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濤
【摘要】文章從教學過程的連續(xù)性出發(fā),對高職數學學習障礙的分析建立在中學階段數學學習的基礎上,通過深刻反省中學階段教學的弊端,找到高職數學學習障礙形成的重要原因,并由此提出一些克服學習障礙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數學;學習障礙;對策
對于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的現狀,所有從業(yè)者和參與學習的高職生都會有深刻的認識,那就是枯燥、乏味、沒有成就感。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覺得這應該是學生對于高等數學學習的認識。事實上,作為一名高職院校高等數學任課教師的我毫不避諱地說這也是許多數學教師的親身體會。作為教師而言,絕大部分的人認為我們的教學主體,也就是我的學生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例如懶惰、自卑、消極、冷漠、基礎差、不求甚解、不重視課程,等等,教學對象的這些缺點老師們幾乎都能夠脫口而出。而對于這些缺點總結不應該成為我們茍且于教學的借口,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教師,我們應該將它們看作提高教學質量的突破口——因為我至少對于教學對象有了初步的認識與總結。我們對于這些缺點還需要更深刻的認識?;趯W習過程的連續(xù)性認識,我們首先審視中學時期的數學教學。
一、中學數學教學的主要問題
由于種種客觀和主觀原因導致中學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許多招人“詬病”的問題。中學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相對處于心理發(fā)展、智力不健全的階段,他們對事情的看法對問題的把握不全面,習慣于“填鴨式教學”,學習的方法也是依賴性的,全靠老師布置作業(yè),以考試為主的題海戰(zhàn)術,側重于解題技巧的練習,因而所受教育是片面的。在中學階段,學生的數學學習有不少是靠背例題,熟記題型,是所謂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并沒用真正地學會數學的解題方法和思維方法。
中學階段的教學總擺脫不了應試的教學模式,教師內心都以學生對所學知識能夠深刻理解從而達到靈活運用為最終目的。但當不能靈活運用的時候,教師會對題型做大量的分析總結與分類,以求學生能夠做到對題目產生機械的分類型理解,然后順利找到方法解決問題。對于那些接受能力不強的學生而言,對知識點的深層次認識的機會以及自我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方法的機會就無意識地被剝奪了。其實,學生在面對任何一個數學題目的時候,都會有一個調動所學知識和所學方法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不僅是我們鼓勵與提倡的一個過程,還是體現數學美感,讓學生體會思維樂趣的一個過程。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讓學生再次回顧所學知識點,對知識有更深的認識,理解知識點的特點是什么,它能夠解決什么,不能夠解決什么。倘若做數學題變成了套用特定題型的解題步驟,其目的僅僅剩下指望學生在重要的考場上迅速解題拿取高分了。學生過多地喪失思考過程,必然會導致學生對于數學產生錯誤認識,因此很多學生認為數學就是記記公式、背背例題、看看題型,面對老師的解題過程除了覺得玄妙外,沒有產生題目與知識點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對于自己沒有產生任何意義,數學剩下最多的就是枯燥與乏味,還有大量奇形怪狀的公式,晦澀的定理,不明就里的題型。
二、從教學連續(xù)性角度理解學習障礙的形成
1薄襖煉琛薄襖淠”“不求甚解”
進入大學學習階段,沒有了“生死抉擇”的考試,籌備考試已經不是最重要和最直接的驅動力了,考試已經變得不那么重要。數學教學目的回歸到理所應當的出發(fā)點,那就是教給學生高等數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培養(yǎng)他們理性地看待問題、思考問題并應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技巧。而這樣的回歸給學生提出了不一樣的要求,學習的主動性要求大大地提高了,許多學習任務不再是由老師一手操辦,許多教學內容的掌握都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生普遍難以實現這樣的轉變,不愿理解,不愿思考,不愿總結,不愿回答問題,不愿獨自完成陌生題型。對于這樣的行為我們不應該簡單地冠之以“懶惰”“冷漠”“不求甚解”,其實大多數是因為長期缺乏思維鍛煉而導致的無所適從。
2薄白員啊薄跋極”
對于“自卑”“消極”這樣的學習障礙許多從業(yè)者都會提到,絕大部分對此的分析描述是這樣的。多數高職學生認為自己是高考的失敗者,具有較強的自卑感和失落感,他們在高中時的數學基礎差,一般長期受到家長的埋怨、教師的指責、同學的歧視,導致他們自暴自棄,不思進取,形成了一種心理定式——“我不如人”,認為自己天生就笨,接受知識能力差,不是學習數學的料,長期生活在一種頹喪、抑郁的情緒中。課堂上一部分人常表現為不知所措,抑郁沉悶,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雖然思考,但不深刻,在思考問題時,情緒緊張,害怕被老師提問;另一部分人則表現為冷漠,數學基礎差成了他們對數學問題不思考的最好借口,對數學學習完全喪失了信心。同樣,我們可以結合中學階段的教學稍加深入分析一下,以求換個角度看待問題。在中學階段我們過多地以求解題目結果為目的,而較少強調結合知識點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這樣就導致了答案的求解比知識點的理解以及邏輯分析與靈活運用能力培養(yǎng)還重要些。學生缺少了思維能力提高的評價與樂趣,只有對或錯兩種簡單結果。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知識點的深刻理解與靈活運用必然存在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那么錯誤在所難免,而只有對與錯的簡單粗暴的評價必然會大大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導致學生不再注重知識點的理解與思維能力的鍛煉,還會將學生的自信心消磨殆盡。自然,“自卑”“消極”這樣的情緒就成了橫亙在學生與教師面前的巨大學習障礙。
3薄盎礎差”
學生的數學基礎差,被許多高職教師列為高等數學學習的首個學習障礙,其中的合理性不再贅述。結合高職院校學生入學時的高考數學成績,然后再次反思中學階段的教學中的“弊端”,高職學生的數學基礎為什么差,差到什么程度大家可想而知。但可喜的是,得益于中學階段的教學,學生對于中學階段的知識并不是一概不知,而是顯得膚淺、片面、殘缺不全而已,所以只要高職教師耐心引導、悉心講解學生是可以跟上課程的教學的。同時,廣大高職教師也應當把知識的回顧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這不僅為“高等數學”的學習奠定基礎,還是傳授數學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理性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素材,因為有中學階段的學習基礎,學生更易理解。
4薄安恢厥涌緯獺
在中學教學階段,根本教學目標的偏離,不恰當的教學評價,對于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來說,不成功經歷在所難免,這些經歷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與興趣所剩無幾,再加上高職院校學生對專業(yè)學習的投入,更有理由不重視“高等數學”這門課程。甚至有學生填報志愿選專業(yè)的時候,就是沖著沒有數學課的專業(yè)去的。如果我們的教學不是以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深刻理解與靈活運用,邏輯思維的逐步完善與不斷提高為目的,取而代之的是做出數學題的答案;我們的教學評價不是鼓勵學生加深理解知識、鍛煉思維、提高能力、完善自我,取而代之的是簡單的對與錯;教學過程中不賦予概念、定理、定律、公式以意義,只有晦澀的語言、陌生的符號、奇異的圖形,學生想說“愛”也很難。
三、學習障礙的積極對策
高職學生數學學習障礙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有多方面的原因。前面所提到的,從中學階段數學學習去探討高職數學學習障礙,只是通過把學生學習看作一個連續(xù)過程,試圖換個角度看待問題。并不是想以偏賅全,將所有問題歸咎于中學教學,而是面對高職數學教學現狀將中學教學作為反思與審視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在此,我無法給出包治百病、藥到病除的靈丹妙藥,因為正如前面所說,高等數學學習障礙,不僅有個體數學能力的問題,還牽連其他許多因素。結合前面的分析以及多年的教學經驗,關于高職學生數學學習障礙的積極對策做如下探討。
結合高職教育特點、教學實際找準定位。高等職業(yè)教育是培養(yǎng)與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掌握本專業(yè)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從事實際工作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yè)能力,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高等數學作為一門高職教育的公共課必須堅持“必需、夠用”的原則,努力為實現這一目標服務。日本著名學者米山國藏曾經說過,“數學知識,若不用,一兩年即忘。受益終身,深深銘刻的是數學精神、數學的思維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問題的著眼點等”。用人單位多次直白地向我們說明,基本的專業(yè)技能你們校方一定會教,而有些技能你們也教不了,沒有條件教,所以更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潛力。所以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和種種教學實際,我們應該將“高等數學”這門課程打造成為一門基礎課、工具課、文化課和素質課。讓學生掌握高等數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結論、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具備一定的運算能力,學會理性地看待問題并解決問題,全面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學生的職業(yè)能力提升、素質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實現這一目標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奔蚧教學內容,專注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教學,將數學思想與方法滲透到整個教學內容中,注重學生理性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2鋇化繁瑣的數學理論證明,多從生活實際出發(fā),組織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教學內容進行闡釋,鍛煉學生基本的思維能力。
3貝罅砍涫瞪活中的實例以及專業(yè)中的實例,利用學生的“功利”思想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切實體會數學的作用與樂趣。
4弊⒅毓程評價,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積極的評價態(tài)度,教學過程以及教學評價力求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總之,要克服學生學習數學的各種障礙,廣大教師必須洞悉高職教學規(guī)律,明確高職教育培養(yǎng)目標;著眼于教學實際,找準課程定位;堅持教書育人的宗旨,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探索與實踐,不斷發(fā)掘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我相信,我們一定可以克服困難,實現教學突破,適應現代的教學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保證教育教學質量,培養(yǎng)出一批批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永斌。職高生數學學習的障礙分析及對策[J]。職業(yè)教育,2007。
[2]龍琪。談教學反思的操作策略[J]。教育藝術,2008。
[3]馬云鵬,張春莉。數學教育評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