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于職守的暸望員、偷工減料的船身、操作失誤的舵手、發(fā)射激光的不明潛水飛行物……圍繞著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原因,天馬行空的猜想歷來此起彼伏。近日,有研究者又拋出了新的理論:該對這艘沉沒的巨輪負責的,是月亮!
這個觀點來自得克薩斯州立大學圣馬科斯分校的天文學家們。唐納德·歐森和羅素·達斯徹等在2012年4月號《天文與望遠鏡》(Sky Telescope)雜志的封面報道中解釋說:泰坦尼克號失事的三個半月前,一系列罕見的天文現(xiàn)象重疊發(fā)生,送出了撞沉巨輪的死亡冰山。
這要從一篇研究地月距離的文章講起。歐森回憶,在一次研究中他們注意到了一篇論文,它闡述了1912年1月,一個不尋常的月圓之夜。“月球跟地球之間,每個月各有一次‘近地點’和‘遠地點’,近地點是月亮跟地球最接近的一次。1912年1月4日,它倆的距離只有35.6375萬公里,而往常的‘近地點’距離大約為36.3萬公里。這是自公元前796年以來,兩者最接近的一刻,下次它們要有如此親密的接觸,只能等到2257年了?!?/p>
歐森和同事們隨后發(fā)現(xiàn),同一時段還有更多巧合的天文現(xiàn)象:
月球和太陽將地球夾在了中間,三個星體排成了一直線;
地球上看到了長達六分鐘的“超大滿月”。通常來說,滿月在一個月中任何時候都可能發(fā)生,但它偏偏在那一天同時出現(xiàn)了;
同在那一天,地球距太陽的“近日點”距離也正好處于一年之中的最近位置,導致太陽引力對潮汐的影響也正好處于一年之中最強大的時段;
月球與地球的親密接觸,顯然讓大海心潮起伏,掀起了異常兇猛的“近地點潮”;而月球與太陽的引力疊加在一起,又導致了起伏特別大的“朔望潮”:漲潮水位比往常更高,退潮水位低于以往;科學家推算,這些“巧合”導致那天月球對海洋潮汐的引力影響比平時至少增強了74%。
“關于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和沉船的過程,歷史上的研究汗牛充棟。盡管事后證實,事故歸咎于船員沒有及時回應冰山的警告,但為什么那個春天有如此多的冰山漂在海上,似乎很少有人提出疑問?!睔W森和同事們從這點出發(fā),提出了另辟蹊徑的推論:
猛烈的春潮折斷了延伸入海的格陵蘭島峽灣冰川,推著它們的碎片往南漂去,形成了一場規(guī)模盛大的冰山漂浮旅程。它們最終在中途與泰坦尼克號邂逅,將后者送進了海底。
“根據(jù)救援船成員的回憶,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海面一帶,漂浮著大大小小的冰山,使他們的救援行程受到了重重阻隔,進展得非常緩慢。根據(jù)史料記載,1912年的春天確實是個反常的季節(jié),海面的冰山數(shù)量之大異于尋常?!?/p>
但有些學者對這個推理并不買賬。
美國阿德勒天文館及天文學博物館的天文部主任戈扎·葛于克認為,滿月和新月每隔幾年就與近日點重合,但這對冰山形成帶來的影響并不會太大?!岸遥?月4日的近地點距離,只比原來少了6200公里,這對于約40萬公里的地月距離來說,實在不算什么?!?/p>
另外,冰山移動的速度并不快。從格陵蘭島出發(fā)的冰山,在一路向南的旅程中通常會遭遇好幾次擱淺,直到融化一些后松脫開,再次上路。由三個半月的一場春潮送出的冰山艦隊,趕上泰坦尼克號的幾率非常低。
對此,歐森和同事們有進一步的解釋:“猛烈的潮汐讓一些早已出發(fā),卻擱淺在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島和紐芬蘭的老冰山提早松脫了,它們再次開始漂浮,最終在北大西洋上跟泰坦尼克號邂逅。”
而且,縮短了幾千公里的地月距離,給潮汐帶來的變化已經(jīng)足夠:“假設你在漲潮的時候讓船擱淺在沙灘上,下一次漲潮的水位只要高出一點,就有可能讓它漂回海里?!彼麄內缃裾谌蛩鸭煌挠涊d資料,準備對這年特殊的春潮情況,以及它確切的漲落潮變化進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