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琴
一抹墨香,五彩斑斕——這是孩子帶回的縣家長學校家長閱讀材料的第一印象。細細品讀,咀嚼生味,自然生發(fā)些許共鳴和感悟。家庭是孩子生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確,一個和睦有序、溫馨民主的家庭會在孩子成長的旅途中成為一道動人的風景線,讓孩子在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氛圍下細滋慢長,暗自芬芳,讓有聲的言行與無聲的氛圍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助推器。
我們夫妻倆都是教師,因為學校的解散分流,都進了城。一進城,我們便“入鄉(xiāng)隨俗”地選擇了課外學習班讓孩子學習才藝,以彌補在我們身上所缺少的藝術細胞。
或許是孩子入城的新奇,對于我們每一樣選擇,孩子都是樂此不疲。學過舞蹈、練過毛筆字、吹過葫蘆絲……。當孩子在班級上一展身手時,我們覺得自己在不斷收獲成功,頗感榮耀。不久,孩子對我們說不想學舞蹈了。孩子學舞蹈的時間最長,考到六級,我們不想放棄,所以一直正面引導,曉以利弊,甚至還定下攻守同盟,堅決不松口。最后孩子只好帶著疲態(tài),應付著訓練,怏怏不樂地和我們膠著著。
看到孩子愈發(fā)不快,我們追問原因,孩子的理由就一句:“那邊沒有我的‘位置。”當我們還在納悶“位置”為何意時,孩子將字典翻開:“位置就是地位?!碑敽⒆影炎值浯蜷_的那刻,我臉紅了。孩子學舞蹈并沒有獲得真正的成功,體驗到真正的快樂。作為一名教師,我深深知道孩子的快樂、自由、自信是任何形式都不能彌補的。
記得基礎教育一司副司長王定華曾經(jīng)說過:“在我看來人生是長跑,起步早晚并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發(fā)展?!灰斣谄鹋芫€上這句話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忽悠!”王司長精妙的比喻,在批評校外輔導班侵占孩子的寶貴時間,追求盈利的不道德行徑的同時,更給像我們一樣對“課外提速”趨之如騖,用孩子的自信與快樂換取明天的家長以警醒。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學習的愿望?!边@意味著,家長和老師要發(fā)現(xiàn)或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們尋找到自己的潛能,并從中嘗試到成功的喜悅,不斷增強自己的自信,強化自己的興趣,形成持之以恒的信念,知識和技能的獲取才能迎刃而解。因此,我們不遺余力地創(chuàng)造條件的初衷很簡單,只是希望孩子能有一個比我們過去美好的教育環(huán)境,希望孩子能比我們成功。但事實是我們自以為是、一廂情愿地“科學規(guī)劃”孩子的前景,卻暴露了追求最大功利的狹隘的成人眼光。顯然,我們的急功近利,有意無意中已經(jīng)犧牲了孩子的自信、快樂,如果我們對此無動于衷、知錯不改,則是錯上加錯。
作為家長,我們希望自己能走進孩子的心靈,和孩子真心交流,真正成為孩子的成年伙伴。但當我們犯錯了,我們不會自愿地低下頭,很難真誠地向孩子道歉,寬容地讓孩子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便是作為育人者的錯誤姿態(tài)。作為成人,我們早已習慣于長者姿態(tài),懶于反思,無暇細節(jié),這一姿態(tài)無形中成為了我們與孩子真誠交流的最大阻礙,是我們親手在我們與孩子之間掘起的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我們是孩子的家長,但我們不是孩子的設計師。孩子不是我們的雕塑,相反,孩子有時卻是我們要仰視的榜樣。因為孩子純潔無瑕的表達來得真切自然,毫無城府,讓你我無地自容?!皨寢?,你闖紅燈,罰二十元?!薄鞍职郑汶S地吐痰,不文明。”“中間的綠化帶,校長不允許穿越?!薄?/p>
沒有一個人天生就會做父母,也沒有哪個孩子有重新回歸童年的機會。家長應該俯下身來,平視孩子,共同攻修家教這門極其深奧的藝術和學問。父母當然要提前充分的“備課”,接受先進理論的熏陶,以身作則,言行一致,攜手和孩子共同成長。在智慧的碰撞中,讓孩子無暇的真誠、質樸的童音給予我們最原始的教育。興許孩子就是那位我們期待的能夠在混沌生活中給予我們?nèi)珲囗敯愕膸熼L,讓我們在與孩子的相處中及時反思,立時改正,改掉我們的錯誤姿態(tài),定會摸到教育孩子的門道。
(作者單位:海安縣立發(fā)中學
江蘇南通226600)
責任編輯顏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