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玉亮
【摘 要】教育從一開始似乎就是控制的代名詞,而控制從一開始就是學校,老師對學生的控制。但控制既不是教育的目的也不是教育學生的手段,愛因斯坦就認為“學校憑借恐嚇、壓力、權威和管理學生是一件最壞的事,它破壞了學生情感、真誠和自信,它養(yǎng)成學生馴服的性格?!边@與我國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的教育方針是背道而馳,也與我國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提倡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教育目標相對立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用課程標準細化這一問題,在農(nóng)村體育課堂教學中表現(xiàn)尤其突出,通過“主人效應”這一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的初步運用,課堂教學效果表現(xiàn)良好。
【關鍵詞】主人;效應;農(nóng)村;體育;課堂教學
一、確立了學生課堂地位
1.用“主人效應”來激勵學生參與課堂鍛煉的興趣
“主人效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揮和構建學生的主體性,倡導展現(xiàn)課堂鍛煉內(nèi)容參與者的主體力量和理性作用,在傳統(tǒng)體育課堂鍛煉項目設置中,有很多的競技性項目,經(jīng)過新課程改革的調(diào)配,現(xiàn)今的體育課堂在項目設置及鍛煉的目的與傳統(tǒng)體育課堂有很大差別,如合作性的技巧、合作性的游戲份額進一步增加。如在跳繩這一單元,它分為短繩、長繩單元,短繩又分短繩單人跳、短繩雙人跳等,長繩又分長繩魚貫跳、十字交叉跳等。在這些項目的單人表演時,學生會盡自己的能力向其他同學展示自己的專長,在表演過程中,彰顯了自己的個性,無形中有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興趣。在需要雙人合作、多人協(xié)同的長繩項目時,同學們的小團體合作、大集體的協(xié)同配合,把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為0。學生在參加這一部分內(nèi)容鍛煉的過程,是一個包含著態(tài)度和情感的綜合體驗過程,學生在獲取鍛煉帶來興趣的同時,也會準確地與合作者交流,向別人闡述自己的想法,傾聽他人的建議,善待批評以審視自己的觀點,以便獲得更正確的認識,在相互接納、贊賞、分享、互助中,享受體育課堂帶來的鍛煉愉悅感,從而激發(fā)更的高熱情參與課堂鍛煉的興趣。
2.用“主人效應”來確立學生“終身體育”的觀念
體育鍛煉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的要體驗失敗帶來的挫折和成功帶來的興奮,這其中許多感受和體驗是他們理解參與鍛煉項目的本質(zhì)、精神、意義及價值的基礎,有些鍛煉項目如競技項目中的體操、單杠等項目。比如學生在學習單杠的腹回環(huán)、雙杠的肩倒立時。由于平時對單杠的腹回環(huán)、雙杠的肩倒立的了解認識不夠,相對的心理準備不足,由此產(chǎn)生一定的心理恐懼在所難免。雖然付出艱辛,鍛煉的效果和學生通過傳媒了解的精彩瞬間有很大的差異。他們在鍛煉時遇到的挫折,一點點磨蝕著他們參與鍛煉的熱情。教師要及時的指導、鼓勵、講評、總結。使學生在親歷體驗的過程中,不間斷的得到教師的激勵,體驗在鍛煉過程中的愉悅感。學生在參與鍛煉過程中,也會從這一親歷體驗過程得到不少的收獲,當然鍛煉過程中適時的成功愉悅以及鍛煉過程中體驗到的喜悅和興奮,從各方面都積淀著對參加體育鍛煉者的吸引力,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終身體育”體育觀念的逐步形成。
二、“主人效應”轉變了教師與學生的角色
1.“主人效應”使體育教師業(yè)務素養(yǎng)需不斷提高
在傳統(tǒng)的體育課堂教學中,除了單調(diào)枯燥的競技項目外(如短跑、跳高、跳遠等)剩余的就是由教師從其它選修項目中配置,所以教師“一把口哨,一個球”就能把課堂教學任務完成。但“主人效應徹底改變了這一現(xiàn)狀,現(xiàn)如今的傳媒種類繁多,學生通過報紙雜志、電視、網(wǎng)絡等各種渠道了解各種相關信息量的面、深度是教師無法預測的,在這種模式下,教師如不提高自身的信息閱知量和相關的業(yè)務素養(yǎng),在現(xiàn)今的體育課堂教學中是無法適應的,而且必然會被新課程標準所淘汰。例如在籃球的常規(guī)教學過程中。基本技術教學環(huán)節(jié),如果教師依據(jù)現(xiàn)有的自身技術和僅限于教材的基本要求來進行教學,課堂教學效果是無法預料的。因為學生在平時的活動中就有所了解應用,教師要達到高效的課堂鍛煉效果,前提條件就是依據(jù)最新的技術動向和最接近學生的實際需求來糾正學生的技術細節(jié),這樣才會被學生認可、接受。
2.“主人效應”優(yōu)化課堂結構,豐富了課堂教學內(nèi)容
“人各有所長,每個人只要能把自己的特長發(fā)揮出來那么他就是一個成功的人”。每一個學生都有他的智能強項,都有身上的閃光點。所以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再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里指的“好之、樂之”其實指的是興趣。興趣是學生在心理上對該項活動產(chǎn)生愛好、追求和向往的傾向,是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直接動力,所以只有讓學生真正的融入課堂做課堂的主人,他們才會有更大更高的興趣去參與、去配合教師及其它合作者完成他們愿意做的各項鍛煉項目。如在乒乓球基本技術介紹了解課上,同學們對乒乓球的基本知識的了解以及他們在平時對乒乓球技術的掌握遠遠超出了課程標準設置要求。如此時教師遵循課程設置要求,無視學生的基本情況,不能使學生自主能動的發(fā)揮個性的特點,不能用自身的業(yè)務素養(yǎng)去指導引領學生,那么這一節(jié)的教學效果無疑是低效的,學生參與鍛煉的興趣無疑是低落的,課堂結構無疑也是松散的。
三、主人效應改善了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了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離不開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的探索,而學生學習的實效性,離不開對課堂鍛煉項目的濃厚興趣和對鍛煉內(nèi)容參與的熱情。要達到這樣一個目標。課堂不僅是學生的,更不是教師所單獨掌控,它是師生共享的載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學生對教師業(yè)務技能的模仿、欣賞;也有教師對學生成長指導、激勵。如在籃球教學的熟悉球性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示范固然能贏得學生欣賞的目光。教師不僅能看到學生欣賞的目光,更要看到學生對你教會他擁有此項技術的渴望。這樣,課堂教學在學生對教師的欣賞接納,學生在教師的指導、激勵進行,教學過程無疑是順利的,而課堂氣氛更是和諧融洽的。
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強力推進,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會不斷的增強鞏固,無論是在體育課堂還是在其它學科的課堂上“主人效果”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會受到越來越重的關注,我們只有遵循新課程解讀的有關要求,不斷優(yōu)化我們的課堂結構,轉換教師角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們的學生才會在健康愉悅的環(huán)境中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