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從那些圓滿完成任務的太空探測器里接收到來自宇宙中的信息時,可不要忘記了,它們更多的伙伴并沒有這樣的好運氣。在茫茫宇宙之中,孤獨的探測器們隨時可能遇到事先科學家們無法想象到的困難和危險。很多次歷險都是以失敗告終的。但是,也有一些探測器奇跡般地從危難中掙扎了出來,憑借地面控制人員的智慧,讓它們起死回生,反敗為勝?,F(xiàn)在,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些“幸運兒”吧。
天空實驗室
1973年5月14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fā)射了一架名為“天空實驗室”的探測器。它就是今天那些太空載人空間站的前身。只不過,當時這個“實驗室”里沒有搭載宇航員,而是攜帶著許許多多的儀器。它的主要任務,就是用這些儀器測試出太空中對人體可能產生的壓力和重力變化。除此之外,它還帶著一架名為“阿波羅”的望遠鏡,可以非常清晰地觀測太陽和其他天體。
雖然那時美國人已經完成了登月計劃,但在太空站的技術方面,還處在起步階段。發(fā)射63秒之后,“天空實驗室”的防護罩就意外地自動打開并脫落了,兩塊主要供應能量的太陽能電池板也失靈了。幸運的是,“阿波羅”望遠鏡上單獨安裝的電池板及時接過了為整個“實驗室”供電的任務??恐@塊電池,“天空實驗室”堅持在天空中運行了九天。
在當時,人們從地面用信號指揮太空探測器的能力還十分有限。如果不想放棄“天空實驗室”,就只好派宇航員到太空里來維修它了。5月25日,終于有一批宇航員趕到,為“天空實驗室”更換了電池板,還為它安裝了新的防護罩——這時,它已經被太陽光曬得像一個烤箱一樣燙了。幸運的是,它還能繼續(xù)工作。人們借助它,第一次看到了太陽表面的磁場活動,還觀測到了一顆從近處飛過太陽的大彗星?!疤炜諏嶒炇摇痹谔绽锕ぷ髁肆?,與1979年在南印度洋墜毀。
“旅行者”2號
這顆著名的太空探測器肩負著探索太陽系大行星們的重任。但是它從發(fā)射升空之后,就出現(xiàn)了一連串的問題。一會兒是推進器莫名其妙地自己點了火,一會兒又有一個零件卡住了;最糟糕的是,它安裝的計算機系統(tǒng)像感染了病毒一樣,根本不聽地面指揮中心發(fā)出的指令……唉,科學家們簡直懷疑,自己是不是把這個探測器做得太“先進”了,讓它有了自己的“脾氣”。
為了讓這個我行我素的“旅行者”聽話,人們不得不為它重新編寫了電腦程序。但事情并沒有好轉。到了1978年,已經在太空中旅行了一年的“旅行者”又出現(xiàn)了無線電接收失靈的毛病。整整七天,地面控制人員和它失去了聯(lián)系,這可把大家都急壞啦——萬一它在太空里失蹤了,可怎么辦呢?要知道,在太空中“走丟”的探測器可不是一個兩個啦。好在這只是一場虛驚。后來人們用它攜帶的后備無線電接收器,和它恢復了通信。為防萬一,人們立刻給它發(fā)送了大量的指令,存儲在它的電腦里。這樣一來,即使真的發(fā)生徹底\"失蹤\"的情況,它也能繼續(xù)執(zhí)行太空探險任務。
雖然讓大家為它操了不少心,但“旅行者”的任務完成得還是不錯。它詳細地探測了木星、土星以及它們的大型衛(wèi)星。那時的很多科學雜志上,都發(fā)表了它傳回地球的照片。它還完成了唯——次對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近距離探測,使天文學家對這兩顆遙遠的行星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完成了這些任務之后,這顆“有個性”的探測器越走越遠,直到消失在遙遠的太空中。
“哈勃”空間望遠鏡
這架著名的空間望遠鏡曾經差點成了太空探險史上最大的笑話:在被發(fā)射到太空里、向地球上傳回第一張照片之后,人們才發(fā)現(xiàn)它的鏡片焦距存在問題--“哈勃”居然是一個“近視眼”!可能是事先它的制造者把太空中大氣層、光線的影響考慮得不夠,研磨出的鏡片有很大的偏差。結果,就是“哈勃”看到的圖像都模糊不清。不少天文學家都泄氣地表示,“哈勃”看來根本無法完成自己的任務了。
幸運的是,這時的太空技術已經能夠讓人們對“哈勃”在宇宙中進行維修。地面上的工程師們根據(jù)那些模糊的照片,測定了鏡片的差距,對它進行了光學矯正。1993年,宇航員在太空里為“哈勃”換上了新的鏡片。這下,它的“視力”總算恢復正常了。在此后的近20年間,“哈勃”一直在太空里努力工作。為天文學家們提供了大量的寶貴資料,還觀測到了黑洞的存在。2009年,宇航員對它進行了升級維修。相信它還能繼續(xù)為人類服務,幫助科學家們獲取更驚人的科學發(fā)現(xiàn)。
“舒梅克”小行星探測器
發(fā)射于1996年的“舒梅克”探測器是一架小巧的小行星探測器。它的任務只有一項,就是探測一顆離地球很近的小行星——愛神星??雌饋砗芎唵伟???蓻]想到,這之中也發(fā)生了一系列的問題。當“舒梅克”按計劃進入愛神星的軌道時,它的引擎(qíng)點火失敗了,沒能按時進入軌道并繞愛神星飛行,只是與它“擦肩而過”。
雖然這次接近愛神星也拍到了一些資料照片,但最大的問題是,作為一顆小行星,愛神星的引力并不強。如果“舒梅克”無法進入它的軌道,那么就會被旁邊引力強的大行星“拐走”了。為了挽救這顆探測器,科學家們想盡了辦法,終于使它的主引擎再次點火成功。又用了一年的時間,“舒梅克”終于進入了愛神星的軌道。它拍攝了16萬張愛神星表面的照片,很多都是過去人們根本沒有見過的景象。為科學家研究這顆行星提供了價值極高的資料。
2001年,“舒梅克”的任務大部分已經完成。地面控制人員決定讓它降落在愛神星的表面,從此永遠留在那里。本來,大家對于這次著陸的成功并沒有把握。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頑強的“舒梅克”在著陸后仍然能夠工作,并把自己的任務執(zhí)行到了能量耗盡的一刻。
其實,每一架太空探測器的背后,都凝聚著無數(shù)科學家和制造者的心血。因此,它們的每一次太空歷險都牽動著人們的心。它們是人類派往宇宙空間的使者,也代表著人類對于太空中未知的秘密和浩瀚空間的向往。盡管這些探險有成功也有失敗,但人類的智慧和努力都會和這些勇敢的探測器一起,永遠被歷史所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