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中職生英語學習中英語基礎薄弱、缺乏自尊和自信等現(xiàn)狀,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并對學生英語學習動機進行探究分析,尋找激發(fā)中職生英語學習動機的策略。
[關鍵詞]中職生;英語;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推動一個人進行行為活動的內(nèi)部動力。學習需要和學習期待是學習動機的兩個基本構(gòu)成成分。學習期待是個體對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目標的主觀估計。學習需要是主體的一種追求學習成就的傾向,是個體在學習活動中感到有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狀態(tài)。學習動機在國內(nèi)外早有研究,并取得相應成果。但是,針對于中職英語課堂教學這一特質(zhì)的學生群體,學習動機的研究目前暫無完整體系。因此,這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中職英語教師乃至各類教育者在教育教學中恰當運用教育心理學中的學習動機理論,采取恰當?shù)慕逃畲胧瑥亩岣邔W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交流、探究發(fā)現(xiàn)、尊重他人、學會傾聽的好習慣。
一、中職生學習英語的現(xiàn)狀
(一)學習基礎薄弱。中職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薄弱,大部分學生在中學階段英語基礎比較差,對英語單詞的讀、寫都存在困難,語法掌握得不扎實,學習困難比較大。在他們看來,英語是一道“逾越不過的高山”,短期的努力看不到明顯的進步。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恐懼心理,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他們英語成績的提高。
(二)缺乏自尊和自信。對于那些英語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他們的自卑感傷害了自尊心。當他們到了職業(yè)中學,由于本身英語基礎較差,面對難度加大的英語更會產(chǎn)生厭煩心理,學習英語的信心也隨之消減,對前途很迷茫,碰到問題也不向老師或同學請教,也不愿意去思考,更不愿意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對于老師的提問更是不作聲。
(三)缺乏學習動機,目的不明確。有些學生只是出于好奇或者一時熱情,沒有擺正學英語的態(tài)度,更沒有對社會的責任意識,他們情緒不穩(wěn)定,學習熱情也隨著冷熱無常,常產(chǎn)生消極情緒,缺乏學習的信心,缺少學習英語的動機。
二、激發(fā)和提高中職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對策
(一)夯實基本功,營造愉悅課堂氣氛。英語是一門用于交際的工具,要求學生運用英語進行大量的聽說讀寫訓練。大多數(shù)中職學生不主動學習,不肯動腦,不愿意開口說英語。由于學習內(nèi)容難度的不斷加深,教師就得訓練自己的講課能力,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動機。如我們在學習代詞時,可以采取實物教學法,如拿出50元錢,問學生:“Whose money is this ?”學生的興趣一下子提起來了, 大家紛紛說:“It’s mine.”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會并鞏固了代詞的用法。
(二)多種教學方法相結(jié)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英語實踐性很強,在教學中要想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和手段,設計適合學生自身的教學活動,使課堂教學形象化、交際化、趣味化和生動化,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使學生主動去學。如在教學形容詞、副詞的比較級與最高級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創(chuàng)設情景的教學法。首先,拿出三支不同長度的筆進行比較,問:“ Which pen is longer?” “Which is the longest of the three? ”大家踴躍回答。最后教師總結(jié):“The first one is long. The second one is longer than the first one. The last one is the longest of all.”邊說邊用肢體語言表示,讓學生更加明白比較級與最高級的用法。
(三)教師應重視對學生表現(xiàn)的評價方法。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如果用普通教育的學業(yè)成績來衡量和評價中職生,這是不科學和不公平的。作為教師,我們在評價中應該傾聽學生的心聲,設身處地為學生考慮,從學生自身的需求出發(fā),與學生建立真誠友善、相互信任的關系,用心去體會他們的感受,感受他們的想法,進而創(chuàng)設出民主的評價環(huán)境。除了考核評價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外,更要注重評價學生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尤其對他們專業(yè)英語運用能力情況的評價。只有做到對學生全面的評價,才是對學生負責,才能真正體現(xiàn)一個學生的真實水平。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fā)學習英語的動機,而且可以使學生主動去學習英語,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英語成績和英語運用能力。
責任編輯 一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