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副廳級國企領導干部,小到幾千元的財物,大到幾百萬元的巨額賄賂款,一概坦然“笑納”,自認為規(guī)避貪腐懲戒有“高招”的他,最終還是“栽了”。
4月20日,上海臨港經濟發(fā)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臨港集團)原副總裁兼上海臨港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原法定代表人、董事長戴偉中受賄案一審宣判。上海市第一中級法院以受賄罪判處戴偉中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貪腐的資本:從工程招標到建設款支付,必須由他審核簽字
2004年初,戴偉中被任命為剛組建不久的臨港集團總裁助理,一年后升任副總裁。2008年起,他又兼任臨港集團下轄的四個子公司之一的上海臨港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分管招商、土地、規(guī)劃、工程建設等工作,可謂重權在握。
說到臨港集團,不能不提到臨港新城。臨港新城位于上海東南長江口和杭州灣交匯處。根據規(guī)劃,臨港新城將是上海經濟發(fā)展重心東移戰(zhàn)略的大舞臺。而臨港集團,正是依托這一大背景成立的。
2003年9月,上海5家國有企業(yè)注資30億元,成立了臨港集團。2011年5月,上海市委、市政府通過市國資委再次向臨港集團注資30億元,作為臨港產業(yè)區(qū)的發(fā)展資金。與此同時,臨港集團通過銀行累計融資約300億元,用于產業(yè)區(qū)建設發(fā)展。
臨港產業(yè)區(qū)內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工程,從工程招標到建設款支付等重要環(huán)節(jié),必須由戴偉中審核、簽字。其手中的發(fā)包權自然就成了工程承包商們腐蝕拉攏的“眾矢之的”。在承包商眼中,戴偉中就是“財神爺”,他們紛紛以能與戴偉中結交為幸。
戴偉中也經常給承包商們“上課”:打不通自己這道關節(jié),不但拿不到工程,就是拿到工程也不一定能拿到錢!
能請到戴偉中吃飯,一時成了承包商們的莫大榮耀。但承包商們發(fā)現,戴偉中“原則性”很強,酒桌上可以與人談笑風生,一般的小錢小禮也可以“笑納”,但僅此而已,“實質性”的事避而不談。
承包商的賬本:既然戴偉中敢收大錢,以后就會在承包工程方面幫大忙
細思一些領導干部的“落馬”,不難發(fā)現:腐敗得以滋生最先突破的是廉潔自律這道防線。只有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才可能抵制住貪婪的誘惑。而要想固守廉潔自律這條底線,在工作和生活中就要始終堅持把廉潔自律作為一種思想境界來提升,作為一種職業(yè)操守來要求,作為一種工作能力來培養(yǎng),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
在這方面,精明的戴偉中卻算錯了政治、經濟、名譽、家庭、自由、親情、健康等“七筆賬”:在面對誘惑時,心生貪念,心存僥幸,在感情上沒能把握住原則,在行動上沒有把握住分寸,在生活上沒能把握住小節(jié),最終做出了糊涂蠢事。因而,他逐漸滑向腐敗的泥潭。
2004年下半年,承包商朱某經人介紹與戴偉中相識。不知為什么,平素看似難以接近的戴偉中,對這個看似小包工頭的朱某青睞有加,時常給以關照。
俗話說得好:“來而不往非禮也”。為了能從戴偉中手中拿到項目,朱某費盡心思討好巴結。小到筆記本電腦,大到車位、房子,從戴偉中自己到其妻兒,只要有需求,朱某都不遺余力地辦到買到,并親自送到手上。
戴偉中果然沒有讓朱某的“慷慨”白費。他不僅為朱某掛靠資質較好的公司提供幫助,以便其承接更多更大的工程,在業(yè)務方面也為其出謀劃策,并采用直接委托、議標等方式,讓朱某承攬到了多項工程。2004年至2010年,在戴偉中的幫助下,朱某承接了18項與臨港集團有關的工程,總金額達3.9億余元。
對此,朱某一直想找機會“重謝”。但他怎么也沒有想到,戴偉中第一次就開出了460萬元的價碼。
2005年4月,戴偉中看中了上海一處價值460萬余元的房產。付房款那天,按照事先與戴偉中的約定,朱某和戴偉中的妻子一起去辦理付款等手續(xù)。朱某當然明白,戴偉中是讓他支付房款。本來,朱某已經打算送200萬元左右給戴偉中,以表謝意。但他怎么也沒有想到,戴偉中竟讓他全額支付460余萬元房款,這比他預想的行賄數額超出了一倍多。
驚詫之余,朱某轉而又想:戴偉中這個“財神爺”萬萬得罪不起。既然戴偉中敢收大錢,以后就會在承包工程方面幫大忙。于是,他以所帶現金不足為由,用銀行匯票為戴偉中支付了460萬元購房款。之后,戴偉中購買車位,又是朱某用銀行支票支付了20萬元車位款。
一年后,戴偉中又想購買一套總價570萬余元的房產時,朱某再次通過銀行匯票送上300萬元。
應對調查計算成本:使出虛假借款還款“連環(huán)三招”
2010年7月,戴偉中聽到風聲——紀委將要對其進行調查。他趕緊約朱某見面,商量對策。兩人及其家屬設計了幾套應對調查的方案。其中一種辦法是:戴偉中將用受賄款購買的房產轉賣給朱某。但戴偉中到房產交易所咨詢后得知,轉賣房產需繳納100余萬元稅費,覺得這個計劃“成本過高”。況且,賄賂款系通過銀行匯票轉賬的,這些受賄“痕跡”不是用轉賣房產就能消除得了的。如何抹去這些“痕跡”,讓戴偉中頗費了一番腦筋。
當然,這難不倒曾在房市、股市“操練”多年的戴偉中。思量再三后,戴偉中最終選定了一套成本最小、“可信度”最高的方案——虛假還款,即把收受的賄賂款如數“還給”朱某,用虛假的借款、還款協(xié)議來掩蓋真實的行受賄行為。雙方還約定:等風頭過去后,朱某保證將這些錢款再打回到戴偉中的賬上。
于是,戴偉中使出了自以為天衣無縫的“連環(huán)三招”:第一招,從2010年8月到2011年2月,戴偉中讓妻子數次通過銀行,將朱某為其支付的房款連本帶息共985萬元劃到朱某妻子的賬戶里。第二招,2011年2月,戴偉中約朱某夫婦到自己家里,拿出事先打印好的11份借款協(xié)議、借條等,讓妻子、朱某夫婦分別簽字。在簽這些協(xié)議和借條的時候,戴偉中還讓他們用不同的筆簽姓名和日期,為的是看上去覺得不是同一天簽的,以對應多次借款、還款的假象。第三招,戴偉中與朱某訂立攻守同盟,準備接受調查時“沉著應付、對答如流”。
戴偉中自信這幾招足以成為自己的“護身符”。但沒有想到的是,在檢察官面前,這些看似無懈可擊的“高招”,只幾個回合便成了畫蛇添足的“敗筆”。經司法鑒定和其他證據佐證,這11份虛假借款協(xié)議、借條反而進一步驗證了戴偉中收受巨額賄賂并費盡心機掩蓋犯罪行為的事實。
面對鐵一般的確鑿證據,戴偉中不得不如實交代:“實際上這些協(xié)議和借條都是在同一天簽的,落款日期按照買房時間簽,也是為了做得看上去和真的一樣。除了落款日期2011年2月18日的協(xié)議書和同日的收款確認書是當天簽訂外,其余協(xié)議和借條的落款日期都是假的。”
2011年6月14日,上海市檢察院第一分院對戴偉中受賄案立案偵查。同年10月13日,戴偉中被依法提起公訴。據檢察機關指控,戴偉中于2004年至2011年,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在工程建設中謀取利益,共收受賄賂人民幣804萬余元、美金2萬余元。
2011年11月10日,戴偉中受賄案公開開庭審理。法庭上,公訴人指出:戴偉中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非法收受他人巨額財物,為他人謀取不當利益,其行為觸犯了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雖然戴偉中曾為臨港新城的建設做出了一定的成績,但工作上有貢獻絕不能成為利用職務便利大肆收受賄賂的理由。身為國家工作人員,私欲膨脹觸犯法律,必須依法嚴懲!
2012年4月20日,上海市第一中級法院作出莊嚴宣判,戴偉中受到應有懲處。
(責任編輯:張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