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朗讀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形式,小學生須經(jīng)認真傾聽—模仿練習—嘗試誦讀—讀出感悟等四個階段,方能掌握英語閱讀技能。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不同、情感表達的差異有機地選擇多種朗讀指導形式,激發(fā)學生模仿語音語調(diào)的興趣與熱情。鑒于小學課程設置中英語課時較少,學生課內(nèi)朗讀機會有限,應將朗讀訓練延伸至課外。
[關鍵詞] 小學教學;英語朗讀;能力培養(yǎng)
《義務教育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語言技能是構(gòu)成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備戰(zhàn)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盵1]。朗讀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形式, 學生借由朗讀,可以掌握英語閱讀技能,進而提升英語聽說能力。一般說來,小學生英語朗讀能力的形成,須經(jīng)以下四個階段:
一、認真傾聽,潛移默化
聽課文錄音,可以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朗讀的技巧,感知該文在語音語調(diào)、語言修辭、情感表達等方面的特色,把握正確的朗讀方法。聽教師領讀,學生能看清老師的口型,掌握正確的發(fā)音位置和發(fā)音方法,在靜聽的基礎上模仿重音、語調(diào)、連讀、不完全爆破等朗讀技巧,初步獲得對語音語調(diào)的感性認識[2]。
例如:牛津小學英語6A Unit 5中的詞組climb mountains,學生如果不認真聽,mountains這個單詞中的ou就容易發(fā)錯音,/tn/也容易發(fā)成/t/; 3A Unit 5中的詞組thank you,如果學生不仔細觀察老師的口型,/θ/會發(fā)成/s/。學生只有認真聽,仔細觀察,發(fā)音才能到位。
二、模仿練習,自然提升
1.先無聲讀,再有聲讀
默讀是不出聲的閱讀方式,是眼睛和大腦的活動。因為默讀不受發(fā)音的影響,注意力比較集中,所以比較容易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默讀課文,有助于很快找出文中的生詞,為流利地朗讀課文掃除障礙。
2.先個別讀,再集體讀
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可以先請幾個發(fā)音較準確、膽子較大的學生領讀,教師在一旁監(jiān)聽,等學生領讀完之后,再與全體學生通過回憶來指錯和糾錯。在部分學生進行了朗讀的初步嘗試之后,再要求學生齊讀。齊讀是學生進行朗讀的自我實踐過程,可以增加學生朗讀的機會,也便于教師檢查和發(fā)現(xiàn)學生朗讀中的問題,還有利于膽小的學生跟讀。
3.先組內(nèi)讀,再點名讀
在慢速領讀一兩遍,學生聽清、聽懂、模仿得較準之后,教師則將朗讀時間交還給學生,讓他們反復操練,進行模仿。教師可以將學生們按座位以縱排或橫排方式組成小組,讓學生逐一在小組內(nèi)進行大聲朗讀,為每個學生提供展示自我、感受成功的機會(輪到朗讀有困難的學生時,組內(nèi)學生可以幫讀,以免個別學困生心理受挫)。
組內(nèi)朗讀后,多數(shù)學生已能將課文讀通、讀順,此時教師再點名,學生便會積極舉手爭取當眾朗讀的機會。
三、嘗試誦讀,情感投入
1.分角色朗讀
分角色朗讀是學生喜愛的朗讀形式,也是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途徑。牛津小學英語教材按“話題—功能—結(jié)構(gòu)—任務”相結(jié)合的原則編寫,并力求使話題、功能、結(jié)構(gòu)和任務等四個方面在比較真實的情景中緊密聯(lián)系,融為一體。采用分角色朗讀,更能將英語學習融入有情景的對話之中,使學生在操練句型時就學到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交際價值的語言。如牛津小學英語3B Unit 5 Plus and minus中的游樂場中小丑馴海豚,5B Unit 6 A PE lesson中的體育課,都能將學生帶入真實的情境,感受到不同角色的魅力。
朗讀指導的實質(zhì)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朗讀既是目標,更是方法。分配不同的人朗讀不同的文本角色不一定就是分角色朗讀,至少未必是有效的分角色朗讀訓練。分角色朗讀應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指導的重點應落在體會角色的思想感情和挖掘角色的個性上[3]。如牛津小學英語5B Unit 2 A telephone call中的兩個角色Su Hai和Helen,學生只有在充分閱讀文本之后,才能通過語音、語調(diào)的處理將不同個性的人物形象展現(xiàn)出來。
2.配音朗讀
配音朗讀,十分重視學生的主觀體驗,尤其是挖掘?qū)W生的獨特體驗與獨特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去讀,學生就讀得真切、有味道。牛津小學英語每冊教學參考書都給每個單元的A部分配備了精彩有趣的課文動畫,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課文動畫,讓學生配音,學生優(yōu)美的語音語調(diào)將給英語課堂帶來無限生機。
3.話劇型表演
牛津小學英語教材中不少對話安排了兩個或兩個以上場景。如從時間上分,5B Unit 7 A busy day可分為Scene One: In the morning, Scene Two: At noon和Scene Three: In the evening;從人物上分,6A Unit 7 At Christmas可分為Scene One: Jim, Dad and Grandparents和Scene Two: Jim, Dad and Mum。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其喜歡的一個場景進行朗讀表演,他們優(yōu)美的動作、逼真的神態(tài)、夸張的語言會把課文表演得惟妙惟肖。
四、讀出感悟,展現(xiàn)個性
朗讀是多種感官參與的以聲釋義的活動,是把文字符號轉(zhuǎn)化成聲音,直接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朗讀之后能把課文背誦并復述出來是英語朗讀教學應達到的較高要求。實踐證明,背誦下來的語句往往是在聽說讀寫的場合運用得最熟練的語句,復述出來的段落則更多融入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小學英語教學中注重課文的背誦和復述,不僅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知識的鞏固和積累,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及系統(tǒng)連貫的言語能力,同時還能反饋教學的得失。
如牛津小學英語6B Unit 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一位學生在經(jīng)歷了多種形式的朗讀之后,對課文進行了如下復述:
Peter is an English boy. He lives in London. He is 12. He has a brother and a sister. He likes listening to music and making model planes. He wants a penfriend in China. Liu Tao would like to be his penfriend. He wants to write to Peter. He needs some writing paper, an envelope and some stamps. He is going to tell Peter about his school, his favourite subjects, his new house and his e-mail address.
由此可見,大量的語言輸入是語言輸出的前提,語言積累得越多,語言輸出就越自然。
目前小學課程設置中英語課時較少,課內(nèi)朗讀訓練機會十分有限,要學好英語,只能將學習時間延伸到課外??茖W實驗表明,放學回家后及時放錄音,反復跟讀,并及時地復習剛學過的教材,學習效果更好。不過小學生自控能力比較弱,往往需要家長的監(jiān)督以及教師的一些檢查和鼓勵的手段。心理學實驗還證實,兩次有意識的記憶中間隔一次睡眠,記憶會更牢固。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應該教給他們更科學有效的朗讀習慣,要求學生每天朗讀兩次,臨睡前一次,起床后一次,每次20至30分鐘為宜[4]。
不管是教師范讀,還是學生個別朗讀、分角色讀,依賴其中任何一種朗讀形式都是不夠的。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差異、情感表達的差異,選擇合適的朗讀指導形式,激發(fā)學生模仿語音語調(diào)的興趣與熱情。在生動活潑的語言情境中,學生會不知不覺地感受到英語的魅力,語音教學與語流教學得以順利結(jié)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駱紅亞.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興趣培養(yǎng)[J].湖北: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版),2007(2):205-206.
[3]張繼影.不可忽視的朗讀指導[N].英語周報,2004-9.
[4]宋 玲.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將朗讀進行到底[EB/OL].http://www.rr365.com/kid/201012/kid_24522.html,2010-12-24.
責任編輯 袁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