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越來越多的葡萄酒博覽會、賽酒會以及酒評人、專業(yè)雜志或機構(gòu)等,對葡萄酒評級打分,對消費者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因為他們的評級打分很靈活,很多人對此也很認可。
沒落的展覽和賽酒
說到葡萄酒博覽會,不得不驚嘆它如今的發(fā)展形勢。如果將全世界各地的葡萄酒博覽會加起來,雖然不敢肯定一年365天每天都有,但至少每半個月有一次是綽綽有余的。
然而,這么多數(shù)量的博覽會對于葡萄酒的作用似乎遠遠沒有1855年的那次萬國博覽會大??梢哉f,自那之后的葡萄酒博覽會對葡萄酒并沒有起到太大的推動作用;而如今葡萄酒展覽會的主要作用是促進葡萄酒生產(chǎn)者和酒商之間的交易。
有趣的是,在每次葡萄酒展覽會上也會有葡萄酒評比,一般也是盲評。雖然已經(jīng)有名的酒莊或者酒廠很少來參加葡萄酒評比,大多都是沒有名氣的酒莊喜歡參加展覽會,但這種評比往往能選出優(yōu)質(zhì)酒新秀。
葡萄酒賽事的名目盡管繁多,但名酒莊、名酒們一般都不來參加,無名的酒往往積極性很高,想借此拿個大獎,以抬身價。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因為有名的酒不需要再通過葡萄酒評比來彰顯自己,萬一自己比不過“無名小輩”,對自己是個損失,這樣的事情在葡萄酒歷史上就曾發(fā)生過。
去年,筆者參加過一次智利伊拉蘇(Errázuriz)酒廠舉辦的盲評比賽,是用自己的四款酒——2008年的KAI,2007年CHADWICK、LA CUMBRE、DON MAXIMIANO與法國2007年份的木桐、瑪歌、拉菲、拉圖相比。當時參加盲評的人有知名釀酒師、葡萄酒進口商和消費者共50人,評選結(jié)果是伊拉蘇的KAI名列第一,第二是木桐莊,第三是CHADWICK。
由于要寫關(guān)于智利葡萄酒的書,筆者曾經(jīng)品嘗過很多智利的葡萄酒,所以不謙虛地說,我閉著眼睛、只要聞聞就知道哪款是智利酒。在盲評時,筆者就已經(jīng)知道哪款是伊拉蘇的酒了。不過,對我來說,波爾多的名酒俊美,智利的名酒壯美,各美其美吧!
排除明星效應(yīng)
對于購買者而言,葡萄酒界的賽事還是有意義的,因為大家通過盲評選出來的酒應(yīng)該是自己喜歡的,排除了名聲的誘導(dǎo)作用。如我個人覺得2007年的瑪歌實在不怎樣,我給分絕對不會超過90分,而這次伊拉蘇的酒我會打90分以上。然而,一瓶瑪歌要幾千元,而沒那么出名的伊拉蘇酒多數(shù)不過幾百元的身價。
博覽會和賽酒會上的葡萄酒評比都會給勝出者頒發(fā)獎?wù)?,比如說金獎、銀獎、銅獎,這些獎狀和獎?wù)乱话銜粧煸诰茝S的墻上,有的則做成小標貼在酒標上。當然,這種得獎不會像國內(nèi)的某個酒廠那樣,得過一次金獎,酒名就直接用金獎命名。這如同某人祖上誰得過世界冠軍,那在他看來自家世世代代都是世界冠軍,其實,這種做法對消費者是一種欺騙。
現(xiàn)在,葡萄酒世界更流行專業(yè)品嘗會。這里一般不是盲評,這種品酒會主要是為了讓酒評人、記者、釀酒方面的專業(yè)人士、酒商等了解不同年份各個酒廠葡萄酒的品質(zhì)而舉辦的,這對專業(yè)人士了解某年酒的品質(zhì)如何無疑是很好的途徑。
去年筆者參加的德國VDP葡萄酒品嘗會就是如此?,F(xiàn)場有上千款葡萄酒,如果我想品嘗哪家的葡萄酒,只要在品嘗單上寫上這家酒廠的號碼讓侍酒師看見,他們就會拿著這家酒廠的酒過來倒給我品嘗,這對我很有幫助。因為酒評人是不可能每年都去訪問那么多酒廠的,而他只要去參加這種品嘗會,就會對這些酒廠新年份的葡萄酒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相對于葡萄酒展覽會、葡萄酒評比,知名的酒評家或者酒評人的評論可能會對公眾的影響更大,有的甚至能影響酒廠釀造什么樣風格的酒。
通俗地說,酒評家的角色就是葡萄酒的裁判,而酒評家之所以有這樣強大的影響力,是因為他們不能是酒廠的人也不能是酒商,是站在第三方的立場,獨立、客觀地做專業(yè)評判,所以得到了很多葡萄酒購買者的認同。
誰在左右葡萄酒
然而,做一位酒評家是很不容易的,除了自身要具備敏銳的感官和清晰明確的表達能力外,最重要的是要有客觀、獨立的立場,不能經(jīng)營葡萄酒生意,還要參加過無數(shù)次的品嘗活動,有幾萬款酒的品嘗經(jīng)驗和數(shù)十年以上的從業(yè)經(jīng)驗,有數(shù)本專業(yè)著作,這樣才敢稱酒評家,而自謙者一般稱酒評人。
如今的評酒明星,要算是美國的羅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英國的杰西斯·羅賓森(Jancis Robinson);而專業(yè)評酒刊物則有《葡萄酒倡導(dǎo)家》(Wine Advocate)、《葡萄酒觀察家》(Wine Spectator)、《葡萄酒愛好者》(Wine Enthusiast)和《品醇客》(Decantor)。
不論是在業(yè)界還是在消費者心目中,這之中名聲最大的算是帕克。凡被他評為高分的葡萄酒會立即成為全世界葡萄酒愛好者搶購的對象,價格當然也會扶搖直上;反之則銷路受限、價格直落,酒莊一年的辛苦成果可能因此泡湯。又因他喜歡濃郁豐厚的酒并常給予高分,也會有不少酒莊釀造這種風格的酒以獲取他的青睞。
帕克首創(chuàng)了百分評酒制,這是一種最直接且一目了然的方法;而且他的獨立客觀、非凡的品嘗能力(據(jù)說其父光憑鼻子就能聞出狗的品種),以及超乎想像的勤奮,讓很多評酒人非常欽佩。他從來都是花錢買酒,不接受招待,極力避免利益沖突,和酒莊或賣酒行業(yè)劃分得很清楚。據(jù)說,他每天都要品嘗30多款酒。雖然喝酒是享受,然而品酒是件非常辛苦的工作,特別是每天都要品嘗實非易事。但不是世界上所有的酒都由他一個人品嘗,而是他和他的團隊分工品嘗不同產(chǎn)區(qū)的酒,然后給酒打分、出書。
說到底,帕克影響力如此大跟他是位美國人和美國市場的強大以及美國尊重有能力的個人不無關(guān)系。如果帕克出生在中國,他是不可能有這么大影響力的,因為中國不是一個崇尚個人英雄主義的國家,而美國則恰恰相反。你看美國的那些大片中的英雄人物,往往一個人來拯救世界,就知道美國人的傾向了。
數(shù)百年來,法國人引以為傲的葡萄酒文化竟受一個美國人左右,實在不是滋味。因此,在舊世界反對他的聲浪也不小。如勃艮第的葡萄酒大多是單一葡萄品種釀造,但能產(chǎn)生細微而復(fù)雜多變的口味,只有最好的美食家才懂得頂級廚師用一種材料烹出多種口感的自然甜美。所以酒神帕克對勃艮第的評論也受到專家的質(zhì)疑,英國作家Andrew Barr說帕克對勃艮第的評價不可靠,另一位勃艮第專家Anthony ldanson說帕克不懂勃艮第。
幸而帕克不太懂,他所評的勃艮第還沒有受到全世界人的追捧,我們還可以追尋一些物超所值或喝得起的勃艮第佳釀。盡管如此,帕克的影響力還是無法動搖,至今還沒有出現(xiàn)一個能夠取代他葡萄酒教父地位的酒評人。不管孰是孰非,帕克和他的團隊對世界各地的酒都有評論,且不論評分是不是被認同,但最起碼對消費者有一定的指導(dǎo)意義。
英國雖然不生產(chǎn)葡萄酒(現(xiàn)有少數(shù)酒莊試種),但以其高度挑剔的傳統(tǒng),培養(yǎng)了無數(shù)知名酒評家。如杰西斯·羅賓森,世界第一位女性葡萄酒大師,在品評葡萄酒的世界里,人們除了聽帕克怎么說,也要看看這位杰出女性的評論。
另外,代表了葡萄酒品嘗界最高榮譽的葡萄酒大師(Master of Wine,簡稱MW)也是由英國的專業(yè)機構(gòu)Wine of Spirit Education Trust(WSET)評定并授權(quán)的。目前全世界擁有MW頭銜的只有300人,而英國創(chuàng)辦的《品醇客》,也因文章水平及影響力極高,酒莊莊主都以獲得其推薦為榮。
鏈接 葡萄酒評分標準
羅伯特·帕克,作為世界頭號評酒師,帕克首次受到葡萄酒業(yè)界廣泛關(guān)注是他神奇般地預(yù)見1982年是法國波爾多葡萄酒史上難得一見的好年份。他也是史上惟一一位被兩位法國總統(tǒng)及一位意大利總統(tǒng)授予最高總統(tǒng)榮譽的葡萄酒作家兼評論家。
《葡萄酒倡導(dǎo)家》是帕克自己辦的一份刊物,專門刊登他對世界各地葡萄酒的評分報告。它的評分系統(tǒng)以100分為滿分,50分起評,也就是說只要是葡萄酒,最低也有50分,其余50分由四個部分組成:顏色和外觀5分、香氣15分、風味和收結(jié)20分、總體素質(zhì)和潛力10分。
《葡萄酒觀察家》由Bob Morrisey先生創(chuàng)建于1976年。最初只是一張新聞小報,但現(xiàn)在是全球發(fā)行量最大的葡萄酒專業(yè)雜志。每年由專家團隊以盲評的方式對來自世界各地近2萬款葡萄酒進行評分。除每月公布分數(shù)外,每年還會公布當年上市的100款最佳葡萄酒。
《葡萄酒愛好者》1979年創(chuàng)刊于美國,是內(nèi)容廣泛的專業(yè)葡萄酒電子刊物,也采用100分制,但起評為80分,共分6個檔次。以80分作為起點,其目的是淘汰太差的酒,凡刊登在此雜志上的葡萄酒皆屬佳作。
《品醇客》創(chuàng)辦于1975年,是世界上銷售國家最廣、并惟一有中文版的世界級葡萄酒專業(yè)雜志,因此在華人世界備受關(guān)注。它采用星級的5個級別來評價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