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這種全新的、科學的學習方式,能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體現(xiàn)了社會發(fā)展和人類生存的需要,是人的終身發(fā)展的基礎。因而,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既是當前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每一個教師面臨的重要任務。下面,以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開展“學生的課堂,學生做主”的具體做法。
一、在和諧中“做主”
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課堂上真正“做主”的根本保證。只有師生關系和諧平等,使學生在一個寬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中,他們才能主動探究、合作交流起來,才能真正找到“當家做主”的感覺。
例如,在教學“統(tǒng)計與可能性”時,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想知道李老師今年多大嗎?”學生聽了這個話題,非常感興趣,都表示想知道。在學生對這個話題感興趣時,我抓住時機順勢問:“你們猜猜老師的年齡,比一比誰最先猜到?!睂W生們暢所欲言地猜測著:“李老師可能28歲?!薄袄罾蠋熆赡?2歲?!薄袄罾蠋熆赡?5歲?!薄袄蠋煾嬖V你們,我的年齡非常接近30,猜猜看?!睂W生們聽了后,更加積極主動地猜測起來:“李老師可能29歲?!薄袄罾蠋熆赡?1歲。”“李老師告訴你們,我的年齡大于30歲?!边@時,全班學生異口同聲地喊起來:“李老師今年一定是31歲?!蔽邑Q起大拇指說:“你們猜對了!剛才在猜老師年齡的時候,同學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用‘可能’與‘一定’兩個詞語。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可能發(fā)生的事情與一定發(fā)生的事情,今天李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統(tǒng)計與可能性’?!痹谖业木恼T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猜測年齡的活動中來,在愉悅的氛圍中不知不覺拉近了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明確了本節(jié)課學習的目標。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
二、在興趣中“做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楊勝利老師認為:“濃厚的興趣超過一百種良好的教學方法。”興趣往往是學習的先導,是促進學生主動探究的重要因素,有了興趣才會樂學、想學。在課堂中,科學地采用游戲、故事等方式進行教學將大有裨益。我在平時教學中也經常開發(fā)和利用各種資源,抓住兒童好玩的天性,采用做游戲、講故事等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興趣中“做主”。
例如,在教學“5的讀寫”時,授課前我設計“搶凳子”這一游戲來導入所學知識:5名學生圍著4張椅子繞圈,其他學生唱歌,歌聲停下來后,學生們奮力地搶屬于自己的座位,看誰的反應快。通過這個游戲,學生們直觀地建立了數(shù)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復習了上節(jié)課有關“4”的知識,又引發(fā)了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一舉數(shù)得。
又如,在教學“10的認識”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一個“數(shù)寶寶”排隊秋游的故事:秋天到了,數(shù)寶寶們準備去秋游,它們正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著整齊的隊伍準備出發(fā)呢!(課件展示0~9的隊伍)這時數(shù)寶寶9趾高氣揚地走到1的前面說:“你啊,真丟人,和我比起來,真是太小了?!庇指哂质莸?不甘落后地對9說:“別瞧不起人,我和0在一起比你還大?!睌?shù)寶寶9聽了之后,恥笑起來:“這怎么可能呢?”故事講到這,我把“這怎么可能呢”幾個字展示在屏幕上,并重復地說了一遍。學生們興趣盎然,分組討論后得出結論:可能!因為1和0在一起組成10,10比9大。故事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在興趣中產生了求知的欲望,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充分發(fā)揮。
三、在質疑中“做主”
教育家克萊·P·貝德福特說過:“你一天可以為學生上一節(jié)課,但是如果你用激發(fā)好奇心教他學習,他終生都會不斷地學習?!币虼耍虒W中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因為好奇多問幾個“為什么”,誘發(fā)他們的內驅力,從而產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例如,教學“認識鐘表”一課時,在認識整時后我出示一組鐘表,讓學生說出鐘面上各是幾時。當學生回答最后一個鐘面表示10時后,我設置懸念:“10時的時候,小朋友們一般在干什么?”學生有的說在學校上課,有的說在家睡覺。這時學生都表現(xiàn)出好奇的表情,一種“不協(xié)調”的感覺在學生的心中產生。針對學生的好奇和“不協(xié)調”,我適時讓學生展開交流,積極討論。學生討論后自然得出:一天中有兩個10時,時針一天在鐘面上要走兩圈,所以就有了兩個10時。同時向學生滲透一天有24小時,每個時間一天在鐘面上都會出現(xiàn)兩次。學生因為所學的知識和求知心理產生了矛盾,促使他們主動嘗試探究,在探究中加深了對時間的理解,思路得到了拓展,視野得到了開闊,思維得到了多向發(fā)展,學生的心里也在悄悄地升起創(chuàng)新的火花。
又如,在教學“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時,我給學生講了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的故事:有一天,唐僧在一個農夫家要來三塊一樣大小的餅,想給三個徒弟填填肚子。好吃的豬八戒看見立即叫道:“我要吃四塊餅。”沙僧說:“我要吃兩塊餅?!蔽蚩照f:“我只要吃一塊餅?!碧粕犃耍R上把一塊餅平均分成了四塊,把其中一塊給了悟空;把第二塊餅平均分成了八塊,把其中的兩塊給了沙僧;把第三塊餅平均分成了十六塊,取其中的四塊給豬八戒,唐僧滿足了三個徒弟的要求。故事講到這,我問學生:“你們知道這三個徒弟誰吃的餅最多嗎?”學生們各抒己見,有的猜是悟空,有的猜是沙僧,有的猜是豬八戒。這時,我對學生說:“上完今天這節(jié)課,你們就找到了答案?!边@個故事為學生設下了懸念,喚起了他們學習新知的欲望和熱情,引發(fā)他們對問題主動、積極地思考,留給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
四、在情境中“做主”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的數(shù)學情境……”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數(shù)學知識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將學生帶入活生生的數(shù)學世界中,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在活生生的數(shù)學世界中感受到自己所學的數(shù)學是有價值的,是可以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
例如,在教學“小數(shù)的初步認識”時,我先用課件展示了以下一組文具的圖案和價格。
練習本5元 橡皮擦0.8元
文具盒10元 鉛 筆0.6元
接著,我把準備好的一些人民幣拿出來,對學生說:“你們想當一回真正的小主人,去文具店里買自己需要的文具嗎?”學生們非常高興地回答:“想!”“好,老師做營業(yè)員,你們拿著這些錢來買你想買的文具?!睂W生們紛紛舉手,上臺買文具。當一名學生拿出一個五角和一個一角的硬幣買鉛筆的時候,我問他:“你付的是多少錢?”他回答:“是六角錢?!薄翱墒抢蠋熎聊簧蠜]有文具是六角錢的啊!”他理直氣壯地告訴我:“六角錢就是0.6元!”我及時表揚了他:“你很有生活經驗,非??少F。請再響亮地說一遍。”我接著問:“買鉛筆還可以怎么付錢?”一個學生搶著說:“還可以付六個一角錢。”“如果買橡皮擦,應該怎么付錢?”學生們激情高昂,用不同的付錢方式買了橡皮擦。這時,我導入新課:“剛才同學們在買文具的過程中認識了0.8和0.6這兩個小數(shù),并用付錢的方式表示了這兩個小數(shù),知道了0.8元就是8角、0.6元就是6角。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進一步來認識小數(shù)?!边@樣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學生在買文具和付錢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認識了一位小數(shù),并理解了它們的意義。這樣把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知識自然而然地納入了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中,并通過買同樣的東西不同的付錢方式,讓學生初步學到了排列組合的知識。在買文具的過程中,學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使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變?yōu)閷W生摸得著、看得見的事實,在他們親身經歷這些數(shù)學知識形成的同時,感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成功的喜悅在他們心中油然而生。
總之,教師只有堅持“學生的課堂學生做主”的原則,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兒童的天性,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得到真正地發(fā)揮,我們的課堂才能彰顯生命的活力,學生的主體意識才將會走向理性的回歸。
(責編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