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文成
近些年大豆的種植面積一直居高不下。由于大面積耕地多年連續(xù)種植大豆同一種作物,導致以取食大豆根、莖、葉為主的害蟲的蟲口密度逐年加大;而且近幾年全球氣候變暖,害蟲的越冬基數(shù)較大,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才能將蟲口密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以保證大豆的正常發(fā)育。要及時地消滅害蟲,控制害蟲的發(fā)生趨勢,防止其大發(fā)生,就要掌握害蟲的生活習性與發(fā)生特點,以便及時用藥。
1、蠐螬
發(fā)生特點:蠐螬頭部呈赤褐色,有光澤,身體乳白色,多呈現(xiàn)向內卷曲狀。2年繁殖1代,以幼蟲或成蟲在土中越冬。在5月中下旬出現(xiàn),6月中旬是為害盛期。成蟲(東北大黑金龜子)晝伏夜出,有較強的趨光性,主要取食大豆葉片。幼蟲主要為害玉米、大豆的根部,造成缺口,致使植株根系不能正常生長。
防治措施:防治蠐螬用藥,必須在播種時,隨種子一起下地。若等出苗后發(fā)現(xiàn)植株被害時用藥液灌根,已無濟于事。具體措施:一是用50%辛硫磷500g加20kg水,用噴霧器均勻地噴到200kg大豆種子上面,邊噴邊翻動,然后堆起來用塑料布蓋上,悶種4h,放在背陰通風處晾至8成干播種。二是用35%多克福大豆種衣劑拌種,不要用生物種衣劑。三是用3%辛硫磷顆粒劑隨種子一起下地。
2、地老虎
發(fā)生特點:地老虎為地下害蟲。在北安市危害農作物的地老虎主要有白邊地老虎和小地老虎,以小地老虎居多。小地老虎成蟲為灰褐色蛾子,前翅狹小,有一黑色腎形斑;幼蟲黃褐色至暗褐色,圓形。幼蟲在5月份開始為害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將植株近地表根部咬斷。在低洼地等土壤濕度較大的地塊,發(fā)生為害較重。
防治措施:
(1)農業(yè)防治。早春鏟除田邊地頭的雜草,能消滅一部分卵和幼蟲。秋翻秋耙,可以消滅大量的幼蟲和蛹。
(2)藥劑防治。一是用鮮草做毒鉺誘殺,用90%敵百蟲配成200倍液,噴到切碎的鮮草或菜葉上拌均勻,在傍晚時,撒在壟溝或壟臺上。這種方法適用于發(fā)生面積較小的地塊。二是做毒土。用75%辛硫磷配制300倍液,噴在細土上拌均勻,撒在壟臺苗眼附近。三是噴霧。用75%辛硫磷配制1000倍液,在傍晚時進行地面噴灑。
3、大豆根腐病
癥狀識別:從幼苗到成株期均可發(fā)病,主要被害部位為主根,一般初發(fā)病斑為褐色至黑褐色小斑點,以后迅速擴大呈梭形、長條形、不規(guī)則形大斑,病重時整個主根變?yōu)榧t褐色或黑褐色,皮層腐爛呈潰瘍狀,病部細縊,有的凹陷,重病株側根和須根脫落使主根變成禿根。一般根部受害,病株地上部長勢很弱,葉片黃而瘦小,植株矮化,分枝少,重者可死亡;輕者雖可繼續(xù)生長,但葉片變黃以至提早脫落,結莢少,粒小,產量低。
防治方法:
農業(yè)措施。①合理輪作換茬。與禾本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②加強田間管理。進行深翻,合理中耕培土,及時排除田間積水,改善土壤通氣條件。③增施肥料。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藥劑防治。①種子處理。可用種子量0.5%的50%多福合劑或種子量0.3%的50%多菌靈拌種。②在大豆生長期發(fā)病時,用菌克毒克260~300倍液900~1200mL/hm2加300~500倍液小葉敵600mL/hm2葉面噴灑。
4、草地螟
發(fā)生特點:草地螟為遷移性害蟲。成蟲灰褐色,翅中央近前緣處有一淡黃斑,翅外緣有一黃白色條級。幼蟲體為灰綠色,頭墨色有白斑。1年發(fā)生2~3代。草地螟成蟲有較強的趨光性。主要以幼蟲為害小麥、玉米、大豆。
防治措施:
(1)農業(yè)防治。及時鏟趟,除去田間與周邊的雜草,特別是灰菜。因為草地螟在春天以雜草,特別是灰菜作為中間寄主,然后轉向田間為害大豆。
(2)藥劑防治。噴藥防治幼蟲時,一定要在3齡以前噴藥。藥劑可用5%銳勁特1000倍液,或20%大抄殺1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
5、大豆根絨粉蚧
發(fā)生特點:大豆根絨粉蚧成蟲體長3.5~4.0mm,橢圓形,體表面附生白色長絨,因而具有抗藥性。剛孵化的若蟲為黃色,然后變?yōu)榧t色,體長不足1mm。腹部末端有2條較長的蠟毛。1年發(fā)生3代,以卵囊附著在大豆根莖部越冬。蟲體較小,很難看清蟲態(tài)特征。
大豆根絨粉蚧以成蟲、若蟲刺吸大豆莖部及葉片。受害植株矮小,葉片干枯,不能正常生長發(fā)育。大豆出土前,在薊菜、稗草上就發(fā)現(xiàn)有大量的大豆根絨粉蚧若蟲
防治措施:大豆根絨粉蚧發(fā)生時間較早,因大豆根絨粉蚧為刺吸式口器,所以在噴藥防治時,應用具有內吸及觸殺作用的農藥,可選用20%大抄殺、25%酷殺、20%蚜蟲凈。
(作者單位:155802黑龍江省友誼農場二分場五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