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蔬菜
在古代,人們還沒有培育出今天這么多種類的蔬菜,什么黃瓜啦,西紅柿啦,茄子啦,都是慢慢才被發(fā)現(xiàn)、種植的。最開始沒有它們的時候,人們吃的都是從大自然里采集來的野菜。在中國最古老的詩歌集《詩經(jīng)》中,就有大量描寫人們采野菜的詩句和作品。光從詩的題目看,就有《采薇》、《采萍》、《采苓(líng)》、《采菽(shū)》等等好多首??磥恚@些“薇”、“萍”、“苓”、“菽”都是當時人們經(jīng)常食用的野菜。雖然現(xiàn)在的我們已經(jīng)不知道它們長得什么樣子了,但可以肯定,當年人們在春風和煦(xù)的日子里,到田野里、山坡上去采集它們的時候,心情一定是特別的愉快。要不然,怎么會詩性大發(fā),寫下這么多流傳千古的名作呢?
不過,在更古老的年代,人們還不能分辨哪些野菜能吃、哪些不能吃的時候,采野菜可就沒這么快樂了。因為一旦吃到有毒的野菜,可就會有生命的危險。所以,才有了“神農(nóng)嘗百草”的傳說。塑造了這樣一個勇敢的英雄,他敢于舍生忘死,品嘗各種不同的野生植物。從中找出可以吃的野菜、草藥,同時也找到那些有毒不能吃的野草。然后把這些知識告訴普天下的百姓,為人民造福。這雖然是傳說,卻記錄了在遠古時期,人們?yōu)榱双@得這些知識所付出的巨大犧牲。所以說,野菜雖小,人類要認識它們,也要花費不小的代價呢。
“古”菜新吃
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里,野菜是吃不飽飯的窮苦人拿來充饑的“糧食”。尤其在遇到災荒的時候,能采到野菜吃,就已經(jīng)算是很不錯了。等野菜都采光,就只好吃草根樹皮啦。因此,當生活富裕了,雞鴨魚肉都成了日常的食品時,人們也就把野菜丟到了一邊。
直到近幾年,人們才發(fā)現(xiàn),野菜因為生長在大自然里,完全沒有人工來為它上肥料、打農(nóng)藥,因此不但沒有被污染,而且還帶有獨特的清香。這種味道,是人工種植的蔬菜所沒有的。另外,不少野菜的營養(yǎng)價值也很豐富,并不比白菜、蘿卜這些家常的蔬菜差。所以,現(xiàn)在的春日時節(jié),我們又能看到很多老爺爺老奶奶提著小鏟子和塑料袋,到郊外去采挖野菜了。畢竟,野菜不是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趁著季節(jié)采一點兒來嘗嘗鮮,也很有趣味呢!下面,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些常見的野菜吧。
薺(jì)菜。它可是中國最古老的野菜之一。早在兩三千年前,人們已經(jīng)在品嘗薺菜了。薺菜的味道是清甜中微微有點苦,在南方,人們經(jīng)常把它切碎,和肉餡、雞蛋等和在一起,用來包包子、餛飩。江南一帶還有“三月三,薺菜賽牡丹”的說法。這說的是,農(nóng)歷三月三時,田野里生長的薺菜就開花啦,細小潔白的花朵星星點點,開得非常繁盛好看。在這天,人們會把薺菜采回家,放在灶頭,據(jù)說一年都不會有蟲子靠近。而清明時,吃薺菜煮雞蛋也曾經(jīng)是一大習俗,據(jù)說可以驅邪明目。過了清明節(jié),薺菜就會變粗變“老”,不再能吃了。
蘆蒿(hāo)。宋朝的大詩人蘇軾寫過一首《春江曉景》,里面有句詩:“蔞(lóu)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边@里的“蔞蒿”說的就是蘆蒿。明代時,南京一代出產(chǎn)的蘆蒿曾是當?shù)刎暺分?,連皇上都要品嘗品嘗呢!那時,人們習慣用蘆蒿配春筍、肉末拌在一起吃,或者用來炒豆腐干,味道清香鮮美。因為蘆蒿長在水邊,里面還帶著一絲水的新鮮氣息。
蕨(jué)菜。又名蕨兒菜、龍頭菜,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山野菜。它生長在山林里,在北方比較多見。因為它的葉子都是卷曲的,像一個個彎曲起來的小拳頭,所以在有些地方也叫他“拳頭菜”。蕨菜吃起來又滑又嫩,不管是涼拌還是拿來炒菜,味道都很好。每年的三月底到五月初是采蕨菜的好時候。這時的蕨菜都是剛長出的嫩芽,“小拳頭”都握得緊緊地。等過了這個季節(jié),那些“小拳頭”就會舒展開來,這時的蕨菜就“老”啦。吃起來,口感也會差很多了。
馬齒莧(xiàn)。又名馬齒菜、五方草。這也是一種很著名的野菜。尤其是它的生命力特別頑強。耐寒、耐旱。無論在多么貧瘠的土地上,只要一扎根,就會不屈不撓地生長。傳說即使被馬、牛踩過,都不會把它踩死。因此又被叫做“長命草”。過去,在遇到災年的時候,別的野菜可能都無法生長了,但馬齒莧卻還能生根發(fā)芽,真是名副其實的“救命菜”。因為它的葉子里含酸類物質比較多,所以吃的時候會覺得稍有些酸味。同時,它還是一味中藥,可以治療糖尿病。哎,對人類的貢獻真是太大了。
婆婆丁。這個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就是——蒲公英啊。它不光長在野外,現(xiàn)在很多小區(qū)、校園的綠地上都有它的身影。在城里挖野菜的人們,也是把它當作首選目標。婆婆丁用開水燙過之后生吃、炒食或做湯都可以。除了當菜吃,它也是一味很著名的藥材。用曬干的婆婆丁泡水喝,可以去火解毒,對人的肝和膽都有好處。不過,在城里采婆婆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可別在綠地打過除草劑以后去采。那時候,本來沒有毒的婆婆丁已經(jīng)被污染,不能吃啦。
馬蘭頭。在長江下游一帶的八卦洲有首民謠:“一條裙子七條溝,十里不嫁八卦洲,陽春三月回娘家,舍不得蘆蒿馬蘭頭”。這里說的馬蘭頭,也是江南人家最喜歡的野菜之一。馬蘭頭常見于山坡或田?。╣ěng),很不起眼,和其他野草混生在一起。春天大家都叫它馬蘭頭,采它的嫩芽來吃;到了秋天,就又叫回了它的本名——馬蘭。那時,它可就不是野菜啦,而是一種很漂亮的野花,開著黃色和紫色的小花。嗯,春天美味、秋天美麗,真是種神奇的植物啊。
怎么樣?聽我們講了這么多,你有沒有興趣到野外去找一找、看一看,親自動手采點野菜來品嘗呢?其實,在經(jīng)濟發(fā)達的今天,要吃野菜很容易。有的野菜也已經(jīng)被人工種植,在超市、市場里都可以買到了。采野菜主要是為了讓我們親近大自然,到生機盎(àng) 然的田野、山林中去,一邊欣賞春天的秀美風景,一邊動動眼、動動手,找找野菜,活動活動腿腳。對了,這還是一個增長植物知識的好機會呢。來,趁著春光燦爛,讓我們一起去采野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