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桂珍
【摘要】班級文化反映的是班級這個特定的社會組織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是一種滲透在班級一切活動中的理念與靈魂。本文通過正確認識班級文化建設的德育功能、班級文化的內涵與作用、班級文化建設的途徑與方法三方面闡述了班級文化建設是德育工作新的著力點。
【關鍵詞】班級文化德育功能內涵與作用途徑與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040-01
班級文化是班級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體凝聚力和良好班風的必備條件。班級文化建設不但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與實踐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以良好的文化氛圍感染學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正確認識班級文化建設的德育功能
班級文化建設,是指班級成員在班主任的引導下,朝著班級目標邁進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班級文化是一種隱性的課程,具有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一個班級是否具有正氣,是否具有良好的班風,首當其沖的是要看這個班的班級文化的建設。在一個具有濃厚文化氛圍的班級中,全體學生會自發(fā)地形成一股濃郁的和諧風氣,在這樣的集體中,學生能融洽地與同學相處,與老師交流,友好地進行合作,彼此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在這樣積極向上,溫馨和睦的環(huán)境中,學生會把班級當成自己的“家”,有著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班級文化建設是形成良好班風的載體和平臺,更是學生動手操作,發(fā)展個性的園地。因此,班級文化建設已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班級文化的內涵與作用
班級文化包含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觀念精神文化三個層次。班級的物質文化,主要是班級集體所占有使用的各種基礎設施和客觀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如班級中的圖書角、多媒體等一切物質形式的教育措施;班級的制度文化,包含著班級內部的組織結構、規(guī)章制度和成員間的人際關系結構。最高層次的班級精神文化則是班級成員的科技文化素質,有關的學習、文藝、體育、衛(wèi)生等的文化活動,以及思想觀念的文化綜合。特別是班級的思想觀念文化,如班集體的價值觀、信念和目標等,構成了班級文化的“核心”和“靈魂”。
三、班級文化建設的途徑與方法
1.確定班級文化特色與制定班級文化建設目標。新生入學后,要根據班內學生的特長、興趣、愛好、經歷,班主任的優(yōu)勢等,師生討論,確定本班文化特色。在此基礎上,圍繞班級文化特色,師生共同制定一個目標作為指導日后開展各項活動的依據,使班級文化建設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漸進地進行。我把“提升和完善中學生的全面素質”作為班級文化建設的特色。在工作實踐中,我始終把“學會學習,學會做人”作為班級活動的主線,著重培養(yǎng)了學生尊重人、關心人、與人為伴、和睦共處的優(yōu)秀品質,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從物質、制度與精神三層面全方位的推進班級文化建設。
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對所在班教室環(huán)境的布置構造一種教育和學習的具有文化和教育氣憤的文化環(huán)境。它不僅能直接體現(xiàn)班級的精神面貌,而且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一定的影響。通過對班級環(huán)境的布置,營造一種與教育和學習相融合的外部文化環(huán)境,既能增添學生學習生活的樂趣,消除長期學習后所產生的疲勞,又能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文明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正確的審美觀。
制度是一個行為的準繩。一個班級要有良好的班級文化,跟一套完整的制度是分不開的。在班級集體中,我們把那些以規(guī)章制度、公約、紀律等為內容的,班級全體成員共同認可并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以及監(jiān)督機制所表現(xiàn)出來的文化形態(tài)稱為班級制度文化。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評定品格行為的內在尺度,從而,使每個學生時時都在一定的準則規(guī)范下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著符合班級群體利益,符合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方向發(fā)展?!皼]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因此,我班的制度文化建設根據校紀校規(guī),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經過大家的討論之后主要是制定和實施了愛書公約、課間禮儀常規(guī)等標準。當然制度不僅要有,而且關鍵還要落實到位。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實施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建立和健全班級激勵機制;完善學生品格,鼓勵自我發(fā)展;積極開展小組競爭活動,有效促進學生的自我約束力。
精神層面建設主要是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在班級內形成正確的輿論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一個環(huán)境中,當一個錯誤被大家所認同的時候,那么在他們看來這個錯誤就不能算錯誤了。但實際是這仍然是一個錯誤,所以只有形成正確的輿論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圍,才能讓學生形成自主奮斗、刻苦進取的人格。學生進入班級這個組織后,除了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外,還要盡自己的義務,承擔對集體的責任;在集體活動中,學生要遵守各種紀律和規(guī)范,約束自己的那些與集體規(guī)范相違背的言行,學習各種為人處世的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逐步形成自己的道德素質和道德人格。
3.班主任的組織引導。班主任是班級德育工作的直接管理者,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主導者,其工作方法和管理風格直接反映于班級的文化風貌。要建設良好的班級文化,班主任應關注下列策略:
(1)規(guī)范生成與目標管理相結合。制定和落實班規(guī)及各種規(guī)章制度,要讓學生明確它具有與守則、行為規(guī)范不同的可操作性、互制性及靈活性。讓每位學生都成為“立法者”,參與制定班規(guī)及各種規(guī)章制度,使學生充分感受這種規(guī)范的自發(fā)和自律。同時,指導學生依據這些規(guī)范和自身的實際情況確定自己的奮斗目標,加強反饋,促進落實。
(2)自主活動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班級活動由班委會根據學校要求及班級的實際需要組織全體同學參與討論、制定方案,并自行組織實施,充分調動廣大同學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班主任只給予適時、適當的創(chuàng)意指導和組織支持,及時反饋活動效果,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實現(xiàn)自我教育。
總之,一個優(yōu)秀的班集體,離不開良好班級文化氛圍的熏陶。學生在班級文化活動中顯示個人的才華,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實現(xiàn)班級目標的過程中,學生還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團隊精神,逐步形成了共同的價值取向,增強了責任感,學會了自我發(fā)展。班主任要注意加強調控和服務,及時糾正和解決工作中出現(xiàn)偏差和新問題,確保制定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不變形,不走樣。使班級管理和活動始終沿著既定的方向前進,持之以恒,就會強化管理效果,良好的班風、學風的形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