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士個個都可愛,就看我們怎么帶
他,是海港邊陲默默無聞的邊防戰(zhàn)士,1989年1月出生,2005年12月入伍;他,是一個大山深處走出的純純樸樸的農村娃。正是這樣一個平凡的戰(zhàn)士,在一個微不足道的班長的位置上,卻為7名戰(zhàn)士打開通往軍校深造的大門,為5名戰(zhàn)士的人生指明方向,為16名戰(zhàn)士點燃前行的燭光,讓20余名戰(zhàn)士的臉上重新綻放笑容。
入伍7年來,他默默無聞地堅守在這個海港小站三班長的崗位,像一顆螺絲釘,紋絲不動地釘在基層。他先后獲得優(yōu)秀士兵4次、嘉獎4次,2009年被遼寧邊防總隊評為優(yōu)秀團員;他連續(xù)三年參加總隊新兵培訓工作,多次參加各級組織的軍事比武競賽,成為中隊的軍事訓練骨干,名譽全國的大連女子騎警中隊的外聘教官。他就是現(xiàn)任遼寧邊防總隊大連和尚島邊防檢查站監(jiān)護中隊三班班長——郭學寧。
不拋棄,不放棄,
引導戰(zhàn)士成長進步
“戰(zhàn)士個個都可愛,就看我們怎么帶?!惫鶎W寧對戰(zhàn)士的愛源于一種責任。
這些年,三班沒有尖子兵,也沒有刺頭兵,但向來不缺有特點的兵。郭學寧常年守著三班,行成了一種順著戰(zhàn)士特點帶兵的習慣。
2010年入伍的譚景華經過新兵連三個月的歷練,卻依然沒學會疊被子。郭學寧發(fā)現(xiàn)譚景華是接受新事物能力慢,且不善于語言表達,稍微緊張一點他就結結巴巴。沒有任何多余的問話,郭學寧便開始教譚景華疊被,先是講要領讓他練兩天,見他很努力卻練不好,再親自示范,直到最后手把手一步步教他搟被、掐線……與新兵連受訓時一樣的學習內容,但譚景華卻從此學會了疊軍被以及更多的軍事技能。這是源于從班長郭學寧身上,他找到了一種可以依靠的感覺。
上等兵劉加琦曾經對郭學寧的關心愛護持排斥態(tài)度,認為這只是領導骨干出于工作需要擺個姿態(tài)而已,并非出自真心。一次,郭學寧在和戰(zhàn)士們聊天中無意得知劉加琦父母感情出了點狀況,正在鬧矛盾。于是,郭學寧找到劉加琦了解情況,劉加琦非常不悅:“這是我的家務事,就不用班長操心了?!惫鶎W寧理解地笑笑,并沒有把他的話放在心上,而是主動給劉加琦的父母去了一個電話,向他們介紹劉加琦在部隊的情況,并談了對劉加琦日后工作的想法。劉加琦的父母聽了非常感動,認為自己不應為一點瑣事而吵鬧,既影響兒子安心服役,還給部隊增添了麻煩。
劉加琦做夢沒想到的是:沒幾天,父母不僅和好了,還來隊里看望自己。通過詢問,劉加琪了解了事情的原委,慚愧的他把對班長的滿腔感謝都埋在了心里。解除了后顧之憂的劉加琦就放佛換了個人,工作和學習比以往更加勤奮、出色,還經常主動向班長匯報思想。2011年,由于表現(xiàn)突出,劉加琦被評為優(yōu)秀士兵,并擔任了副班長一職。
戰(zhàn)士楊峰來自一個單親家庭,他的性格比較內向,不善與人交往。由于認為自己在部隊上沒有關系,再怎么干也不會有什么前途,楊峰思想消極,曾一度產生了混兩年就退伍的念頭。郭學寧看出了楊峰的心思,主動去做工作。郭學寧不是簡單地給楊峰講大道理,而是從身邊人和身邊事說起,給他舉事例、作比較,讓他漸漸明白了成才靠自我努力的道理。了解到楊峰的文化基礎較好,郭學寧便鼓勵他報考軍校,并給他購買來學習資料,且盡量給他創(chuàng)造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楊峰不負眾望,在2009年一舉考上了武警廣州指揮學校。
“我們對戰(zhàn)士的好與壞,戰(zhàn)士心里自有一桿秤,戰(zhàn)士不僅看我們是怎么說的,更看我們是怎么做的。”這是郭學寧在一次隊務會上給業(yè)務骨干的告誡。他對戰(zhàn)士的愛可以說是盡人皆知的“熱心腸”,但他對戰(zhàn)士的嚴也是出了名的“黑包公”。
有一次,副班長李佩元外出超假超過兩個小時,他自覺平時工作出色,和班長關系也不錯,就想打個馬虎眼算了。沒想到郭學寧拿這個問題“小題大做”,不僅當著全班戰(zhàn)士的面嚴厲批評了他,還責令他向中隊領導做出檢查。當時,李佩元心里多少存在抵觸情緒,認為這是班長跟自己過不去,故意刁難自己。后來,在一次談心中,郭學寧告訴他:“中隊把你當作苗子在培養(yǎng),你連起碼的制度都不能遵守,又如何能迅速地成長進步呢?”一席話讓李佩元茅塞頓開,從此他不僅嚴格要求自己,工作完成的更是異常出色,成為中隊骨干隊伍中的一根標桿。2010年他榮立個人三等功,并于2011年被保送到武警廣州指揮學校學習。
甘做春泥吐芳華
和戰(zhàn)士們工作、學習同參與、娛樂、生活在一起,唇齒相依般的相處讓郭學寧和三班的戰(zhàn)士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大家有什么話都愿意跟他說,有什么煩惱都愿意向他傾訴。郭學寧本人也是由新兵走過來的,也曾像個新兵似的想家、厭戰(zhàn)、不適應軍營生活。因此,在當上班長之后,郭學寧結合當初自己的感受,通過悉心觀察的飲食起居、言行舉止,從細微的變化中捕捉戰(zhàn)士們的思想心理變化,體會班里戰(zhàn)士的心緒,在隨后的談心聊天中打開他們心靈的窗戶,走進他們內心的世界,及時幫助其排憂解難。
上等兵姜洋一度因身患疾病而心理壓力過大,通過心與心的交流,郭學寧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郭學寧一方面耐心做好姜洋的思想工作,消除他的心理恐懼,另一方面主動上報中隊領導,犧牲個人休息時間陪姜洋到醫(yī)院進行診治。經過一個多月診治,姜洋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他又恢復了往日的神采。
2010年,入伍沒多久的新兵張玉杰因為鞋子不合腳,一天訓練下來就起了四個大血泡,細心的郭學寧看到這個新兵走路一瘸一拐便猜到了原委,立即叫他出列詢問。剛入伍的小張還以為自己軍姿不規(guī)范將要挨批,因此出列時他聲音發(fā)顫,不敢直視班長。這一切郭學寧盡收眼底,他壓低了聲音:“是不是腳疼了?嚴不嚴重?”用小張后來的話說:“班長特別和藹,從那天起我再也不害怕當兵的日子了”,更讓小張感動的是,當晚郭學寧端著一盆熱水來到他的床邊。時值數(shù)九寒冬,雖然新兵連里有熱水供應,但打滿一盆熱水也要從一樓到四樓跑上兩個來回。這盆滾燙的洗腳水在狹小的寢室里升騰起一團團的熱氣,小張的眼睛也彷佛潮濕了,礙于其他戰(zhàn)士都在旁邊,小張只得強忍住內心的感動。直到郭學寧拿出針線包,很自然地把小張的腳攬到自己懷里并小心翼翼地幫他把水泡挑開,小張情不自禁地抱住班長的肩膀哽咽了:“班長你待我就像家人一樣,我一定跟著你好好干,一定干出個人樣兒來!”
看著班長親自為新戰(zhàn)士端水洗腳,深受感染的業(yè)務骨干們也都紛紛開展為新戰(zhàn)士“做好事、送溫暖”活動,幫助新戰(zhàn)士順利度過了第二適應期,這批12名下連的新戰(zhàn)士沒有一名思想不穩(wěn)定或不安心本職工作的。
120個電話連結10個家庭
警營是個大家庭,班級是個小家庭,郭學寧作為班長時刻以一個小家長的身份自勉,為了讓10個“家庭成員”真正沉下心來投身警營生活,郭學寧還時刻關心著天南地北的10名戰(zhàn)士的老家,堅持每個月都給所有的戰(zhàn)士家里打電話,了解一下這個戰(zhàn)士的父親病情好點沒有,那個戰(zhàn)士家里的牛羊賣了沒有;告訴他們的家人,這個戰(zhàn)士這個月受了表揚,那個戰(zhàn)士最近又有哪些進步……
就是這樣每年120通陌生的電話,讓郭學寧成為10個家庭的貼心人。戰(zhàn)士的父母不能跟自己兒子說的“悄悄話”都跟郭學寧這個“干兒子”說,時間一長,他對三班每個戰(zhàn)士的情況可以說是了如指掌,全班10名戰(zhàn)士的家庭情況、性格愛好和秉性脾氣他都如數(shù)家珍。這樣一份貫穿于每個戰(zhàn)士家庭和警營生活中的濃濃親情,自然而然地讓他們組成一個密不可分、關系融洽的小集體。
2010年1月,下士蘇坤的家庭不幸突遇一場大火,致使家里的房屋和財產全部燒毀,全家老小的生活一時陷入了困境。得知消息后,原本活潑開朗的蘇坤,心情十分沉重。訓練前夕,僅僅走廊里的一個照面,他不同以往的異樣表情,便被郭學寧敏銳地捕捉到了。訓練間隙,他被班長拉到一旁:“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蘇坤原原本本地告訴了班長實情,郭學寧一邊向上級匯報情況,安排蘇坤請假回家處理,一邊自己帶頭并發(fā)動全班給他捐款。短短半天時間,全班為蘇坤捐款達3000余元,幫助蘇坤的家庭暫時度過了難關。歸隊之后的蘇坤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不但工作比以前更加努力,還主動為班內各項建設建言獻策,成為中隊的一名骨干。
40萬字日記鑄就“愛兵寶典”
“真誠換真心,瑪瑙兌黃金;真誠是一種品格,更是一種力量。你對戰(zhàn)士越真誠,得到的回報越豐厚!”郭學寧用這番話詮釋了他的帶兵之道。
每次對話、談心,戰(zhàn)士們都稱贊班長的記性好,殊不知這背后凝聚著郭學寧怎樣的付出。郭學寧利用休息時間記錄下來的每天每名官兵的點滴事情,里面既有每一次對戰(zhàn)士談心做思想工作的詳細記載,還有他從帶兵實踐中總結的經驗教訓,并逐漸梳理成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就這樣,日積月累竟寫成了近40萬字的帶兵日記,郭學寧笑稱這是他的“帶兵寶典”。其實最稱得上“寶典”的應該就是郭學寧的一顆“愛心”吧,因為有愛,他把四季常青的警營融化成人間四月天。
有一次他爭著要替一個生病的戰(zhàn)士去站崗,結果凌晨兩點鐘,郭學寧和那個戰(zhàn)士的鬧鐘同時響起……退伍那天,這個戰(zhàn)士和郭學寧抱頭痛哭,他說一輩子也忘不了在自己生病痛苦之時,是那共鳴的兩只鬧鐘的鈴聲為自己驅散了病痛,退伍后一旦孤立無援時只要想起那晚的鬧鐘聲,他就像又重返警營,回到郭學寧班長身邊,他今生都不會再感到孤單……
郭學寧的身上,還時常帶著一個小本子,上面詳細記錄著哪個戰(zhàn)士病了,醫(yī)院的檢查結果是什么,還需要做什么樣的治療;哪個戰(zhàn)士家里有困難了,需要什么幫助等等。中隊的戰(zhàn)士過生日,他會在第一時間通過短信、談心或給其筆記本上寫一段勉勵的話等方式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他們。
郭學寧,一名普通的帶兵班長,他沒有什么豪言壯語,只是在日復一日的帶兵過程中尋找著自己的世界,在平凡的崗位上展現(xiàn)著一名帶兵人的風采。他,用大愛鑄就了新時期的愛兵之歌,將“深知兵,真愛兵”的故事演繹傳唱;他,用自身的模范表率和言傳身教,樹立了模范帶兵人的良好形象。他熱愛軍旅、熱愛每一個戰(zhàn)士,是心底這顆愛的種子,讓他甘做春泥,捧出警營中一個又一個綻放希望的春天。
(和平軍人——公安邊防部隊紀實之五十四 )
責任編輯 全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