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琴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068-01
華爾特科涅克說:“教師除教授課程之外,還進行著看不見的課程?!边@看不見的課程就是培養(yǎng)學生肯定自我的品質,學生能否獲得一個肯定的自我,是影響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的情感變因??隙ǖ淖晕?,其對自我的認識是準確的,對自我的情感體驗是積極向上的??隙ㄗ晕业墨@得無疑對學生的發(fā)展起極大的推動作用。學生怎樣才能獲得一個肯定的自我呢?
一、培養(yǎng)學生的歸屬感
歸屬感是指被他人接受,被集體融洽的心理狀況。按照馬斯洛的理論,人在滿足生理和安全需要之后,都想尋找一個自己的歸屬群體,在這個群體中獲得他人的尊重和幫助,關心和愛護。歸屬感使人從心理上產(chǎn)生一種安全感、滿足感和情感寄托。歸屬感欲強,愈容易對自己產(chǎn)生健康、恰當、肯定的自我認識,形成肯定自我。
1.鼓勵學生給自己定位
對于教師來講,無論學生學習狀況如何,都要鼓勵他積極扮演自己的角色。歷年來,許多老師及學生都有一個誤區(qū):認為只有學習優(yōu)良的學生才有自我,才能在集體中淋漓盡致地發(fā)揮自我。其實,只要學習態(tài)度端正,積極努力,保持樂觀向上的追求就可以意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
我的一個學生,從開始學英語的第一天起他的奶奶便來找我對我說:“老師,我的孩子舌頭長得比別的孩子大,他在家哭著不肯來上英語課,怕人家笑話他,你能幫幫我的孩子嗎?”面對這位家長充滿希望的眼神,我的心被震憾著,這是誰的錯嗎?絕對不是!所以,我讓這位孩子成為英語小組長,每次課堂上讓他回答一個問題,我用眼神在鼓勵他,讓別的學生向他學習。期末考試后,家長來了:“老師,謝謝你!”
2.為學生創(chuàng)造課內外的參與機會
參與過程就是個體與集體的融洽過程,也是目前課改的新理念,學生要把所學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積極的參與促進學生同集體及集體其他成員在心理上的融洽。課內參與是指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不根據(jù)學生的特點,以便對小組或全班活動等形式使學生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找到各自在班上的位置。如: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先示范對話;口頭表達能力欠佳的學生可以他們表演簡單的句型;記憶力強的學生可以在一節(jié)課后讓他們背誦課文;記憶力差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大聲朗讀課文,并進行鼓勵,這樣,一節(jié)課內,各個學生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
課外的參與在課外活動中,強調人盡其能,人盡其才,讓每個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fā)掘,愛好得到充分肯定。如:學習球類運動的單詞,例如,basketball,football……等,利用一節(jié)課外活動課,帶學生到操場,然后邀請要好的同學或同組學生,運用句型Hi,doyoulikefootball?Yes,Yes.Ido,letsgoandplayfootball,now?Great,letsgo.而且規(guī)定每個學生必須有兩次對話,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不僅從中參與,而且不在教師的督促下能自由的發(fā)揮,完全和課內是種不同的心情。下課后,從學生中了解到學生能大膽對話,且對這幾個剛學的單詞及句型都有了較深的印象,真是一節(jié)事半功倍的課呀!
二、培養(yǎng)學生自尊自強的自我意識
學生具備了自尊自強的意識,也就具備了肯定的自我形象。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與自強精神,必須從改變學生的認識與增強成就感著手。
1.幫助學生樹立自信的觀念
老了曾說過:“自勝之謂強?!弊孕抛詮娛菍W習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要教育學生客觀評價自己,看到自己的成績,看到自己的長處,相信自己“我能行!”樹立“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的觀念。
若學生學習上屢受挫折便會產(chǎn)生自疑,自卑,以至喪失學習的信心,所以,教師對這些學生一定要耐心細致充滿愛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滿足。布置作業(yè)時,入門的基本題應占一定的比例,給學生布置作業(yè)的目的,不是讓他們對英語學習生產(chǎn)畏懼心理,而是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處于積極儲備狀態(tài),使他們有信心做好,自覺掌握新知識的準備。這些作業(yè)可以是復習有關詞匯,句型的作業(yè),也可以是回去和家人進行簡單的對話。除了入門性作業(yè)外,對接受性強的學生可針對性布置些預習作業(yè)或提高題。這樣,不僅在下節(jié)課能調動學習氣氛且不致于扼殺一些“尖子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保持對英語學習的探究和渴望。比如讓學生通過字典查生詞;通過錄音掌握新句型……下次上課時,讓他們展示勞動成果。
2.尊重學生的情感
每位學生開始接觸英語都有良好的學習愿望,這與天賦才能無關,而且在是日常學習中,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出來一種品質,是起積極的作用的情感,可以促使學習,調動學習熱情。
在課堂學習中,由于智能,性趣與個性等的差異,有的學生有其特異的想法和做法或者是不同的情感表現(xiàn)。教師要盡量接受學生的想法、做法與情感,然后以實證分析與推論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或認識其正誤。在教學中,切忌隨意褒貶。因為褒貶不當,容易使學生形成錯誤或曲解的自我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意志
意志是保持學生學習動力持久的重要因素。學習英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有不少困難,障礙要克服,有不少枯燥乏味的事情要做。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備堅強的意志以確保學習活動有效進行。在學26個字母時,一個班約有5個學生有惰性,怕記憶,不去默這些字母,所以這些字母他們遲遲不能掌握。如“I”和“L”寫法經(jīng)常混淆,“H”的發(fā)音經(jīng)常不倫不類,“G”和“J”讀音也分不清……對這些情況,不能不耐煩,只能每次上課時碰到機會都要把它拎出來講,中國的學生缺少學習英語的氛圍,有許多鄉(xiāng)村小學更是如此,所以有的內容需要翻來覆去的講,不厭其煩地讓學生聽,才能讓學生掌握。這個道理要講給學生聽,這也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道理,要想學習好,頑強意志不可少的。
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磨礪學生意志、陶治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jīng)歷、開發(fā)思維能力、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教師要盡量將自己對學生的積極態(tài)度轉為學生自己的積極態(tài)度,認識自我,肯定自我。引導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從小自信自立、自強,為自己的終身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