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河源啟一郎,騎著一輛價值一萬七千人民幣的改裝自行車環(huán)游了100多個國家,騎到武漢時車丟了。這件事情在網(wǎng)上引發(fā)了第一波的熱議。兩天后,武漢警方“連夜偵查”,把車找到了,還給了他。這又引起了第二波的熱議。
有趣的是,在所有的議論里,雖然大家不斷強調(diào)河源啟一郎的外國人身份,卻沒怎么太強調(diào)他的日本人身份。而日本人在中國的網(wǎng)絡(luò)上,向來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身份。為什么他就能幸免?
開始我以為是出于同病相憐。在中國,誰沒丟過幾輛車??!而且丟車這事,永遠別想得到警方什么關(guān)注,更別想找回來,一般就自認倒霉了?,F(xiàn)在一個外國友人也丟了車,雖然是個身份敏感的日本人,但馬上有了點兒同一陣營的感覺。
終于要扯回題目中的“項羽”了。為啥河源啟一郎和項羽有共同點?因為他們都代表了某種理想主義。項羽能在中國成為萬古吟誦的悲情英雄,后人對他寄予的幾乎全部是同情和尊敬,是因為,“項羽的失敗,是理想主義對現(xiàn)實主義的失敗”。
無論歷史本身真相如何,項羽這個形象,逐漸被塑造成了一個真正的理想主義者:他胸懷大志,一往無前,珍惜他的戰(zhàn)友,深愛他的女人,卻輸給了一個現(xiàn)實主義者——劉邦是個在逃亡路上把老婆孩子往車下踹的混蛋。但倒霉的是,這個贏得河山和美人的王子,最后輸給了猥瑣的侏儒。這太凄慘了,太賺老百姓同情了。
河源啟一郎的例子也差不多,“騎著一輛自行車環(huán)游世界”,這是多么理想、多么浪漫的舉動,是很多人向往卻不能達到的夢想。而這個年輕人成功地做到了?,F(xiàn)在,這個達成了理想的年輕人,卻被中國現(xiàn)狀給困住了,他失去了最重要的家當(dāng)——自行車,簡直就像項羽失去了烏騅。對“偷車現(xiàn)實主義”已經(jīng)無比痛恨的大眾,自然更加同情起這個理想主義的外國人來。
照我看,在中國被偷自行車,其實算不上什么國恥,哪里都有小偷。王小波和李銀河當(dāng)年在美國念大學(xué)時,夏天跑到歐洲去旅游,結(jié)果在意大利掉了錢包和相機。找到警察,警察打著哈哈說:偷就偷了,不偷你們外國人偷誰。武漢警方一天內(nèi)幫他找到車,更算不上國恥。只有一件事,就是“中國普通屁民永遠享受不了這等待遇”這件事本身,才是不折不扣的國恥。
(囧之女神 自由撰稿人 現(xiàn)居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