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
【摘要】情感教育貫穿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始末,是小學教育的靈魂,不僅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手段,更是語文教學的目的所在。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感受人文之美;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情感;加強交流情感,達到情感共鳴。
【關鍵詞】情感教育小學語文應用淺析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023-01
語文教學作為一門主要基礎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比,更加注重和強調情感,因此,情感教育貫穿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始末,是小學教育的靈魂,不僅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手段,更是語文教學的目的所在。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師動之以情,學生會之以情,而這許多的“情”,達到一種心靈之間的默契和共鳴。所以,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而且,還需要傳遞情感和進行情感教育,而實踐證明,情感教育對于提高學生素質有著重要作用。那么,情感教育具體指的是什么?究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哪些具體應用呢?
一、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從心理學的層面上而言,是指人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體驗和相應的行為反應,具有持久和穩(wěn)定的特點,例如對父母的愛、對美好事物的喜歡和欣賞等。然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這種感情也顯得非常必要,且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語文教學中,其教學內容主要以文章的形式出現,而這些文章大多數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深刻的含義和深厚的思想內涵,因此,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教育載體,而且,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狀況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較大,同樣,這一階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所得到的成績要比前幾個階段都顯著,因此,要加強對小學生的情感教育。
二、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影響分析
(一)熏陶情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情感教育還可以啟發(fā)、挖掘和喚醒學生的情感意識,眾所周知,小學生心智發(fā)展不成熟,對于是非善惡缺乏正確的分辨能力,所以,大多時候,教師的情感取向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情感取向,因此,針對這一現狀,教師應該引導并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尚的情感節(jié)操及愛憎分明的處世態(tài)度。
(二)調節(jié)情緒
小學生的年齡結構決定著他們較為鮮明的情感特點,他們不僅對周圍的事物有著很大的好奇和熱情,并且有著豐富的情感,但是,對于情感的控制能力較弱,認識問題也相對膚淺,情感容易外露。針對小學生這些特點,教師應該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引導,并給予充分的理解,教師也應該多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對其情感進行有效控制,同樣,應該營造一個師生融洽的良好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三)提高審美能力
小學語文所涉及的知識豐富多彩,展現著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也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審美對象。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正確運用情感教育,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升情感素養(yǎng),另外,學生要具備情感,才能發(fā)現美、感知美、獲得美感,從而提高對美的鑒賞,培養(yǎng)審美能力。
三、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引導學生感受人文之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引導作用和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人文之美,心靈受到啟迪,情感得到升華。
例如,在蘇教版課文《雨后》中,其字里行間閃爍著孩子們情感的火花,全文都洋溢著孩子們雨后玩水的歡快之情,表達了孩子們活潑、天真的性格特點。而且,讓人從字里行間中找到了童年的情趣之美,雨后的意境之美和生活的人文之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感受其人文之美,教師首先讓學生對課文的第2、3小節(jié)進行自主閱讀,并提出問題,其次,教師根據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討論的內容可以是:1.小哥哥為什么使勁地踩水呢?2.他為什么嘴里說糟糕,而臉上卻顯得興奮和驕傲呢?3.小哥哥在你眼中有優(yōu)點?4.為什么小哥哥提醒小妹妹小心,而自己反而摔倒了?……教師通過這些巧妙的設置,引導學生走進了文本之中,體驗了文中主人公踩水的歡快心情,以及對小妹妹的關心和愛,這樣,可以讓學生體驗到了生活,也提高了人文素養(yǎng)。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情感
小學生的情感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感人的情境,以多媒體課件、錄音、掛圖、幻燈片等為載體,巧妙地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情感。
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一文的時候,教師可以首先播放波浪滾滾、氣勢洶洶的大海,水平如鏡、和風細雨的西湖美景,峰戀疊嶂的泰山,紅葉翩然的香山……讓學生感受自然之美,之后,可以進行激情告白:“同學們,大海、西湖水美、泰山、香山山也美,但是,同桂林山水相比而言,桂林山水不僅山美、水美,而且奇山圍繞碧水,碧水映著山,山水相互輝印,洋溢著詩情畫意,而且,空中雨霧裊繞,山間綠樹紅花,江上小舟竹筏,這可謂‘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痹谶@種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學生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聆聽,更能用心體會,點燃了深藏在學生內心的情感火花。
(三)交流情感,達到情感共鳴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情感交流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的心理之后,才能真正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接受自己,接受教師的講授,但是,想要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必須采取一些具體的措施,積極創(chuàng)設生動逼真的情境,用真情實意去叩開學生的心扉,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第一,課堂上,教師可以改變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走近學生,從而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第二,教師可以抽出一些時間,讓學生暢所欲言,也不要去批評制止學生的自由發(fā)言,并且給學生高度的重視和尊重,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和自己如此親近,也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情感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提高情操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挖掘課文,熏陶學生情感,激發(fā)學生產生情感共鳴,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從而達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