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班癥”是一種慢性心理疾病,幾乎潛藏在每個職業(yè)人的神經系統(tǒng)里。再剛強的人,也會出現厭倦工作的時候,一旦發(fā)作,則會強烈地刺激渾身的神經末梢,出現各種職場倦怠癥狀。
比如,面對工作時總是精神萎頓、思維混沌、抑郁焦慮,極度排斥工作之余,又不得不考慮生計,在公司不敢輕易發(fā)作,回到家中就負面情緒大爆發(fā),導致家庭關系緊張。被這些過重的精神負擔困擾,勢必會引發(fā)身體不適,頭昏腦脹、肌肉疼痛,甚至連累免疫力下降及消化系統(tǒng)失調。
工作倦怠與否關鍵在于是否有正確的態(tài)度。只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就能化沮喪、挫敗為樂觀、自信與成功。事業(yè)上有一些起伏是正常現象,影響因素是很復雜的,也不完全是個人的問題,沒必要太過介意。心理寬容一點,工作才能更有激情。
具體講,在工作中可采取以下措施改變自己:
一、盡可能使工作變得令人愉快
1. 對工作保持合適的期望和積極的態(tài)度。工作期望過高會導致失望,工作期望過低會降低工作的動力。在工作中應當以平常的心態(tài)和實際的想法塑造自己的工作期望。
積極的心態(tài)可以減少人的許多恐懼和憂慮的心理,使人看到事情好的方面,把消極的壓力變成積極的動力。當遇到麻煩和困難的時候,持積極心態(tài)的人往往能靈活應變,有效地解決問題。如果工作中出現失利,也不要輕易否定自己,而是要調節(jié)好心態(tài),善于從失利中吸取教訓,使失利變成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
2. 享受應得的贊譽。對于成就感高的人而言,如長時間得不到工作上的肯定,就極易誘發(fā)個人成就感喪失,繼而出現工作倦怠的癥狀。所處的環(huán)境如無法給予自己應得的贊譽,你不妨對自己經常性地給予嘉許。
3. 同他人發(fā)展積極關系。工作不僅可以滿足個體的生存需要和成就需要,而且也可以滿足社交需要。建立良好的同事關系,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的集體,可以使自己的社交需求更好地得到滿足。在這種環(huán)境中工作,可以承認錯誤,交流經驗,分享成功,時刻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也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4. 美化工作環(huán)境。明亮整潔的工作環(huán)境會令人愉快,個人物品擺放整齊、有條理也可以使心情愉快,效率提高。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在室內擺放一些綠色植物,也有助于保持心情的愉快。
二、管理好時間
1. 切合實際制定有彈性的工作目標。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標對于順利完成工作非常重要。目標不能太高,那樣只會導致失敗,增加挫折感,也不能太低,那樣會缺乏工作的動力。應該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制定只要做出努力就有可能實現的工作目標。如果工作目標宏大,可以把它分成幾個階段性目標,每當完成階段性目標后,就會產生成就感,有助于增強自信,實現大目標的最終完成。
2. 確定工作的優(yōu)先順序。面對每天都有的許多繁雜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首先要根據工作的輕重緩急來做一個合理的安排。
3. 掌握工作的節(jié)奏。避免浪費時間和拖延時間的有效辦法就是制定切實可行的時間表。不要奢望在一天內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完,也不要認為自己能夠滿足所有人的要求。
4. 不要把工作帶回家。把工作帶回家會干擾個人和家人的生活,所以應該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工作計劃,而且要嚴格按計劃完成各項工作任務。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讓自己有時間去享受工作之余的樂趣,達到調節(jié)情緒,放松神經的目的,也使自己能夠保持良好旺盛的工作精力。
三、明確職責
1. 明確工作目標與范圍。做自己應該做的事,不要越權或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偏離工作目標的事務性工作上去。
2. 善于授權。授權是一種很好的減壓方法。別的同事該做的或可以做的事可分配或請求別人做,這樣的話,就可以集中精力處理好自己份內的工作或更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