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年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095-01
新課程的實施,使我們見到了新的教材,其編寫方法、章節(jié)劃分等與舊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這種新的思路必然要在新高考中有充分的體現(xiàn),所以用舊教材的教學模式來理解新教材必然會有較大的誤差。新高考結合新教材減少了單純知識內容的死記硬背,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圖文分析信息收集處理、歸納綜合等能力,及強調對試驗的理解和處理能力。因此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將新教材和新高考有機的結合起來,處理好高考的復習工作,下面僅談本人的幾點體會。
一、注重生物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復習考查
新教材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但并沒有忽視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考查,不過避免了對這些基礎知識的直觀的死記硬背式的考查,而是以圖形、表格等形式考查學生對基本自然科學現(xiàn)象、規(guī)律等內容的理解。因此在復習中仍要做到夯實基礎,同時要由過去的“舉一反三”的教學模式向“見多識廣”的教學模式上轉軌,即要多方收集信息,將對同一個知識點的考查所出現(xiàn)的各種題型進行收集歸類,如單選題、多選題、圖表分析題,從多方面多角度地理解各知識點的含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優(yōu)化教學結構,把課堂上傳統(tǒng)的知識灌輸轉變到引導學生去主動尋找知識,從給學生“魚”到教學生“漁”,由學生被動的學到主動去學。
二、通過“閱讀—識圖—釋疑”突出圖文信息轉換能力
新教材中圖形、表格和數(shù)據(jù)信息比較多,能夠分析此類資料并從中獲取信息非常重要,把握食物的特征、規(guī)律是高考中綜合測試的重要內容。生物體內的生理過程,往往隨時間和外界條件的變化而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變化,如一天中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的變化。這些有規(guī)律的變化往往通過曲線的形式變現(xiàn)出來,有時又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來,這就要求學生有不同的信息處理和轉換能力,把圖表轉換成曲線或文字,甚至圖形之間的轉換,如同樣表示細胞周期中間期和分裂期的時間比較,可用餅形圖、柱形圖或線形圖等表示。所以這就學生能從不同的圖形中獲取相關信息,同時也要有一定的繪圖能力,如2008、2011、2012年江蘇高考中都要求學生畫出細胞周期的餅形圖、柱狀圖。此類試題能考查學生的識圖、表達、信息轉換等多種能力,具有較好的區(qū)分度,因此在新高考中將出現(xiàn)更多。
三、重視試驗技能的復習考查
新教材的另一個亮點是試驗數(shù)量類型多。生命科學是一門試驗科學,任何結論的獲得都必須從試驗中來或得到試驗的檢驗,因此在高考中試驗的內容占據(jù)了較大的比例。隨著新教材中試驗量的提升,高考中實驗題的考查量還會上升。目前雖然實驗題的考查仍以課本的試驗為藍本,但全新的試驗設計必將出現(xiàn),這就要求我們早做準備。要做好試驗內容的復習,要做到以下幾點。
1.加強課本試驗的分析。教材中的試驗比較多,有驗證性的,有探究型的。通過對這些試驗的分析可提高學生對試驗原理的理解及對結果的歸納分析。復習中要求學生以表格的形式對試驗原理、目的、主要器材、材料和操作步驟、數(shù)據(jù)和結果進行分析。理解試驗目的與試驗過程的關系,通過分析試驗目的從而掌握試驗的設計流程。
2.掌握試驗設計的基本模式。新教材中探究試驗和研究性課題較多,因此在新高考中有關試驗設計方面的試題將較多。試驗設計以課本基礎知識為背景,要求學生知道試驗的原理,選擇合適的器材、材料,安排合理的試驗步驟,對試驗現(xiàn)象的記錄及數(shù)據(jù)處理等,最終總結出結果。設計一個試驗要以課本試驗為模式,遵循生物試驗的基本原則:單一變量和對照原則。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①根據(jù)題目要求明確試驗目的,即要驗證什么生物學事實。
②根據(jù)要驗證的生物學事實分析試驗的原理。
③確定試驗的用品的選擇,要依據(jù)問題要求選擇合適的用具和生物材料及相關的藥品。
④設計試驗的步驟,試驗步驟的安排要考慮到每一步的關聯(lián),減少重復步驟,安排最佳程序。
⑤設計記錄表格,設計好記錄表格對試驗結果及時記載非常重要,并有利于以后的數(shù)據(jù)處理。
⑥對試驗結果的預測和分析。試驗的最終目的是得到相應的結果和分析結果產(chǎn)生的原因,從中發(fā)現(xiàn)生物學事實。所以要對試驗結果有一個預期的估計及分析對應的原因。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對出現(xiàn)的新情況不要忽視,要認真的分析查找原因,許多新的發(fā)現(xiàn)由此產(chǎn)生。
四、加強閱讀,關注課本中的邊角信息
新高考中以教材的邊角信息為載體的試題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而平時大多數(shù)學生對這些信息不在意,造成信息不足,影響答題,所以在復習中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教材,不放過任何一個邊角小字信息,以及熟悉教材中所提到的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五、關注社會上與生物科學有關的熱點問題
幾年來社會上的熱點問題不斷在高考中出現(xiàn),所以在課題教學中要不斷收集與此相關的信息,如汶川大地震對當?shù)丨h(huán)境造成的影響,及含有三聚氰胺的毒奶粉對幼兒的危害。使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能應用到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學會用學科知識去了解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
六、關注新成果和新發(fā)現(xiàn)
生物科學的發(fā)展日新月異,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成果不斷涌現(xiàn),而新教材的編寫也有一定的滯后性,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關注網(wǎng)絡、雜志、報紙等傳媒工具中有關生命科學研究的新進展、新動向,及時以習題的形式與學生見面,而學生對此類信息也比較感興趣。另外生命科學的研究剛興旺起來,許多問題的研究都不完備,新成就、新科技會對人類的生活帶來何種影響也還是個未知數(shù),所以在新高考中會出現(xiàn)一些對生物科技發(fā)出的新展望類型的試題,這就要求學生以教材知識為基礎,對生物新科技如轉基因工程、克隆技術、基因檢測所帶來的社會問題進行探討,概括出自己的體會、論點及相應的支持證據(jù)。
七、注意生物學科與其他自然科學之間的聯(lián)系
生物科學與數(shù)學、物理、化學和地理學科之間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科之間的交叉聯(lián)系,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要分析新疆地區(qū)的瓜果比我們這個地區(qū)的瓜果甜,就要聯(lián)系地理氣候方面的知識,細胞中化學成分的學習其實就是化學知識,所以生命科學的研究要借助化學和物理手段。因此隨著綜合試題的出現(xiàn),單純的學科知識的考查將向多學科、多角度的綜合性、能力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