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蓮 冉曉麗
摘要:對外漢語視聽說課能為留學生提供真實的交際語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自如的環(huán)境下學習語言知識,操練語言技能?!拔㈦娪啊弊鳛樾聲r代背景下的傳播媒介,能在短時間內(nèi)宣傳社會主流意識、傳播中國文化,從而讓留學生更立體地認識中國人的生存情況。引進“微電影”進行對外漢語視聽說教學具有極大的可行性。
關鍵詞:對外漢語視聽說教學 微電影 可行性
一、實施對外漢語視聽說教學的必要性
(一)留學生學習目的需求
對外漢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漢語學習者的漢語知識能力、漢語應用能力及漢語交際能力。對絕大部分的語言進修生而言,培養(yǎng)漢語交際能力尤其是漢語口語交際能力是他們學習語言最主要的目的。以義烏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的留學生為例,絕大部分留學生進校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開展連貫的言語交際活動,能在現(xiàn)實語境中靈活自如地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投入到真實的語境中,這樣的交際主要體現(xiàn)在口語交際當中。只有極少數(shù)留學生以學習專業(yè)知識或者研究漢語本身為目的而學習漢語。
(二)留學生自身背景的需要
漢語多為留學生的第二、第三甚至第四外語,這些留學生多為成年人,其身心成熟,一般活動能力強且見聞廣博,受教育背景、文化背景、跨文化意識等因素的影響水平參差不齊,這一特殊的語言教學受眾要求教師在進行語言教學時應避免實踐活動內(nèi)容的簡單化、幼稚化。任何教材都不可能完全適應全部的語言學習者,這勢必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除了遵循教材的編排原則循序漸進地推進語言教學外,還要結合時代背景以及當下的生活方式,將留學生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語言點融入課堂教學中。這樣做一方面擴充了語言知識范圍,增強了語言課的生動性,另一方面也可為留學生更快地了解他們生活的現(xiàn)實語境奠定基礎。
(三)視聽說教學具有特殊的優(yōu)越性
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做過一個關于人類獲取信息來源的心理實驗。他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源于視覺,11%來源于聽覺,還有3.5%來源于嗅覺,1.5%來源于觸覺,1%來自味覺。視聽說課有效地發(fā)揮了學習者借由視覺和聽覺進行語言學習的優(yōu)勢,有助于培養(yǎng)聽、說、讀、寫的言語技能,在排除母語和文字作為中介的基礎上將語言和情境相結合,并能在語言技能的訓練中有效地掌控常用詞匯和結構,有利于記憶和鞏固。此外,借用多媒體手段開展視聽說教學,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將語言點結合現(xiàn)實語境進行教學,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習難度,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yǎng)留學生的漢語交際能力。
二、引進“微電影”進行對外漢語視聽說教學的可行性
(一)“微電影”的特殊性決定引進“微電影”進行視聽說教學的可行性
“微電影”是繼微博、微小說之后,又一在網(wǎng)絡上迅速流行起來的“微”家族成員。其播放時間只有30秒到10分鐘,最長不超過30分鐘,主要在電腦、手機等媒介上放映和傳播。雖然“微電影”產(chǎn)生之初是商家為了宣傳自己的產(chǎn)品而進行的一種廣告創(chuàng)作,但創(chuàng)意和時代性是迄今任何一套對外漢語視聽說教材都難以企及的。隨著“微電影”事業(yè)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創(chuàng)作者投入到“微電影”創(chuàng)作中,內(nèi)容日益豐富,表現(xiàn)手法多樣又極具創(chuàng)意。將“微電影”有選擇地引進對外漢語教學中,一方面滿足了留學生在學習漢語時對語言素材多樣性的要求,極大地調動了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其精簡的故事情節(jié)、簡單明了的對白設計,便于留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更好地理解電影內(nèi)容,從而增進留學生對中國文化意識的了解。
(二)“微電影”的短時性、話題的時代性、內(nèi)容的豐富性、情節(jié)與對白的精煉性,為視聽說教學的設計提供了可能
外國留學生的漢語課每課時為40~50分鐘,一門課每天有兩課時,即80~100分鐘。如何有效地幫助學生在短短的80~100分鐘時間里,引入新的語言點、新的話題內(nèi)容,并對相關知識進行講解練習,是每一節(jié)課的設計核心。沿用此前視聽說課的教學經(jīng)驗,即引入動畫片和電影,與微電影相比,大致呈現(xiàn)為下表:
表1:微電影、動畫片、普通電影、歌曲對比分析表
特點
名稱 時長(分鐘) 話題特點 受眾 人物角色 故事情節(jié)
微電影 0.5~30 廣泛、時代性強 成人、兒童 相對簡單 簡單、完整
動畫片 20~35 兒童性 兒童、青少年 相對簡單 簡單、完整
普通電影 80~120 廣泛、時代性強 成人為主 復雜 復雜、完整
歌曲 3~6 愛情為主 成人 無 無
由上表可知,微電影在時長、話題性、受眾、故事情節(jié)等方面相較于電影、動畫片及歌曲在引進其進行對外漢語教學時有自己的優(yōu)越性,集中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微電影的短時性在課堂設計方面顯示出其靈活性。
按照一個課時40~50分鐘設計,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需包括課堂引入、生詞講解、語法講解、課文內(nèi)容講解及操練、相關話題及語法結構操練、檢查和復習、總結歸納和布置作業(yè)等環(huán)節(jié)。在具體的對外漢語教學中,又細分為綜合課和專項技能課。綜合課是傳授知識和規(guī)則,核心任務是技能的訓練,是對聽、說、讀、寫的各項技能的訓練。對外漢語視聽說教學則是專項技能課的代表,即著重訓練學習者的聽說能力,通過對聽與說的技能項目進行訓練逐步實現(xiàn)對相關技能項目的組合訓練。如“聽”包括對整個微電影的對話的大意及詞的把握,在聽的基礎上理解交談者的對白目的和意圖。微電影只有短短0.5~30分鐘,因此在引入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時,另一方面它可以將一個微小的事件清晰完整地呈現(xiàn)在學習者眼前,結構緊湊,用時精簡,為學生宏觀把握微電影主旨提供基礎;一方面其短時性方便教師循環(huán)播放整個電影,自由截取學生不能看懂或聽懂的對話和畫面,實現(xiàn)即時性講解,為學生在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里掌握微電影中出現(xiàn)的生詞、語法結構提供了可能。
2.微電影話題的時代性和內(nèi)容的豐富性可以讓學生立體地了解中國立體的語言環(huán)境。
對外漢語教材種類繁多,但由于教材本身受人力、物力的限制,無法迅速實現(xiàn)與現(xiàn)實語言環(huán)境的直接溝通。而微電影在這一方面凸顯了其優(yōu)越性,如《因為,所以》只有短短的10分鐘,就將一個患了孤獨癥的孩子和他父親傾注在他身上的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幸福59厘米》給人們提供了要愛情還是要優(yōu)質生活的思考;《老男孩》講述了“80后”的一代人滿懷心酸的過去與現(xiàn)狀,啟示人們不要忘記夢想;微電影系列《泡芙小姐》每集都圍繞一個作家女孩泡芙的日常生活展開,使泡芙小姐可以見證中國快節(jié)奏的都市生活。微電影的內(nèi)容隨著創(chuàng)作者日趨增多,所涉及的題材日益豐富??茖W而有針對性地選取微電影,可以提高漢語學習者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擴大教學范圍,豐富學習者的漢語體驗。
3.微電影情節(jié)與對白的簡短精煉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電影內(nèi)容,并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更為輕松地掌握所學的生詞和語法結構。
微電影由于受時間的限制,演員相對簡單、故事情節(jié)不繁復、人物對白及旁白的設計精簡而有針對性,都為引入對外漢語視聽說教學提供了便利。
三、以“微電影”開展對外漢語視聽說教學課的教學方法
如前文所述,視聽說課可以發(fā)揮學習者借由視覺和聽覺進行語言學習的優(yōu)勢,有效地培養(yǎng)聽、說、讀、寫的言語技能,在排除母語和文字作為中介的基礎上將語言和情境相結合,并能在語言技能的訓練中有效地掌握常用詞匯和結構,有利于學習者記憶和鞏固。將微電影引進對外漢語課堂教學,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教學設計:
第一,將微電影作為一門獨立的視聽說課進行設計,采取“話題引入→生詞講解→觀看微電影→微電影內(nèi)容處理→相關話題拓展→語法結構操練”這一教學模式。所選取的微電影應有鮮明的主題,在進行整個教學活動時,先引入話題,引起漢語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生詞是學習者對所學目的語進行綜合理解的障礙,因此在觀看微電影之前,講解生詞有利于學生看懂微電影。將生詞放入微電影的現(xiàn)實情境中,能使學習者較為精確地理解詞義;將微電影中的臺詞分解,結合漢語語法結構進行操練,便于學習者靈活掌握;陳述微電影的內(nèi)容可以鍛煉漢語學習者的口語應用能力;視聽說教學并不是單純將話題局限于電影,在教學設計上可以將與之相關的話題進行拓展,讓每個學習者都能積極參與,勇于抒發(fā)己見。
第二,由于微電影具有短時性和鮮明的時代性,可以將微電影作為課堂的輔助工具。正由于微電影的短時性,將微電影引進課堂并不會占用過多的時間,并且在放映環(huán)節(jié)上具有靈活性,如可將微電影作為話題引入教學環(huán)節(jié),將微電影的話題內(nèi)容有效結合課程內(nèi)容,幫助學習者更快地進入課程學習的環(huán)境。比如在學習《初級綜合Ⅱ》第6課《我這里一切都好》時,可在上課前5分鐘給學生播放微電影《看球記》。該片講述了一個父親帶兒子看球,忘記帶球票最終讓兒子爬上自己的肩膀用鏡頭記錄進球精彩一刻的故事。時長只有短短5分鐘,但人物形象卻非常飽滿,無論是愛子心切的父親,還是巧舌如簧的小騙子,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詼諧幽默的語言中展現(xiàn)的濃濃父子情也頗為感人。這些特點都可以讓學習者更快融入到父子情以及母子情這一氛圍中,便于學習者掌握所學課文的情感基調。除此以外,也可以將微電影作為課文相關話題的拓展環(huán)節(jié),給學習者提供話題拓展的語境及思維擴散的有效空間。比如在學習《初級綜合Ⅱ》第17課《約會》這篇課文時,可以在講完課文內(nèi)容及語言點后,給學生播放《幸福59厘米》,以微電影為引子,引導學生討論在生活中是選擇愛情還是選擇優(yōu)質的生活,這就為這一篇課文的課后延伸提供了很好的題材。
由此可見,引進微電影進行對外漢語視聽說教學,將語言放在活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圖文結合、影像與聽說結合,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習的學習難度,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有利于知識的理解、記憶和鞏固。同時,學生在具有時代性、現(xiàn)實性極強的微電影中也立體地感受到中國文化語境。與此同時,引進微電影進行漢語視聽說教學也存在一定的困難,比如微電影數(shù)量眾多,如何挑選優(yōu)質的微電影;如何將微電影有效地結合教學設計;如何讓微電影教學呈現(xiàn)系統(tǒng)性;如何避免所選的微電影語言過于生硬、過于隨意等等都是今后需要努力探索的一個方向。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資助[Y201225936]。)
參考文獻:
[1]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2]王芳.加強英語視聽說課程建設的探討[J].廣州大學學報,2001,
(6).
[3]杜鳳秋,白根元,張艷紅.關于實施視聽說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2).
[4]周渡.利用網(wǎng)絡情境輔助對外漢語教學的可行性分析[J].社會科
學家,2011,(10).
[5]雷衍.制約視聽說課任務的若干因素[J].益陽師專學報,1990,
(2).
[6]陳杰.獨立學院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的研究[J].外語交流,2011,
(10).
(王惠蓮冉曉麗 浙江義烏義烏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 3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