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英語教學要改變因過分強調語言知識和語法的講解與傳授而忽視對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的弊端,須強調教學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交流表達欲望,給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的交流環(huán)境,開展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活動和課外活動,通過精講多練,讓學生提升英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英語;交際能力
當前,小學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在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識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
一、開展豐富多樣的語言交際實踐活動
從某種意義上說,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是“練”會的,而不是“教”會的。小學生愛說愛動,善于模仿,記憶力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和表演欲望,喜歡嘗試用英語進行對話、敘述、表演。牛津小學英語5B Unit6 At a PE lesson第一課主要是教人體的各個部位和句型“touch…with”。在教學中, 首先,筆者以free talk的形式,慢慢地激發(fā)學生們想說的欲望,然后以“Simon says”這個游戲進入授課內容。學生們邊玩邊說,課堂氣氛一下子提了上來,積極性也隨即被調動起來。當教完這個句型以后,通過TPR的教學方式反復操練句型和講單詞,學生在做的同時更鍛煉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鼓勵學生勇于表達
課堂上不僅要注意激發(fā)學生交流的欲望,更要設法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教師適時真誠的鼓勵,是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的支撐點,是激活思維的興奮劑,是想要表達的電火花。所以,在課堂的教學中,教師鼓勵性話語或行為對小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來說很重要。
在At a PE lesson這節(jié)課中,筆者準備了各種獎品,以滿足小學生的成就感,鼓勵他們用英語表達。另外,在評價用語上,以正面鼓勵為主,哪怕只是豎一下大拇指,甚至送一個贊許的微笑,都讓學生在心理上獲得了表達的成功感,提高了他們英語表達的欲望和自信心。
三、為學生設立交流英語的情境
情境是英語教育的前提,脫離了情境,話語就不具備交際功能。小學階段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緊密聯系。教師可利用圖片、模型、實物、簡筆畫等教具,利用自己的手勢、動作、表情等體態(tài),利用CAI課件、錄音、錄像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利用游戲、歌曲、角色扮演等形式對學生實施直觀教學,使英語教學變得生動、形象,為英語教學提供教學語境和真實的交際場合,營造英語交際情境和氣氛。
在At a PE lesson中,對于人體各部分單詞的新授,筆者利用圖片、掛圖等教具,利用手勢、動作、表情等體態(tài)將單詞設置在一個找朋友的氛圍中,不斷地用問句和動作表情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和思考。學生發(fā)言積極,學習的熱情和好奇心一下子被激發(fā)起來,表達的欲望也在不斷提高。
四、讓學生成為課堂交流的主人
教師采用滿堂灌、照本宣科等舊的教學模式會使語言教學枯燥乏味,其根源在于這種交際方式是單向的,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被動的。學生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取決于“練”,而不是“講”。教師要努力做到精講,學生多練,技能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掌握,英語也只有通過大量的實踐才能學會。所以,在小學英語課中,可根據學生、教學內容、課型等實際情況采用多種方式,使“講”和“練”同時緊貼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使語言知識的講授為實踐服務。
在At a PE lesson中,筆者花了大概三分之一的時間在新授單詞和句型上,其余的時間便留給學生們操練;而且在講的過程中也貫穿著“練”,如在教完“touch…with”和一部分表示人體部位的單詞后,便讓學生操練句型,邊說邊做。當新授內容結束后,以work in pair的形式,讓學生描述自己帶來的玩具,然后每組派代表上臺說給大家聽。學生在大量的練習和同伴的討論中,不斷強化和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五、開展課外語言交流活動
僅僅抓住課堂40分鐘是遠遠不夠的,小學英語教育在課外也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如在作業(yè)布置方面,教師應從不同角度精心設計形式多樣的作業(yè):聽,可以做一些書面聽力作業(yè),如聽音選擇、聽音畫畫、聽力判斷等練習,也可以聽英語磁帶或看一些程度相當的英語VCD,并跟著模仿。為了檢查效果,可以開展“超級模仿秀”和“畫外配音”等比賽。說,就是讓學生邊聽邊說,或學生與學生之間練說,像會話表演,你問我答、復述故事等,這不但有利于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更能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和交際能力。在讀寫方面,可以讓學生閱讀短文配圖,看圖編對話等。
責任編輯 一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