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鳳云 王 冬
[摘要]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習的效率及提升他們的素質(zhì),我們通過課堂實踐的形式,將教育心理學中的學習遷移理論與計算機教學進行整合。本文探討學習遷移理論對于計算機課程教學的指導意義,總結了促進計算機教學中產(chǎn)生學習正遷移的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正遷移;負遷移;計算機教學
[中圖分類號]TP719.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2)02 — 0184 — 02
一、學習遷移的概念和意義
教育心理學把“掌握某些經(jīng)驗和學習的結果會對以后進行的其它學習產(chǎn)生影響”的現(xiàn)象稱為“學習的遷移”,簡稱遷移,是人類學習過程中的普遍現(xiàn)象。通常,學生的學習是有計劃和有系統(tǒng)的過程,新的學習總是以原有的學習為基礎,原有的學習可能促進也可能干擾后繼的學習,同時新的學習過程及結果又會對學習者原有的知識技能、學習策略、品德和態(tài)度產(chǎn)生影響。從遷移所能產(chǎn)生的影響效果來看,遷移可以劃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正遷移是指一種經(jīng)驗的獲得對另一種學習起促進作用,例如:掌握了Excel的If函數(shù)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學習計算機高級語言的選擇分支結構。負遷移是指一種經(jīng)驗的獲得對另一種學習起干擾或阻礙作用,例如:VB中允許 “變量隱式聲明”,即變量不經(jīng)過聲明就可以使用,則可能干擾了學生對C語言變量聲明的學習。許多教育工作者所說的“為遷移而教”實際上就是指正遷移在教學中的應用。
將計算機教學與學習遷移理論進行整合有著以下意義:(1)有利于教師把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的經(jīng)驗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去。(2)有利于教師組織教學內(nèi)容、選擇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3)有利于學習者將習得經(jīng)驗加以概括化和系統(tǒng)化,并應用于不同的實際情境,解決學習和工作中的各種問題。〔1-3〕
二、遷移的本質(zhì)及其影響因素
教育心理學家歷來都非常重視學習遷移現(xiàn)象,他們從不同的理論基礎出發(fā)對遷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對遷移的本質(zhì)、基本過程以及影響遷移的條件等諸方面都進行了研究和解釋,從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學習遷移理論,如:形式訓練說、相同元素說、概括化理論、關系轉換說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許多認知心理學家深入到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對遷移現(xiàn)象進行研究。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在有意義接受學習的基礎上,對認知結構及其影響學習遷移的主要變量進行了長期的研究。
奧蘇貝爾認為,學習者認知結構的三個變量對學習遷移會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變量1即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是否具有可以用來同化新知識的觀念,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的概括程度越高、包容程度越廣,就越容易同化新知識,亦即越有利于遷移。變量2即在學習新的任務前,學習者的原有知識與要學習的新知識之間的異同是否能清晰分辨,如果原有知識按一定的結構、分層次地嚴密組織好,則在遇到新的學習任務時,不僅能迅速在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找到新知識的鞏固點,而且也易于辨別新舊知識的異同。變量3是原有認知結構的鞏固性,原有認知結構越鞏固,越有利于促進新的學習,如果原有的知識本身不鞏固,則在學習新知識時不但不會產(chǎn)生正遷移,反而可能產(chǎn)生負遷移?!?-2〕
因此,在計算機教學的每一個過程,都應考慮認知結構的構成狀況及認知結構變量的特點,充分考慮影響學習遷移的各種因素。首先,影響學習遷移的學習者內(nèi)部因素有:(1)具有有意義學習的心向,即積極主動地把新舊知識加以聯(lián)系的傾向性;(2)認知結構中具有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知識基礎,而這些知識基礎又提供了與新知識相聯(lián)系的可能性,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就特別強調(diào)對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他認為所掌握的內(nèi)容越概括基本、越概括,則對新情況、新問題的適應越廣,也就越能產(chǎn)生廣泛的遷移。其次,影響學習遷移的外部因素有:(1)要學習的材料本身應具有邏輯意義,它應在人類學習能力的范圍之內(nèi)。當學習材料組織得有意義,認知結構也具備適當?shù)挠^念,學習材料就對學習者構成了潛在的意義,當學習者具有相應的學習心向時,這種潛在的意義就變成了現(xiàn)實,最終實現(xiàn)了知識的學習;(2)有關學習遷移的許多研究都表明,兩種學習材料在客觀上的某些共同點是實現(xiàn)遷移的必要條件,通過共同因素促進遷移一般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3、教學方法、形式應隨教學內(nèi)容、環(huán)境的不同而不斷改進?!?-5〕
三、學習遷移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
1.確立合理的教學目標,加強基礎理論的教學
確立明確、具體和系統(tǒng)的教學目標是促進學習遷移的重要前提,可以使學生對與學習目標有關的已有知識形成聯(lián)想,即有一個先行組織者。由于任何學習都是在原有學習基礎上的連續(xù)、分步構建的過程,因此,某一單元或某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的確立必須從教學系統(tǒng)的這個整體出發(fā),為所要構建的學生心理結構這個整體服務。例如,非計算機相關專業(yè)的C語言教學,應該以實際應用作為最終目標,使學生在學習C語言之后,能夠編寫適用于本專業(yè)的應用軟件。而對于計算機相關專業(yè)的學生,由于他們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比較扎實,可以側重于講解C語言的編程技術及如何利用計算機軟硬件資源編寫系統(tǒng)軟件的基本知識,為后續(xù)的專業(yè)課程打基礎。
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jīng)指出“讓學生領會基本原理和方法,實現(xiàn)學習的遷移,應該是教育過程的核心” 〔1〕,學生掌握的知識越是基礎的,新知識和新問題的學習研究適應性就會越寬廣,產(chǎn)生學習遷移的范圍也更廣泛。例如,在學習《數(shù)據(jù)結構》這門課程時,C語言掌握的越好的學習者就越容易產(chǎn)生遷移,將C語言中的知識應用到數(shù)據(jù)結構的描述上來。因此,《數(shù)據(jù)結構》任課教師授課時,也要適當復習一些C語言知識,這樣有利于學習遷移的發(fā)生。
2.精選教材,合理編排教學內(nèi)容
在確立了合理的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就要科學選取教學材料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布魯納認為“不論我們選教什么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1〕,所謂學科的基本結構就是學科的基本原理,懂得學科的基本原理就可以使學科內(nèi)容更易于接受,也就可以得到更廣泛的遷移。根據(jù)以上要求,我們選擇教材時應該注意:1、應該把計算機學科中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科學成果作為教材的主要內(nèi)容。在此我們所說的科學成果,不僅僅是指學科的基本原理,它還應包括具有代表性的事實材料。2、在選擇教學內(nèi)容時,我們還要注意使用科學的最新成就來代替過時的材料,使之符合科學發(fā)展水平。3、精選教材要突出學習材料的共同因素,以及學習材料的應用價值,使之符合不同學生的實際要求。〔6〕
在選擇好教學內(nèi)容后,我們還要合理組織這些教學材料,其基本標準是:1、教材內(nèi)容的各構成要素應具有科學、合理的邏輯關系,能體現(xiàn)出事物的上下、并列、交叉等內(nèi)在關系;2、教材內(nèi)容的各構成要素應成為具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整體,既要防止嚴重脫節(jié),又要防止相互干擾或機械重復。例如,《計算機文化基礎》的教材順序一般是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操作系統(tǒng)、Word文字處理、Excel電子表格……,教師如果按照常規(guī)的講授方法,以教材順序講授,在講“計算機基礎知識”及“Windows操作系統(tǒng)”時,學習者往往還沒有對操作系統(tǒng)及其支持的應用軟件有實際的認識。在學習者的認知結構中,還不具備同化這些新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條件,教學效果往往不太理想,甚至會削弱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選擇先講漢字輸入法及Word文字處理,讓學生在接觸實際操作的基礎上產(chǎn)生學習需求,提高學習興趣。這樣一來,老師講授輕松自如,使教學效果得到了保證。
3.抓住事物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區(qū)分其共性和個性
在教學程序的設計過程中,首先要把學科中那些具有最大遷移價值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放在首位,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干。在此基礎上,再遵循從一般到個別、從整體到部分的原則組織下位結構的教學。同時要注意加強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以達到“綜合貫通”的目的。為此,在教學中我們一方面要注意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概括化的原理,培養(yǎng)和提高其概括總結能力,充分利用原理、原則的遷移。另一方面,在講解原理時,我們要枚舉各種變式,使學生在正確掌握其內(nèi)涵的基礎上能將之用到新情境中去解決問題。例如,計算機語言的算法是一樣的,不同的只是其語法和實現(xiàn)的手段,如果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某一門計算機語言,就很容易在學習另一門語言中產(chǎn)生學習遷移。又如,VB中各個控件具有很多相同的屬性,同時也有個別自身獨有的屬性,如窗體控件和標簽控件都具有caption、name、font等屬性,而文本框控件同樣有name、font等屬性,卻少了caption屬性,多出text屬性。通過比較共性和個性,可以避免新舊學習之間的干擾,有利于促進學習新知識時產(chǎn)生正遷移。
4.啟發(fā)學生概括總結所學內(nèi)容
學習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幾門課程的具體知識與技能,其根本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以便對后繼學習產(chǎn)生比較廣泛的一般性選擇。根據(jù)概括化理論,對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越有利于新情境中學習的遷移,因此,在計算機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意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概括化的原理,培養(yǎng)和提高其概括總結的能力,充分利用原理、原則的遷移,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在講解原理、原則時,要列舉具有概括性的例子,枚舉各種變式,幫助學生正確把握其內(nèi)涵和外延,使他們在遇到該原理、原則適用的新情境時,能準確運用原理、原則解決實際問題。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在計算機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把握好實踐性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只有自己親自動手操作才能增加感性認識,才能真正領會課堂上學習的新知識和基本的思維方法,從而避免負遷移的產(chǎn)生,實現(xiàn)將所學的原理、原則正遷移到計算機新知識的學習中去?!?〕
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實踐與教育心理學中學習遷移理論的整合,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改善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習的正遷移,避免或減少負遷移,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文化素質(zhì),并將課程整合的理論潛移默化地植入學生的腦海之中。初步的實踐證明,這種教育模式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如何在計算機教學中整合其它的教育心理學理論,還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81-120.
〔2〕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97-110.
〔3〕王金釗.淺析遷移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成人教育,2003,(03) :77.
〔4〕張志潔.計算機教學與教育心理學整合的探討〔J〕.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06,(06) :51-53.
〔5〕荊衛(wèi)東,陳桂芳.奧蘇貝爾理論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太原師范??茖W校學報,2001,(04) :13-15.
〔6〕李海兵.學習遷移理論在計算機語言教學中的應用〔J〕.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 (04) :97-98.
〔7〕曹敏志,呂會軍.計算機編程語言的教學策略〔J〕.遼寧師專學報,2004, (03) :64-66.
〔責任編輯:侯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