B(一文不名:名,占有,指一個錢都沒有,形容十分貧窮。這里宜改為“一文不值”)
6.A(A毀家紓難:捐獻全部家產(chǎn),幫助國家減輕困難。B石破天驚:比喻文字議論新奇驚人。C平易近人:①態(tài)度謙遜和藹,使人容易接近。②(文字)淺顯,容易了解。D鹿死誰手:原比喻不知政權會落在誰的手里?,F(xiàn)在也泛指在競賽中不知誰會取得最后的勝利)
7.C(如數(shù)家珍:像數(shù)家藏珍寶那樣清楚,比喻對所講事物十分熟悉。A東山再起,泛指失勢后重新得勢。此處應為貶義詞“死灰復燃”。B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固執(zhí)或蠻橫。此處應為“不可思議”。D戛然而止:突然停止,多指聲音)
8.D(A目無全牛就是胸有全局的意思。B揮灑自如用于寫作、畫畫的運筆,不可用于舉止風度。C出言無狀:說話超越本人的身份、地位,放肆,沒有禮貌。句中誤作為遇事緊張,不會說話。D高屋建瓴:形容居高臨下的形勢)
9.C(A“老氣橫秋”形容人擺老資格,自以為了不起的樣子,使用恰當。B“海納百川”是形容胸懷寬廣,使用恰當。C“相見恨晚”是指為見面相識太晚而遺憾,形容新結交的朋友相處十分投合。句中用來形容女兒、女婿不恰當,宜改為“相談甚歡”。D“日新月異”形容進步、發(fā)展很快,新事物、新氣象不斷出現(xiàn),使用恰當)
10.A(半壁江山:指保存下來的或喪失掉的部分國土。有時比喻事物占到一半。B美輪美奐:古時形容房屋建筑高大華麗。現(xiàn)也常用來形容人家裝飾、布置等美好漂亮。此處修飾文藝表演不恰當。C原指雙方交戰(zhàn),自己站在壁壘上旁觀。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著,不動手幫助。D不孚眾望:不能使眾人信服,應改為“不負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