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秋玉
語文教學離不開朗讀,它是學生學習語文、了解語文的必然之路,也是語文老師進行教學的重要法寶。
一、“說話”與“朗讀”之異
“說話”的詳解有好幾種:1.用語言表達意思;發(fā)表見解。2.閑談。3.說理;交涉。4.指責;非議。5.泛指議論,評說……可見不能簡單的理解我們平時的說話。有的人不管喜怒哀樂,都是一種語氣;有的人不管什么時候,他總是那么激動。所以不能簡單認為“朗讀就像說話”。朗讀,是把書面語言轉化為發(fā)音規(guī)范的有聲語言的再創(chuàng)作活動?!皶x百遍,其義自見”,朗讀就是出之于口,入之于心,是課文學習中從字詞段到篇,從文字到語音、語義,從表層意思到潛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實際上朗讀是對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造。所以教師應在課堂上讀起來,學生更應在課堂上讀起來,尤其是對那些富于情韻、語言優(yōu)美、瑯瑯上口的作品,或朗讀,或吟誦,或吟唱,或記背,在這樣的活動中能積累名言佳句,體驗藝術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養(yǎng)成高雅氣質(zhì)。教學時,要留有充分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而朗讀教學更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不能簡單認為“朗讀就像說話”,朗讀教學應體現(xiàn)在如下方面:
1.朗讀時目標要明確、具體。朗讀不是亂讀、濫讀。有的教師把朗讀當作課堂教學的一種簡單過渡。學生朗讀前,教師沒有給學生一定的任務和要求。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沒有認真聽,忙著板書或自己思考著下一個教學步驟,對于學生的朗讀情況自然就心中無數(shù)了,更談不上對剛才的朗讀情況指出是與非,這只是一種放羊式的無所收獲的朗讀。朗讀前應給學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學生初讀前,教師可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準句讀,讀通讀順課文。也可設計幾個簡單的思考題,讓學生有目的地去朗讀,在讀中感知課文內(nèi)容。問題如:這篇課文寫了哪幾件事或哪幾個人?文章寫了哪幾個場面?文章的線索或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等等。對于美讀,不僅應要求學生讀準語音、節(jié)奏和語調(diào),還應要求學生讀出感情,讀出語言氣勢,并把握朗讀的速度,從而達到聲情并茂的程度。這樣,學生才能進入語境,體驗文章的語言美和情感美。對于分角色朗讀,應要求學生讀出人物的個性??傊?,要留足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
2.朗讀時方法要靈活、多樣。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不一而足,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為能準確指導學生朗讀、點燃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訓練,教師可以借助于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如齊讀、一個接一個讀、對讀、分角色讀、賽讀、表演朗讀等等。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采取分角色朗讀,如《黃鶴樓送別》中的李白與孟浩然的對話;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但要慎用齊讀,齊讀雖能造聲勢、烘氣氛,但也可能產(chǎn)生“濫竽充數(shù)”和唱讀的不良效果。
二、“說話”與“朗讀”之同
當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朗讀要像說話那樣”是怎么提出來的呢?請看以下具體事例:
賈志敏老師在上一節(jié)全國性的公開課時遇到了這樣一個班級,不知道是因為緊張,還是因為學生讀書本來就容易唱讀。賈老師上課那天的學生讀書時唱得相當?shù)摹皠勇牎?。作為一個在下邊聽課的老師,聽著臺上的學生一個一個地唱著讀書,我心急如焚。賈老師幾乎將全班同學都叫來讀了,可是真正讀得符合朗讀要求的也就只有兩三個孩子??墒琴Z老師卻不急不躁,一有需要朗讀的地方便讓全班大多數(shù)孩子站起來一個個地讀,賈老師來到讀書學生的座位面前仔細傾聽。每當有讀得不標準的地方,賈老師一個一個地糾正,這樣的耐心,真讓人佩服!單獨一個課題——“童話”,就讓全班孩子試了個遍。叫個別學生先讀,不標準的自己示范讀,再讓學生讀,直到學生有朗讀味了為止。在場聽課的“我們”,無不為之感動,無不為之震憾?!昂⒆觽?,讀書就像說話一樣,你平常怎么說,書就怎么讀,一點也不難?!辟Z老師語眾心長地告誡道。
看了以上例子,我們是不是應該把“朗讀就像說話那樣”改成“讀書就像說話那樣”更準確些呢?據(jù)以上例子,我們不難理解,這種說法是針對一些唱讀的讀法,不知道如何停頓的讀法而提出來的,而不能一概而論,誤解或淺解了“朗讀就像說話”的說法。
三、“說話”與“朗讀”之思
經(jīng)過翻閱資料,不斷聽評課,自我詮釋,“說話”與“朗讀”留給我們語文老師更多的思考,一個人說話能力很強,但不能表示他就一定能朗讀好課文,反之,一個能有感情朗讀課文的人,也不能確定他的說話能力強。
總之,只要我們教師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精心地指導學生朗讀,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使師生的朗讀具有聲情并茂的節(jié)奏,和諧婉轉的韻律,呈現(xiàn)出作品的聲音美、神韻美,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