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亮
〔關鍵詞〕 新課改;學案;編寫;使
用
〔中圖分類號〕 G423.0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12—0042—01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很多教師都在日常教學中嘗試編寫學案,并用于自己的教學活動中。那么在編寫學案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在教學活動中又該怎樣合理使用學案呢?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編寫和使用學案的一些體會。
一、學案的基本要素
學案可以分為新授課學案和復習課學案。由于種類不同,編寫體例也應有所區(qū)別。一般來說,學案應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導學目標。根據(jù)學案預設的內容確定合理的導學目標,只需陳述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這樣做可以讓學生掌握本節(jié)課的內容,從而更好地聽課。
2.導學過程。編制導學過程時,要依據(jù)教學內容,按一個個知識點編制,讓學生根據(jù)學案內容一步步往下預習。如需要看書的話,則注明頁碼,提高學生預習效率。編寫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將學案與手寫教案結合,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3.課堂鞏固練習。圍繞導學內容設計一些基礎題,以鞏固知識點,題型以選擇、填空為主。難度則以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掌握為主。
4.課后拓展練習。應有針對性地根據(jù)教材內容精選習題,題型可多樣化,但不應出現(xiàn)偏、怪題,時間20分鐘。同時體現(xiàn)分層布置,基礎與鞏固題所有同學都做,而提高題和拓展延伸題則留給學有余力的同學做。
二、學案編寫的原則
1.切忌以“教”為主,要突出“學”。教案的著眼點在于教師“講什么”和“如何講”,它是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的是“教”,而學案的著眼點則在于學生“學什么”和“如何學”,它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的是“學”。編寫學案要求教師有創(chuàng)新精神,提出的問題要從課程標準出發(fā),但又不拘泥于標準,要幫助學生突破常規(guī)思維的局限,有效挖掘學生的潛能。
2.切忌“一刀切”,要分層編寫。學案編寫應體現(xiàn)教師對全體學生的幫助輔導,要讓優(yōu)等生看到挑戰(zhàn),中等生看到激勵,學困生看到鼓勵。要讓每一個學生能參與教學并學有所得,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獨立學習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學生都有一個積極健康的學習心態(tài)。所以,教師在編寫學案時必須基于全體學生,既要為全體學生的發(fā)展與提高而編寫,又要能讓每一位同學在通過他們的合作探究學習后都有所提高。我們應該依據(jù)“三維目標”分層而設,使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實現(xiàn)“三維目標”的前提下彰顯出自己的個性,決不能采取“一刀切”。
3.切忌目標過高,要準確把握學情。學案的編寫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問題的設計要有梯度,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學習目標不能過高。有的老師在編寫時往往不考慮學情,制訂的學習目標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情況,長期這樣下去,必將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所以,編寫學案必須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實事求是,逐步提高。
4.杜絕個人英雄主義,注重小組合作。在學案的編寫過程中,應先分工后由部分教師個人編寫。在編制之前學科組所有成員集體討論,每節(jié)由一人主筆,其他人提供意見和建議,使用時,由最早使用的教師再反饋意見。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老師們的集體智慧,最大限度利用教師資源。
三、學案的使用
1.教師要認真準備課前學案。雖然學案是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但老師們在一起備課時,是站在全體學生的角度去考慮的,并沒有考慮到每個教師所帶班級學生的特殊性,這樣的學案也許并不適合自己的學生。因此,教師在拿到學案后,還要充分考慮如何使學案適合自己的學生,必要時略作改動,從而形成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個性化學案。
2.以學生互動為主,應適時引導。在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為核心,突出學生在獲得知識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以學習的內容為中心,根據(jù)學案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應適時介入討論或指導、點評,并從創(chuàng)新、求異、實用等方面加以引導,給予正面鼓勵。一些在課堂上沒能解決的復雜問題可留到課后繼續(xù)討論。但一定要控制好學生的自由度,宏觀地把握好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分”與“合”,適當體現(xiàn)出教師的“導”。
3.加強課后輔導。教師應在認真批改學案的基礎上分析總結學生的疑問,及時為學生排疑解難,并且還要讓學生及時更正,學會舉一反三,做到靈活變通。如果問題較多,第二天可專門設計一節(jié)習題課來解決。
編輯:張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