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榮
當今,新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怎樣把新課程理念運用到教學當中,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教師們都在積極地探索著。我校教師在校領導的帶領下多次去外地學習,覺得“講學案”的教學形式令人耳目一新?!爸v學案”是集教案、學案、筆記、作業(yè)和復習資料于一體的師生共用的教學文本,是“教學合一”的載體。這種教學形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體現(xiàn)新課改的理念?;貋砗髮W校就組織老師進行討論學習,很快把這種教學模式運用到了實際教學中。
在語文課堂上經(jīng)過兩個學期的教學實踐,我也深刻地體會到了“講學案”教學形式的諸多魅力。
第一,目標具體明確?!爸v學案”把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都確定下來,讓學生懂得每節(jié)課具體干什么,還把每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分成若干知識點,以問答題和當堂反饋的形式出現(xiàn)。上課時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迅速進入思考狀態(tài),克服了聽課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學生開始有的放矢地學習。教師設計的反饋訓練題可以及時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利于學生鞏固知識、查漏補缺、糾正錯誤。一堂課下來,學生對學到的知識點了然于胸,感覺學習簡單實在,易于把握,很有成就感。
第二,注重培養(yǎng)學生能力。“講學案”需要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去思考,培養(yǎng)了其主動學習的能力;課堂上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具備了合作探究的意識;學生探究的結果要上臺展示、講解,也鍛煉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時間長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每節(jié)課很多學生都能面對大家侃侃而談,頗有“小老師”的風范。
第三,提高了教學效率。課堂上,運用“講學案”進行教學,教師講的少了,寫的少了,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加快了教學進度,增加了課堂容量,提高了教學效率,課堂教學緊湊有序,教師也有充裕的時間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并指導修正。
“講學案”雖然有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但筆者認為真正使用好“講學案”卻并非易事。有時,盲目模仿會流于形式,效果適得其反。在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存在如下問題:
一是教師忽視課堂講授。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滿堂灌”,是教學過程中的主宰。而在“講學案”教學的形式中 ,學生暢所欲言、熱熱鬧鬧,積極性是充分調(diào)動起來了,老師呢?有時卻進入了認識上的誤區(qū),不敢再像原來一樣不厭其煩地教導了,而是能少講則少講,能不講則不講,退居幕后,扮演一個默默無聲的旁觀者,認為這樣才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殊不知這樣卻把老師應有的主導性扔在一邊了。
二是課堂人情味減弱。語文不同于其他學科,課本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把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詩文分割成一個一個的小問題,有時勢必影響理解和欣賞的連貫性、整體性,削弱作者、教師和學生間“感情場”的構建與共鳴,不能充分感受詩文的意蘊,也不能充分體現(xiàn)審美和情感的熏陶作用。教師如果不加以引導,一堂課下來,學生只是抓住文章的某些局部做些小練習,好好的一篇文章只會在學生腦海中留下干巴巴的、支離破碎的印象,學習反而機械化了。
三是認知缺乏深度和廣度。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認知水平是有限的。單靠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缺少老師必要、適時的引導,學生的思維就只能流于淺層;只讓學生誦讀和感悟而沒有教師的品析和點撥,學生的理解勢必缺少深度和廣度。尤其是學習意味雋永、意蘊含蓄的詩文,如《再別康橋》《陋室銘》等,學生對作者的表達方式、思想情懷是無法深入領悟的。缺少教師的指引,學生的認識水平就無法得到提高。
那么,怎樣合理使用“講學案”,既充分發(fā)揮“講學案”的優(yōu)勢,又避免流于形式呢?筆者認為除了精心設計“講學案”,注重文章的整體性、連貫性外,還要注意以下兩點:
首先,教師要精要講解。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而一定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尊重學科特點,結合學生水平適時地講解,不能輕視課堂講授。具體來說,可以課初創(chuàng)設情境,以“講”引起興趣,以“講”明確方向;課中適時點撥,以“講”突出重點,以“講”突破難點;課終總結也要講,“講”中挖掘深度,“講”中拓展廣度,“講”中形成整體認知,“講”中提升認知水平。
其次,形式要豐富多彩。運用“講學案”教學,只是要求教學過程中以“講學案”為主,但不能排除其他形式。俗話說“教無定法”,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并非無論何時何地都適合使用“講學案”。語文課本中的每篇課文都是完整獨立的文章,都有其一定的情境和氛圍,“文以載道”“詩以言志”。語文教學重要的是渲染課堂氣氛,營造和文章內(nèi)容一致的情感氛圍,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體味文章的內(nèi)涵和魅力。在教學過程中,“講學案”還可以配合音樂、圖片、視頻等教學手段進行,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充分體現(xiàn)語文學習的魅力,使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責 編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