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否準備在南海地區(qū)發(fā)動一場戰(zhàn)爭?”
在7月3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英國天空新聞記者發(fā)問。
“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中國軍隊反對這一區(qū)域的任何軍事干涉行為。按照有關規(guī)定,中國軍隊已經在自己管轄海域內建立了常態(tài)化的戰(zhàn)備巡邏制度。我們將按照有關的規(guī)定履行自己的職責?!眹啦啃侣勈聞站志珠L、國防部新聞發(fā)言人耿雁生大?;卮稹?/p>
南海局勢已成近期中國外交和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
7月27日,中國首任常駐東盟大使楊秀萍抵達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正式開展中國常駐東盟大使的工作。在中國與東盟部分國家海洋爭端升級的背景下,這位中國女外交官的履新令人關注。
首任中國常駐東盟大使
比起之前的兩位中國駐東盟大使,楊秀萍的職銜中多了“常駐”二字,這也使她成為首任中國常駐東盟大使。
2011年11月1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印尼巴厘島出席第十四次中國與東盟領導人會議時表示,中國將于2012年設立常駐東盟使團。他指出,中國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和配合東盟工作,堅持以10+ 1為基礎,10+ 3為主體,東亞峰會為重要補充,推進東亞合作。
此次履新前,楊秀萍在機場表示,中國設立常駐東盟使團和派常駐大使,是加強與東盟機制化聯系的重要舉措,體現了中方對中國-東盟關系的重視,希望能與各界同事、朋友共同努力,推動中國-東盟戰(zhàn)略伙伴關系不斷取得新進展。
1980年,楊秀萍畢業(yè)于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yè)后就進入外交部新聞司工作。1985年至1988年期間,任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中文科隨員、三秘;隨后回到外交部新聞司;1993年到1996年,她出任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二秘、一秘;1996年再次回到外交部新聞司工作;1998年,她出任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特派員公署參贊、新聞發(fā)言人;2002年到2004年,楊秀萍任中國駐新西蘭奧克蘭總領館總領事;2005年開始,她正式出任中國駐立陶宛大使;2009年,又擔任起中國駐斯里蘭卡兼駐馬爾代夫大使一職。
7月4日,國家海洋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連增與楊秀萍會見。其間,楊秀萍說,中國駐東盟使團使命特殊,重任在肩。上任之后,將與相關部門積極溝通交流,認真研究國家海洋局的建議,并繼續(xù)支持海洋工作,不斷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家在海洋領域開展交流和合作,進一步促進雙方海洋事業(yè)的共同繁榮和發(fā)展。
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區(qū)域性組織
東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簡稱。英文為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東盟的前身是馬來亞(現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東南亞聯盟。
1967年8月7日至8日,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四國外長和馬來西亞副總理在曼谷舉行會議,發(fā)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為政府間、區(qū)域性、一般性的國家組織。1967年8月28日,馬、泰、菲三國在吉隆坡舉行部長級會議,決定由東南亞國家聯盟取代東南亞聯盟。
1976年2月23日至24日,第一次東盟首腦會議在印尼巴厘島舉行。會議就加強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和印尼5個成員國之間的團結和地區(qū)經濟合作問題取得了一致意見,并發(fā)表了聯合公報。東盟5國首腦簽署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和《東南亞國家聯盟協調一致宣言》。
2007年8月8日,為慶祝東盟成立40周年,特定當天為“東盟日”。11月20日,東盟十國元首在新加坡簽署《東盟憲章》。
目前,東盟已發(fā)展為10個成員國,包括文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此外,東帝汶是東盟的候選成員國。東盟10國的總面積約444萬平方公里,涉及人口5. 76億,國內生產總值(GDP)達15062億美元,是一個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區(qū)域性組織。
東盟的主要機構有:首腦會議、外長會議、常務委員會、經濟部長會議、其他部長會議、秘書處、專門委員會以及民間和半官方機構。首腦會議是東盟最高決策機構,會議每年舉行兩次,已成為東盟國家商討區(qū)域合作大計的最主要機制,主席由成員國輪流擔任,現任東盟秘書長是來自泰國的素林,任期從2008年1月1日開始至2012年12月31日止。外長會議是制定東盟基本政策的機構,每年輪流在成員國舉行。常務委員會主要討論東盟外交政策,并落實具體合作項目。
東盟秘書處設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
前任均為非常駐大使
近年來,中國已設立了多位執(zhí)行一些專門任務的大使,如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負責非洲事務的大使以及負責朝鮮半島事務的大使。
為推動中國-東盟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深入發(fā)展,加強中國與東盟的溝通與協調,中國政府從2009年開始設立中國駐東盟大使一職。設立專項事務大使,表明一國外交中某個領域或某項事務的特殊重要性。
首位東盟大使薛捍勤,曾任外交部條法司司長、中國駐荷蘭大使兼常駐禁止化學武器組織代表。
2010年接任的佟曉玲,是中國著名的女外交官。她長期負責亞洲事務,在外交部亞洲司和駐菲律賓、新加坡、文萊使館都有豐富工作經驗,而這三國都是東盟成員國。
2012年6月,仍然在任的佟曉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她擔任駐東盟大使主要是處理并從事中國-東盟合作框架下的一些工作和合作項目,包括定期會晤、磋商,為高官會、部長會和領導人會議做準備,也有一些政治文件的談判等。近年中國與東盟關系中比較突出的問題除南海問題外,還有水資源、環(huán)境保護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問題。一些重要的會議一般會發(fā)表聯合聲明、共同文件,文本的磋商往往比較周折,需要擴大共識、求同存異。
無論是薛捍勤還是佟曉玲,他們所擔任的駐東盟大使一職均為非常駐大使。而目前,中國已在東盟秘書處所在地印尼雅加達設立了常駐東盟使團,新任大使楊秀萍將常駐印尼雅加達辦公,以方便與東盟的溝通。今年5月,中國駐東盟使團辦公用房已確定落戶印尼雅加達的東方大廈。中國駐東盟使團的設立,將進一步推進中國-東盟戰(zhàn)略伙伴關系,加強雙方的機制化交流。
中國與東盟走過20年
東盟成立之初,視正處于“文革”浪潮中的中國為共產主義威脅,而中國則視東盟為反共集團。直到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正式訪華及建交后,東盟各成員國亦開始陸續(xù)與中國建交,并解除對華貿易禁令。
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冷戰(zhàn)結束,中國1996年3月明確提出希望成為東盟全面對話國,中國的這一倡議得到了東盟各國的積極響應。同年7月,東盟外長一致同意中國為東盟的全面對話伙伴國。中國首次出席了當月舉行的東盟與對話伙伴國會議。
1997年12月,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出席首次中國-東盟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會議期間,中國與東盟領導人發(fā)表了《中國-東盟首腦會議聯合聲明》,確定了面向21世紀的睦鄰互信伙伴關系的方向和指導原則。中國與東盟關系進入一個新階段。
1998年12月,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胡錦濤出席在河內舉行的第二次中國-東盟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999年11月、2000年11月和2001年11月,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镕基出席了在菲律賓舉行的第三次、在新加坡舉行的第四次和在文萊舉行的第五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
在2002年舉行的第五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雙方一致同意于10年內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并授權各國經濟部長和高官盡快開始談判。
2010年1月1日,籌劃多年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正式建成。這是一個惠及19億人口、國民生產總值達6萬億美元、貿易額達4. 5萬億美元的自由貿易區(qū),是中國對外商談的第一個自貿區(qū),也是發(fā)展中國家間最大的自由貿易區(qū)。
2009年5月,東盟10國和中日韓(10+ 3)三國財長在巴厘島會議上就規(guī)模為1200億美元的亞洲區(qū)域外匯儲備庫的主要要素達成共識,并決心在2009年年底啟動這一被稱作“亞洲貨幣基金”雛形的多邊貨幣交換機制。這一合作行動,對維護亞洲地區(qū)經濟金融穩(wěn)定具有重大意義,并將對改革和完善國際金融體系產生積極影響。
2011年是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0周年。時任中國駐東盟大使的佟曉玲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在過去不到20年的時間里,雙方從對話伙伴提升到戰(zhàn)略伙伴,貿易額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長,中國-東盟自貿區(qū)全面建成,中國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東盟合作已經遍及各個領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中國-東盟自貿區(qū)建設的重要保障。加快推進中國-東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雙方合作的優(yōu)先方向。中國和東盟已經制訂了《中國-東盟交通戰(zhàn)略規(guī)劃》,正在確定陸海空三大交通網絡的優(yōu)先項目。
南海問題不是中國和東盟之間的問題
2012年以來,作為東盟成員國的菲律賓屢次挑起黃巖島爭端;越南也不斷蠶食中國的南海權益,甚至通過海洋法將中國的西沙和南沙島嶼包含在所謂越南“主權”和“管轄”范圍內。
事實上,早在十年前,中國就與東盟各國外長在金邊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強調通過友好協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南海有關爭議。在爭議解決之前,各方承諾保持克制,不采取使爭議復雜化和擴大化的行動,并本著合作與諒解的精神,尋求建立相互信任的途徑,包括開展海洋環(huán)保、搜尋與求助、打擊跨國犯罪等合作。
此后,中國與東盟國家一直在積極落實《宣言》,包括開展相關研討和項目合作,制定“南海行為準則”是落實《宣言》的一部分。2011年,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中國—東盟落實《宣言》高官會議上,中國與東盟已就落實《宣言》后續(xù)行動指針達成共識。
但就在前不久,2012年7月9日到13日,東盟外長會議在柬埔寨首都金邊開幕,原本常規(guī)的例會卻因菲律賓、越南聯手炒作所謂的“南海行為準則”而備受外界關注。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作為“南海行為準則”的頭號推手,菲律賓方面早在峰會前就表示將牽頭力推東盟國家勸說中方啟動這一準則的討論,意欲將本國的利益和意圖貼上“整個東盟意志”的標簽,同時也希望借“南海行為準則”的約束力來“罩住中國”。
但在中國與東盟10+ 1外長會議中,由于關切不一,東盟10國中不少國家并不愿被菲律賓的意志“綁架”,更無意與菲抱團。將在未來3年擔當中國—東盟協調國的泰國,明確表示在擔任協調國期間,泰國將不會允許讓南海爭端問題妨礙東盟與中國二者之間的合作。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傅瑩也表示,有些東盟國家建議啟動商談“南海行為準則”,中方表示愿予以認真考慮,中方期待在條件成熟時啟動相關討論。
外交部發(fā)言人劉為民在主持例行記者會上也明確表示,南海問題不是中國和東盟之間的問題,而只是中國與部分東盟國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