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穎怡
案情簡介
從2006年開始,某進出口公司與某陶瓷公司簽訂出口代理協議,雙方約定,由進出口公司代理出口陶瓷公司的產品,有關產品的具體數量、質量、規(guī)格、價格、付款方式、交貨期、目的港和保險等條件,由陶瓷公司與外商自行協定并且直接對外商負責。進出口公司負責安排收匯、結匯、貨物運輸、出口報關等事宜,并辦理出口退稅。某陶瓷公司應在貨物出口報關后5天內提供合法有效的增值稅發(fā)票。雙方一直合作順利。直至2011年3月,進出口公司突然收到陶瓷公司因業(yè)務原因,暫停對外開具增值稅發(fā)票的通知。至此,陶瓷公司仍有兩筆通過進出口公司出口的貨物未提供合法有效的增值稅發(fā)票。進出口公司了解到陶瓷公司資金鏈斷裂,經營狀況已嚴重惡化,企業(yè)面臨倒閉。經多番催討,陶瓷公司仍未能在稅務部門限定的期間內提供合法有效的增值稅發(fā)票,導致進出口公司無法辦理出口退稅手續(xù)并獲得出口退稅。經稅務部門審核,因進出口公司在限定時間內無法辦理出口退稅手續(xù),故對出口的貨物視同內銷征稅,并要求進出口公司承擔帶征稅費。
進出口公司承擔相關的稅金后,以原告身份向法院提起訴訟,以陶瓷公司為被告,要求陶瓷公司賠償其稅金的損失。法院立案后,經開庭審理,認為:1.原告關于稅金的繳納、損失等訴訟請求屬于稅務部門的行政管理范疇,不應當屬于法院的受案范圍;2.原告訴請相關的出口退稅稅金損失,但原告提供的材料不能證明被告出口的貨物與原告出口的貨物存在關聯性,也不能證明其出口退稅的損失是由被告造成的,原告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因此,法院判決駁回進出口公司的訴訟請求。
案例分析
一旦發(fā)生上述的出口退稅損失,進出口企業(yè)是否就只能找稅務部門解決、不能通過訴訟的方式救濟呢?損失如何有效地主張?我們從法律的角度作出如下分析:
出口退稅損失案件是否屬于法院的受案范圍
在我國,稅務部門無疑是對企業(yè)稅金的審查、核定等有絕對的權限,對出口企業(yè)的退稅申請、稅收減免也有決定權。企業(yè)繳納多少稅金、如何繳納、是否享受出口退稅政策當然屬于稅務部門的管轄范疇。但本案所涉及的出口退稅損失不單單是稅務部門是否審核批準原告申請出口退稅,或者原告是否獲得出口退稅的問題,而是因為被告陶瓷公司沒有及時提供發(fā)票,導致原告補繳稅金、多繳稅金,造成原告財產損失的問題。
根據民法的相關規(guī)定,對他人財產造成損壞的,應當恢復原狀或折價賠償。而且根據雙方的約定,提供增值稅發(fā)票是被告的義務,其違約行為造成對方損失的,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也應予以賠償。
因此,上述案例中法院判決中的第一點關于法院受案范圍的說法,本文作者認為是有爭議的。出口退稅損失無論從財產損害賠償的角度還是合同違約的角度來說,都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如何有效地主張出口退稅損失
作者主要從財產損害賠償的角度分析如何有效主張損失:
(1)被告存在損害行為。即被告存在不提供有效發(fā)票的行為。
(2)造成了原告財產的損失。一般說來,稅金的損失來自三個方面:第一,原本應享受的退稅政策不能享受,退稅金的損失;第二,出口貨物必須視同內銷征稅,企業(yè)須支付該筆稅金;第三,帶征稅費。對于出口代理來說,原本的退稅利潤沒有了,還額外支付一筆稅費。
(3)被告的損害行為與原告財產損失之間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由于上述案例當中原告出口報關單中沒有任何標注顯示是被告的貨物,因此,在不能證明被告的損害行為與原告財產損失之間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的情況下,原告主張出日退稅損失因證據不足而敗訴。
(作者系廣東古今來律師事務所律師)
法律風險提示
作為出口代理企業(yè),如何防范因委托人不誠信、經營惡化等原因導致的稅金損失?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防范:
簽訂規(guī)范的出口代理合同
明確代理人的身份。作者在實踐中遇到不少出口代理企業(yè)實際提供出口代理服務、而且僅收取相應的代理服務費,但卻與出口貨物的生產商或者購貨的外商簽訂《購銷合同》或者買賣合同的情況。當然,這里面可能存在報關需要、退稅需要等原因但其內容反映的是雙方存在買賣關系,并不能反映出出口代理企業(yè)作為代理人的真實身份,所承擔的義務也截然不同。結合本文討論的稅金問題,一般說來,買賣合同或者購銷合同的雙方各自承擔因貨物買賣導致的稅費,而代理合同里面的代理人,是無需承擔因貨物出口產生的稅費,反而有可能根據約定獲得相關的退稅作為服務費或者利潤。因此,出口代理企業(yè)應在合同中明確自己的代理人身份,并根據代理服務范圍明確自己的權利義務是很必要的。
明確約定關于退稅要求的內容。一般的代理合同涉及辦理退稅手續(xù)的,一定要明確增值稅發(fā)票提供的時間、由誰提供、對發(fā)票的要求。作者在實踐中也碰到過個別出口代理企業(yè)收到過期發(fā)票、受控發(fā)票等情況,最后導致不能退稅的。因此,對發(fā)票提供者提出要求合法有效的單據、并嚴格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內提供是有必要的。
明確損失的承擔。一般的代理合同只要求了委托方提供增值稅發(fā)票,但對因發(fā)票的延期、不合規(guī)造成損失的,未予以明確。出口代理也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一個相對較高的違約金,以防范因此造成的風險。
規(guī)范出口流程操作
出口代理企業(yè)中對于業(yè)務員、制單人員、收結匯(財務)、報關人員等都有自己企業(yè)的內部操作規(guī)范及崗位要求,明確各崗位人員的相關操作規(guī)范,制定比較完整的出口企業(yè)風險防范機制,是能有效避免風險和糾紛的。
注重相關文件、單據的效力
出口代理企業(yè)的相關人員無論是與委托人或者是外商的交易、出口操作當中,應時刻保持對相關貨物單據、交接簽收的書面文件、收付款憑證等文件、單據的敏感性,注意對文件的形式作出基本審查,注意貨物、訂單、柜號等的對應性,為日后有可能產生的糾紛做好文件上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