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楊
【摘要】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實例,從四個方面闡述了有效開展課前三分鐘古詩文誦讀的作用,進而提出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誦讀實例作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059-02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求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yōu)秀詩文160篇(段),并對古詩文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把讀、誦放在重要的地位。鑒于此,我?;凇吧纠砟睢笨傮w規(guī)劃設定了課前三分鐘的古詩文誦讀時間,目的是希望學生在我國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熏陶下能開發(fā)各自的靈性、培養(yǎng)語感和審美情趣、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下面,筆者通過一些教學實例闡述針對課前3分鐘有效開展古詩文誦讀的作用與策略,望能拋磚引玉。
一、有效開展古詩文誦讀的作用與實例
在越來越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今天,古詩文中經典文化的價值已被充分的肯定,古詩文誦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也日益顯著。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從4種不同的誦讀方式通過實例談談有效開展古詩文誦讀的作用。
1.認真誦讀促記憶
中國青基會秘書長徐永光先生認為,“誦讀工程”好處之一是能開發(fā)少兒的記憶力。小學階段的少年兒童“因其知識未開,理解能力薄弱,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純凈”是一生當中記憶力最強的階段;認知心理學家也曾指出,人的記憶力在兒童時期發(fā)展極快,到13歲達到高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強。因此,從小背誦有利于增強孩子的記憶力。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首先就應了解孩子所處此階段有這樣一種特征,并且抓住這一時機有機整合語文教學內容、合理調整教學計劃、不斷完善教學方式,利用課前三分鐘有效開展古詩文誦讀。學生在每節(jié)課的反復誦讀中,不僅對古詩文的量進行了積累,為以后學習古詩文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順應了小學生此階段的記憶特點,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記憶力。
筆者擔任小學四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開學之初,筆者要求學生人手一本《古詩文誦讀》,常規(guī)的做法是:每節(jié)語文課前堅持開展3分鐘課前誦讀;每5首古詩為一組,每個禮拜反復誦讀一組古詩。同時,筆者引導學生嘗試“四段式誦讀法”,即將一周7天劃分為四段。周一、周二完全是處于朗讀階段;周三開始引導學生嘗試背誦記憶;周四、周五幾乎全班同學都能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背誦了;周末兩天可以總體回顧檢查前階段的誦讀成果。通過近一年的實踐操作,成果顯著,學生的記憶速度和誦讀質量明顯提高,這也正驗證了“人的記憶力在兒童時期發(fā)展極快”這一說法。我相信,堅持規(guī)范有效的誦讀訓練,學生不僅能積累大量的古詩文,而且能時刻活躍腦思維,大大增強他們的記憶力。
2.反復誦讀增語感
語感,是一種特殊的言語能力,是對文學語言的敏銳的感受力?!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眳问逑嫦壬苍赋觯骸罢Z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惫P者認為,誦讀是訓練語感的重要方法。人們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比~圣陶也曾說過:“學習語文不該只用心與眼來學習,必須在心與眼之外,加用口與耳才好,誦讀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p>
筆者嘗試實踐“四段式誦讀法”的初期,雖然實踐的對象是小學四年級學生,但多數學生還未對如何有節(jié)奏、有韻律地誦讀古詩文形成一定的意識,往往一張口就參差不齊地發(fā)出各種聲音,不注意合理斷句,讀“破”古詩文的意義。筆者針對如何讀古詩文經過相應的反復指導后,學生漸漸地讀出了一些感悟,知道拿到一首新的古詩后,有意識地思考朗讀時應該在哪里停頓、哪里輕讀、哪里重讀。令人欣慰的是,有效指導下反復誦讀所帶來的成效在我教學語文課書上的古詩時有了進一步的體現(xiàn),印象最深的是學習《小兒垂釣》這首古詩。筆者在未對如何朗讀加以指導的情況下,布置學生先去預習這首古詩并嘗試誦讀。一上課,筆者就以觀察學生對這首詩的朗讀質量的方式對預習情況進行檢測,學生的朗讀情況讓我暗暗欣喜。在未加指導的情況下,他們知道應在每行前四個字后停頓;應在“遙招手”時略微快讀;“怕得魚驚不應人”時應略微輕讀。這和平時大量的古詩文誦讀是分不開的。
3.繪畫誦讀激想象
王維講:“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敝袊怨旁姰嫴环旨?,古詩的特點就是詩中有畫。一篇古詩文就如一副山水畫,一副風光圖。通過繪畫將詩歌中表現(xiàn)的意境展示在學生眼前,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的好方法。而繪畫的前提在于對詩句的理解,因此學生在課前三分鐘誦讀的基礎上,教師可指導學生結合下面所給的注釋進行初步理解,也可對關鍵字詞進行指導,使學生從文字到圖像進行由抽象記憶到形象思維的加工。由于每位學生都是個性化的載體,因此對畫面就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和不同的構圖布局。讓學生通過繪畫來表現(xiàn)自己腦海中詩的畫面,能夠培養(yǎng)和彰顯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獨有的想象力。
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努力嘗試教“詩意的語文”!誦讀《春日偶成》“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边@首詩時,在理解字詞的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進行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天空中會有些什么?”“花叢中、柳樹下又有誰在忙碌?”“透過柳條縫隙,你是否看到了騎在牛背上的牧童?”“前面的河流又是一派怎樣的景象?”這時,學生們個個都成了“神筆馬良”,一幅幅帶有個性化解讀的美圖就呈現(xiàn)在了我們的眼前。在這些充滿了想象的繪畫作品中,我感受到了學生獨特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不羈的想象能力。我也堅信,在這些美的詩詞的長期熏陶下,學生能真正感受美、欣賞美、體現(xiàn)美,也會自然而然擁有高尚的品質和良好的修養(yǎng)。
4.深刻誦讀悟精神
余秋雨認為:“古代詩文是蘊藏在無數中國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傳遞性誦讀,便是這些經典綿延不絕的長廊。歐洲經典的長廊安靜肅穆,中國經典的長廊書聲瑯瑯?!敝旃鉂撘舱f:“要養(yǎng)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最好是從讀詩入手。”而能被選入古詩文誦讀課本及語文教科書中的古典詩文作品皆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中蘊涵著深刻的精神財富?!洞髮W》之一篇《君子必慎其獨》“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睂W生從這首詞中明白做人應意念真誠、實事求是,不能自己欺騙自己。在獨處時應注意自己的言行,做一位君子。又例如《正人先正己》“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諸人。”這教導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會對任何事情總是要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別人做到;自己先不這樣做,然后才要求別人不這樣做。對自己應嚴格要求,端正自己的行為,做一位有德行的人……
筆者在指導學生開展課前三分鐘的古詩文誦讀過程中,強調“誦讀”,更注重“品味”,讓學生識記古詩文的同時更讀出作者的思想和精神。筆者采用“教師引領—師生互助—學生體會—代表發(fā)言—師生評價”的方式進行深刻誦讀。首先,教師帶領學生分析詩句的背景和意義;然后教師和學生共同領會作者所表達的精神境界;再讓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最后師生共同體會作出正確的評價,教師注重做好“導演”的角色。
現(xiàn)在,筆者所教班級學生在“品詩”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誦讀《賦得古草原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睂W生能夠體會白居易從自然風物中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贊頌了原上草旺盛的生命力。《長歌行》中“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睂W生更是說出了世人的情懷:告誡人們少壯必須努力,否則老大有悔于當年之惑,到那時一切都來不急了……經過筆者改進教學方式和手段,訓練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讀中思考、讀中感悟,讀中品味,經過一定時間的積累沉淀,定能深刻地體會到其中所蘊涵的博大的生命意識,感悟古詩文中所擁有的深刻的人文思想,獲取一定的精神財富。
古詩文誦讀的意義與價值并非僅此四點,它還有助于提高學生語言文字能力、擴大知識面、培養(yǎng)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耐性等等。然而在古詩文誦讀的諸多優(yōu)點中,記憶力的加強、語感的培養(yǎng)或許經過反復誦讀后會有一定的效果,想象力的激發(fā)與詩中精神的領悟則需要學生在對古詩文稍加理解的基礎上才會取得顯著的效果。因此,在學生反復誦讀古詩文的基礎上,教師需對其進行相應的點撥,防止在不了解詩意的前提下有“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情況發(fā)生。
二、有效開展古詩文誦讀的策略
古詩文誦讀真正有效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為了保持學生對古詩文誦讀的熱情、進一步激發(fā)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興趣,發(fā)揮開展課前三分鐘古詩文誦讀輔助語文教學的作用,教師必須以生為本、分析學情、掌握方法、把握規(guī)律、以學定教。
1.理解古詩文含義,讀與誦交替進行
讀即朗讀,誦即背誦。多數小學生在沒有指導和訓練的情況下背誦古詩文,有時中途需要提醒才能完成背誦,而且記憶的持久性不強,究其原因主要是不理解古詩文的意義,往往是“死記硬背”。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懂古詩文的意義,理解著去朗讀和背誦,往往感情會更加豐富;同時朗讀和背誦交替進行,即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幾遍后就嘗試背誦,記憶會更快更強;最后,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guī)律,要及時復習,反復誦讀。
2.培養(yǎng)學生提問能力,以“問題串”促誦讀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睂W生如果按部就班的背誦記憶,即使在老師的指導下理解古詩文,但因作者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與現(xiàn)代青少年所處社會環(huán)境不同而不能真正走進古詩文,理解古詩文的實質精神。只有學生邊誦讀邊思考,提出自己的疑問,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將疑問形成的“問題串”一一解決,才能真正領會古詩文的內涵,將書本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
3.誦讀形式多樣化,獎勵方式經常性
教師可在學生反復誦讀、掌握一定古詩文量的基礎上,進行有計劃、有組織、規(guī)范化的競賽活動。如,古詩文背誦比賽,評比古詩文背誦之星;舉辦有關古詩文的手抄報,展覽并評比;鼓勵家長參與,與自己的孩子進行背誦比賽……有評比、更有獎勵,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家長、學校關注比賽過程,重視比賽結果,并給予及時的獎勵??傊?,要講究方法,有的放矢,讓學生在激勵中始終興趣盎然、激情不減地來誦讀、背誦古詩文,這樣方能達到陶冶性情、內化于心、提高修養(yǎng)之目的。
三、結束語
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而對古詩文的誦讀恰恰就能很有效地做到這一點。古詩文是我國文學史上最燦爛的瑰寶,是燦爛的中華文明象征之一。千百年來,它早已成了我們民族精神約定俗成的教科書,成為一種長效的民族素質滋養(yǎng)劑。課前三分鐘古詩文誦讀,學生在反復誦讀中不僅可以增強自己的記憶力、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還可以借助古詩文的優(yōu)美意境來激發(fā)自己的想象力,在古詩文“典雅厚實”的語言特色的熏陶和感染下,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