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妍佳
【摘要】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龍的形象一直有著廣泛的應用。中國傳統(tǒng)龍紋凝聚了華夏民族幾千年的智慧,其獨特的造型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和審美情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把握住其中的文化精髓之處,對其加以強調,使其從不同角度融入我們的現代設計,創(chuàng)造出更新、更美的龍圖像設計作品。
【關鍵字】龍紋;現代設計;裝飾
從古至今,龍是中國古代的吉祥神獸,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龍的形象一直有著廣泛的應用,其應用對象多種多樣,青銅器、陶瓷、石材、織物、建筑以及家具等都是龍紋的載體。由于這些載體在形狀、材料、特性、工藝等方面的差異,龍紋裝飾也各具特色。由于應用的載體不同,龍紋有平面的形象,也有立體的形象,有時作為裝飾物出現在器物上,有時直接作為造型出現。紋樣的裝飾形式一般分為單獨紋樣、連續(xù)紋樣、散點紋樣、邊飾紋樣、和隅角紋樣等,這些紋樣都可以應用在龍紋上,從內容上說龍紋是傳統(tǒng)裝飾紋樣的一種,經過長期的藝術加工演變而成,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多種載體的不同效果,龍紋的種類和變化也不斷發(fā)展。
一、龍紋起源與發(fā)展
龍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為青銅器裝飾,最早見于商代二里岡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戰(zhàn)國,都有不同形式的龍紋出現,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發(fā)展,積淀了豐富的內容,最終演變?yōu)橐环N有“意味的形式"。中國歷朝歷代都有龍的造型,而這些造型與神態(tài)各不相同,都帶有自己的時代氣息。它們之所以造型神態(tài)各異,正是因為不同的藝術觀念和審美情趣。
二、龍紋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
龍紋是標志設計、圖形設計、裝飾設計中的常見紋飾,龍形紋飾的吉祥寓意和龍紋的裝飾造型至今依然活躍在現代人的生活和藝術創(chuàng)作中,其豐富的藝術造型在現代社會呈現出更加璀璨多姿的形式。傳統(tǒng)龍紋在當代設計中的合理應用有著很高美學價值。
1.重構龍紋設計
設計風格民族化是當前世界藝術設計發(fā)展的一個必然趨勢,一個國家的藝術設計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須展現鮮明而獨特的設計風格,走設計民族化的道路。民族化并不意味著保守和守舊,也不是對中國傳統(tǒng)圖案簡單的挪用,更不是一種狹隘片面的對傳統(tǒng)圖案的膜拜與崇尚,而是EⅡ造性對中國傳統(tǒng)圖案的現代化解讀,對中國傳統(tǒng)圖案在繼承中進行變革和重構。根據對龍紋的研究,采用現代創(chuàng)意沒計的想象是一個廣闊的心理范疇, 龍紋各種視覺元素,可以借形立意、抽象簡化、適合設計、打散再構、變異錯位、交替融合,構成各種創(chuàng)意圖形。設計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播,是文化的載體,而對龍紋紋飾現代設計方法的探討,更重要的意義還在于對這一傳統(tǒng)文化的現代傳承。
2.借形立意
這里談論的是借用中國傳統(tǒng)民族的圖形以及傳統(tǒng)工藝,不是簡單挪用和盲目模仿,而是對傳統(tǒng)的圖形和工藝進行再創(chuàng)造.對傳統(tǒng)的圖形元素、圖形構造,圖形工藝等運用設計現代的構成方式、現代表現手法、新的國際設計語占表達出來,為現代社會生活、商品生產服務。工藝的發(fā)展進步,為傳統(tǒng)紋樣的發(fā)展提供了嶄新的空間。在數碼織錦工藝技術的龍紋設計中,就是運用龍紋的借形立意。
3.抽象簡化
在中國的傳統(tǒng)圖形藝術中,沒有純粹的抽象形態(tài),而所謂的抽象形,往往都是具象形態(tài)極度簡化而來。彩陶上的三角形,其實是魚形的簡化,折線形是蛙形的簡化,而漆器上的一些變幻莫測又靈動異常的圖形,也是風鳥形的一種抽象演變。通過對符號個性的歸納探尋其構成特征,簡化提煉,去偽存真便能產生新的面貌。
在抽象素材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根據需要對其進行有目的的再構,或者融入其他要素進行同構,這樣經過再構和同構就會產生新的形象,賦予新的概念,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抽象的形態(tài),不是重復已有的形,而是立意:抽象的符號通過組合傳達信息或主題,通過新的構成才能產生新的內涵和意境;抽象是思維和形象的概括,因此也更深刻,不是模仿,而是創(chuàng)造。
4.意象造型
意象造型是指在創(chuàng)造形象時較少理念色彩,而傾注著濃厚的意念成份,主張追求藝術的真實而不是現實的真實,“不求形似.而求神似”,人們將這種造型方式稱為“意象造型”。
在現代設計中,民族情韻的構成未必使用特定的傳統(tǒng)符號,有時特定構成形式也能傳達東方文化的意象之美,意象標志造型追求整體感覺的真實而不注重細節(jié)的合情合理,恰如齊白石所說的“不似則欺世,太似則媚俗”?,F代設計中有不少以數碼手段制作,有著超乎現實的意味,速與現代主義的嚴肅刻板有很明顯的區(qū)別,在創(chuàng)作中可以突破傳統(tǒng)設計思維模式的束縛,以新的思維方式實現對原始主題的創(chuàng)新。
三、小結
中國龍圖像的藝術設計,不論平面的、立體的、空間的設計,都沒有任何局限而完全可以因材施藝、開藝路、白由表現,也可以按實際需要采用各種材料、技藝進行設計創(chuàng)造,尤其注意盡可能利用邊角條框來進行設計,同時還要特圖群龍圖像別注意盡可能采用新材料、新藝、設計新形式、新圖像。從而可見傳統(tǒng)的藝術設計與現代科學技術,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也絕非對立不兼容的形態(tài),只要妥善處理古今關系,就必定可以古為今用、古今融合,創(chuàng)造出更新、更美的龍圖像設計作品。
了解龍紋的文化內涵,充分挖掘其特有的審美價值,可以使我們對龍紋裝飾的認識突破“裝飾” 的表面層次,而走向文化、歷史精神的深層次,從而在現代設計中把民族文化準確融入設計,從作品中去體現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達到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這些傳統(tǒng)流行文化的視覺形式和語言要素如造型、色彩、敘事和隱喻的手法仍然被今天的設計師所效法。它的這種文化屬性,是我們探索現代設計民族化的一個重要資源,把握住其中的文化精髓之處,對其加以強調,使其從不同角度融入我們的現代設計,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歷史的必然。
參考文獻:
[1] 劉志雄,楊靜榮.龍與中國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 龐進.八千年中國龍文化[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3.
[3] 徐華銷.中國龍風藝術[M].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
[4] 曹林娣.龍文化與裝飾文樣[J].藝苑,2007,(5).
[5] 孫征,聶瑞辰.龍紋的流變[J].裝飾,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