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導讀
▲不能簡單地把雷鋒精神等同于雷鋒。根本而言,雷鋒精神是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華民族這兩大主體在精神領域探索成果的結(jié)晶。
▲雷鋒精神中富含高尚因子,強烈關照人類生生不息的價值追求和終極關懷,擁有強大的穿越歷史的能力。
▲雷鋒做的事情是每個人都能夠做的,其精神品質(zhì)關照到每一個社會大眾,因而雷鋒精神具有廣泛認同的價值。
一種精神有多大穿越能力,就有多大的推廣價值。雷鋒精神源于雷鋒的社會實踐,又是適應主流社會傳播主流價值觀而形成和發(fā)展起來,它與雷鋒關系密切,但不能簡單地把雷鋒精神等同于雷鋒。根本而言,雷鋒精神是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華民族這兩大主體在精神領域探索成果的結(jié)晶或精神積淀。雷鋒精神包括政治屬性、文化屬性和社會屬性,具有強烈的包容性和拓展力。由此,雷鋒精神實現(xiàn)超越,并穿越歷史、國家與民族及階層。
雷鋒精神具有穿越歷史的價值
雷鋒并沒有做出許多革命先烈那樣的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壯舉,也就是說他做的都是小事,再加上其行為打著深刻的時代烙印,而決定了許多方面不具有可復制、可傳承性。比如勤儉節(jié)約,作為價值觀可以傳承,但一些具體做法,則不可復制甚至不能復制。這說明僅僅關注社會行為層面,雷鋒精神便不具有很強的穿越歷史的能力。
事實上,雷鋒精神又確實穿越了歷史。經(jīng)歷過改革開放后道德價值觀沖撞的人們感觸或許更為深刻,比如有人喊出“只有向錢看,才能向前看”,“遠離崇高”,等等。對金錢的崇拜走到極處便是精神的空虛,于是“窮得只剩下錢了”的感嘆產(chǎn)生出來,人們開始懷念雷鋒所處的哪個時代。還有,當社會公德不彰時,人們普遍想到和提到的便是雷鋒,那種“雷鋒叔叔不在了”的感嘆,恰恰說明雷鋒就是道德價值的指標或坐標。可以說,盡管今天質(zhì)疑雷鋒精神的聲音仍然不絕于耳,但在道德危機面前,我們總會借助雷鋒精神來探究問題的成因和答案所在。
雷鋒精神為什么擁有如此強大的穿越歷史的能力?因為雷鋒精神中富含高尚因子,強烈關照人類生生不息的價值追求和終極關懷。具體來講,人類文明進程中最穩(wěn)定和恒久的主題是探求真善美,特別是執(zhí)著于我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什么是價值、如何實現(xiàn)價值,何為人生的幸福、怎樣去實現(xiàn)和享有幸福等根本命題。既然是回答終極命題,那么雷鋒精神就必然被推到一個高度,支持走向無限,步入永恒。
有質(zhì)疑雷鋒精神者說,雷鋒精神在每個社會發(fā)展階段都有不同提法,前天講真善美的化身,昨天講階級斗爭的典范,今天講富于生活意識的時代青年。如此下來,“雷鋒精神是個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裝”,讓人覺得雷鋒精神內(nèi)涵具有不確定性。表面看疑問似乎有道理,但當我們真正把握雷鋒精神的本質(zhì)和特征后,便發(fā)現(xiàn)這種疑問有些片面。雷鋒精神內(nèi)涵豐富乃至龐大,我們不可能在每個時期都將所有精神特質(zhì)張揚出來,只能選擇最能關照現(xiàn)實的部分。
這具有規(guī)律性。列寧說過,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各個時期對馬克思主義某個部分都作出重點解釋和運用,這不是我們想這么做,而是客觀要求這樣做。一定意義上,雷鋒精神就是這樣,雖然產(chǎn)生于一個具體的時代,但卻不會停留在那個時代,必然和必須關照之后的每一個時代,需要根據(jù)時代需要作出新的解讀,以保證發(fā)揮社會引領作用。這是所有精神形成的最大意義和價值所在,是煥發(fā)生命力之所在。
雷鋒精神具有穿越國家和民族的價值
“雷鋒出國了”,“雷鋒進了西點軍?!保愃频男侣勗?jīng)是認同或質(zhì)疑雷鋒精神攻防的熱點話題之一。其實,只要對雷鋒精神的內(nèi)在品質(zhì)和特點作出科學界定和準確解讀,那么雷鋒精神具有穿越國家和民族的能力,也就成為不言而喻的事情。這是因為,雷鋒精神的所有元素都可以從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和共產(chǎn)黨的價值觀中找到根源。
雷鋒精神成就于共產(chǎn)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時期。正像雷鋒故事所講述的,當他將穿皮夾克拍攝的照片寄給望城縣領導,因此收到“艱苦奮斗,永不忘本”的勉勵信,從此就把心愛的皮夾克壓進了箱底,同時確立起艱苦奮斗的價值觀念。這就是上一代共產(chǎn)黨人對后者的精神傳承。望城縣委書記張光玉,那“一顆螺絲釘”的故事,那下田幫老鄉(xiāng)耕地、掏錢救濟窮困家庭的行為,都把共產(chǎn)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形象深刻地印在雷鋒腦海里。這些價值觀都成為影響和造就雷鋒精神的重要因素。
要看到,不僅毛澤東強調(diào)共產(chǎn)黨員要堅持為人民服務,其實世界上任何一個先進的政黨、偉大的政治家也會自覺或不自覺的宣稱為人民服務。這也意味著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雷鋒精神,也可以穿越國家和民族。
雷鋒精神浸潤著豐富的民族道德與善的因子。中華民族是一個重道德的民族,這一點從中國歷史較久的大學校訓可以看出,清華大學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北京師范大學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東南大學是“止于至善”,等等。正是強烈的道德意識,并訴諸實踐,從而將雷鋒變成中華民族道德觀的載體乃至化身。我們的道德觀與西方的道德觀著有相通性和相互借鑒性,再加上由民族而世界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動力,所以奠基或承載民族傳統(tǒng)與精神的雷鋒精神,必然具備了廣泛傳播的能力。
這里尤其需要特別強調(diào)的是,雷鋒精神具有穿越國家和民族的能力,背后還有著一種強烈的歷史脈動作支撐。中國正在以更加有力的步伐走向世界,也就是世界關注的中華民族的崛起。中國崛起于世界越是有力,就越是能夠在更大程度上把雷鋒精神推向世界。有鑒于此,今天我們應關注的并不是雷鋒的名字和圖像是否在西方某一時空出現(xiàn)或傳播,而是看精神品質(zhì)是否具備了與人類文明尤其與人類追求真善美的努力同向同頻同步,著力推動雷鋒精神與世界接納中國的節(jié)奏步驟相一致。
雷鋒精神具有社會大眾廣泛認同的價值
雷鋒精神的政治屬性或階級成因在于時代。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在現(xiàn)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雷鋒不可能超越他所處的哪個時代。雷鋒所處的時代是人類社會處于大變動的時代,全球兩大政治集團因政治制度差異形成的二元對峙,不可避免地把整個世界牽入其中,幾無超脫。
從這個意義上講,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雷鋒精神必然被打上階級和時代的深刻烙印。隨著認識世界能力的發(fā)展,特別是整個世界政治生態(tài)的變化,我們已經(jīng)跳出了過去的思維和價值觀念,特別是跳出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籓籬,使雷鋒精神具有社會大眾廣泛認同的價值。
從現(xiàn)實角度看,雷鋒精神具有穿越階層群體的普遍價值,是因為其精神品質(zhì)關照到每一個社會大眾。雷鋒和其他領域的英雄模范有所區(qū)別,如果是一名科學家或領導干部,那么他們的精神對與其身份職責相同或相近的人群才更有啟示。雷鋒就不同了,每一個階層的人都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身份和能力去學習。領導干部學習雷鋒,突出強調(diào)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強調(diào)其角色與引領作用。先富階層學習雷鋒,強調(diào)提升價值觀念,承擔更多的幫助困難者的責任。普通群眾學雷鋒,更強調(diào)的是人與人的關愛,等等。
強調(diào)雷鋒精神具有大眾性,是因為他做的事情都是每個人都能夠做的。雖然雷鋒精神內(nèi)涵豐富,但留給人們印象最深的還是無私奉獻、助人為樂,而這又是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的。誠然,要達到雷鋒的境界或復制一個雷鋒并不容易,但只要我們動起來,作出一定的努力,都可以像雷鋒那樣成為美化社會的積極力量,并且在美化社會過程中美化自己。這一點,并不是以所處的地位而決定的,而是以人的社會屬性決定的。只要是社會的人,他都可以也應當像雷鋒那樣去做。雷鋒精神離我們很近,這也是雷鋒精神具有廣泛性和跨階層、群體性的重要原因。
雷鋒精神已經(jīng)注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化作了中華文化的構(gòu)成要素,表現(xiàn)于中華傳統(tǒng)美德范疇。找出比雷鋒更具號召力的英雄很難。原因在于雷鋒精神就是特殊時代和特殊政治文化、社會環(huán)境氛圍的產(chǎn)物。此外,既然雷鋒已經(jīng)成了一個精神符號,再鑄試圖替代雷鋒的符號,只能減弱主流精神的號召力。
(作者系國防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翁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