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
【摘要】合唱是集體性的聲音藝術,有它自身的特點——“合”,沒有合就無所謂合唱。它有別于其它演唱形式,需要相互配合、團結協(xié)作。那么,如何在這樣的一門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協(xié)作能力呢?一、聲部間的平衡、和諧訓練;二、音量上互相協(xié)調、錯落有致;三、音準諧和、音色統(tǒng)一;四、合唱作品的處理與表現(xiàn)。
【關鍵詞】合唱聲部音量音準音色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106-01
匈牙利偉大的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說過:“合唱是非常重要的音樂形式,是由集體的努力所完成的音樂作品,他給我們帶來愉快,培養(yǎng)了高尚品格的人,這種價值是無法估量的?!焙铣羌w性的聲音藝術,有它自身的特點——“合”,沒有合就無所謂合唱。它有別于其它演唱形式,需要相互配合、團結協(xié)作。那么,如何在這樣的一門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協(xié)作能力呢?
一、聲部間的平衡、和諧訓練
在教學中,我們力求合唱隊達到一種和諧完美的效果,是為了更好地表達音樂作品的感情,塑造完整的音樂形象,這就需要對合唱作品的橫向(旋律)與縱向(聲部)進行加工與處理,聲部間的平衡在合唱的排練與演出中尤為重要。當然,平衡不是各聲部在音量與音色上的絕對均等,而是根據(jù)作品內容的具體要求來決定。各聲部的人數(shù)比例要適當,都要用相同的音量來演唱,而且各聲部每一成員音色上都要減少個性,尋求共性,在發(fā)聲方法和感受上盡量互相靠近。各聲部在演唱中,要求學生做到善于傾聽,不僅能夠監(jiān)聽自已的聲音,還必須能聽到另外聲部、別人的聲音及和聲效果,借以不斷調整自己的音準、音色,使自己的聲音和集體的音響一致,要能互相配合,做到默契合作,以達到和諧、統(tǒng)一的藝術效果,給人以美的享受。
合唱的平衡和統(tǒng)一,是為音樂表現(xiàn)服務的,合唱作品是通過各聲部在多維空間的不同層面上同步、交叉的演唱來塑造不同性格特征的音樂形象。這就必須要有藝術上的均衡,以得到既突出又統(tǒng)一的藝術效果,也就是要在各聲部的相互對比、彼此補充中達到平衡,以表現(xiàn)不同性格的音樂形象。為塑造藝術形象的需要,還要處理合唱與領唱之間的平衡、合唱與伴奏之間的平衡,所以說,合唱的平衡是作品表現(xiàn)和刻畫音樂形象的平衡,是合唱對藝術美的追求。
二、音量上互相協(xié)調、錯落有致
常見一些合唱團在演唱上情緒飽滿,聲音洪亮,也有激情,但由于缺乏層次上的變化和整體部署上的對比,聽起來一般粗,一般響,導致一般化。這也是和指揮缺乏對作品處理和用聲表現(xiàn)上的對比手段分不開的。正常情況下,每個合唱團必須掌握:剛、柔、彈、跳、起、伏、強、弱、快、慢等十種手段,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合唱內容,使每首作品既能正確表達思想感情,又能表現(xiàn)它的藝術性,給聽眾留下藝術上的享受。
合唱的總體音量是由各聲部音量匯合而成,而各聲部的歌唱音量在合唱中不應是完全平均的,也不應是簡單的音量混合。在合唱中,各聲部的歌唱音量應根據(jù)音樂表現(xiàn)的需要得到調控,將各聲部的歌唱音量編排成錯落有致、互相協(xié)調的合唱總體音量。由于合唱各聲部相互間的音量關系時刻處于變化之中,在合唱過程中就必須注意及時調整各聲部的音量關系,隨時保持合唱的均衡。在合唱訓練中,首先要讓學生找出主旋律,告訴他們主旋律聲部音量應相對控制一些。在合唱中,在唱好自己聲部的同時,也要用心聽辨其它聲部,隨時對自己的音量進行控制,以保證各聲部音量的協(xié)調均衡,保證整體效果。
在實際合唱訓練中,經常會出現(xiàn)各聲部之間的音量競賽現(xiàn)象,他們以一個聲部的音量高過另外一個聲部的音量為榮,爭先恐后,喧賓奪主,破壞了整體效果。這時,就需要教師耐心講解:合唱是集體創(chuàng)作的藝術,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并指導學生聽辨并學會控制各聲部音量比例,使之協(xié)調一致。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漸體會到,在合唱中,大家是一個密不可分的集體,必須以集體為范,只有個體和群體緊密、和諧的配合,才能產生美妙的藝術效果。
三、音準諧和、音色統(tǒng)一
音準是合唱訓練中一個非常關鍵的要素,是合唱藝術的基礎,更是合唱藝術生命力所在。在學生剛接觸合唱時常會出現(xiàn)聲部間相互干擾,跑調、趕節(jié)奏的現(xiàn)象。要保證音準、節(jié)奏的絕對準確,必須進行嚴格、系統(tǒng)地訓練。做到先分后合,培養(yǎng)合唱隊員獨立歌唱音準的能力,做到基礎牢固,以確保合唱音準的精確可靠性。在合唱訓練實踐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一心二用”、“唱一聽二”的習慣,即唱準自己聲部同時,敢于傾聽另外一個甚至多個聲部,逐步提高學生的聽辨水平。讓學生明白,如果個人的音準有問題,會直接影響到整體效果,為了合唱的諧和,努力把音準練好,逐步體會到要多為集體著想,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
音色在合唱中顯得尤為重要,在音色訓練中,既要注意男、女、高、低各聲部音色的統(tǒng)一,又要有多聲部組成的整體效果。平衡不是各聲部在音量與音色上的絕對均等,而是根據(jù)作品內容的具體要求來決定。
在獨唱時,個人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嗓音特點和歌唱習慣形成個人的歌唱音色。但是,在合唱中,每位合唱隊員的歌唱音色必須首先服從其所在聲部的音色特征,而不能各行其是。在合唱訓練中應要求每位合唱隊員暫時放下自己的固有音色,努力使自己的嗓音狀態(tài)符合合唱聲部對音色的統(tǒng)一要求。學生在合唱訓練中逐漸體會到要做到音色統(tǒng)一,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處理好個性與共性的關系,保持整體一致。
四、合唱作品的處理與表現(xiàn)
合唱隊員要具備一定的音樂理論基礎,表現(xiàn)力強,合作默契,反應敏感,要學會多方面的制約能力,既能唱橫的,也能聽縱的。既能完成聲部的任務,又能與整體相結合。在用聲上能唱能讓,互相靠,互相調,達到一切服從于作品的整體結構的完美而歌唱,追求完美的藝術效果。
一部合唱作品,猶如一座雕塑,沒有精雕細琢,難成傳世極品。合唱要想做到盡量完美,還必須強調聲音的位置,每個合唱隊員都要注意聲母連接的柔和性和抒情性,力度變化必須服從于歌詞整體所要表達的語氣,有起有伏,有強有弱,有快有慢。
合唱訓練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協(xié)作能力,讓學生的音樂潛能在集體活動中得到了盡情的發(fā)揮,充分的挖掘。在演唱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合作的意識,使學生感受到了“小我”融入“大我”的溫暖和力量,這是其它藝術所代替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