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美術鑒賞》課程中,有關人體作品的賞析是最讓教者犯難的教學內容,這主要體現在外國美術的鑒賞部分。從原始社會至現、當代的藝術作品中,包含了眾多的人體繪畫、雕塑作品。如若不講,教學目標無法達成;反之,一旦組織不好,學生又不配合,男生們起哄,女生們羞答答地低著頭,有時個別學生還會插上一些低俗語言,就會使課堂顯得極不嚴肅。在教學互動時,被指名發(fā)言的同學滿臉漲得通紅,什么也回答不出來……諸如此類的困惑,很多高中美術教師在一線教學中均有同感。的確,上這樣的課確實難以把握分寸,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學生接觸這方面的知識太少了。但是,如果我們美術教師做好充分的引領工作,那就會有利于知識的傳授,也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那么,我們如何做好人體作品賞析前的準備,以保障作品賞析的順利進行呢?筆者通過平時的教學實踐以為,不妨創(chuàng)設以下三種教學氛圍:
一、營造神圣課堂氛圍,奠定教學基礎
在平常的美術課堂教學中,我們總是竭盡所能和學生打成一片,充分營造一種熱鬧而寬松的師生互動情境,在這樣氣氛活躍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有了足夠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空間,他們的藝術鑒賞能力也隨之得到提升。而在進行人體作品的藝術鑒賞教學時則不同,無論是繪畫作品還是雕塑作品都是全裸的!而高中生的年齡段通常都是在16-18歲之間,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時段。雖然現在資訊發(fā)達,很多同學都通過各種渠道接觸到,但是在課堂上要男女同學直面賞析,還是多少會有些放不開的。這就需要教者通過自己的服飾、語言將學生領入情境,渲染一種神圣而略顯嚴肅的課堂氛圍。這樣,在一個非常正式而嚴肅的場合,在充滿了神圣圣潔的濃郁藝術氛圍中,學生沉浸其間,心靈獲得平靜,那些浮躁和散漫自然就消失殆盡了。
二、營造文化藝術氛圍,剖析作品內涵
任何美術作品都是時代的產物,都不能離開時代背景而獨立存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美術人體作品鑒賞時,就一定要注重對作品的時代背景和創(chuàng)作背景的剖析。
比如,我們在學習外國美術鑒賞第二課西方古典藝術的發(fā)源地---希臘、羅馬美術一課中,接觸到了大量的古希臘人體雕塑作品,尤其是運動中的男人體。有同學問為什么古希臘人在創(chuàng)作運動的人體雕塑時都是不穿衣服的,難道他們在進行運動的時候就是不穿衣服的嗎?這難道不有傷風化嗎?帶著這樣的疑問,教者引領學生回憶所學的歷史知識,甚至翻閱歷史課本來尋找古希臘的歷史背景、社會制度以及地理環(huán)境。學生們很快就發(fā)現了三個原因:一是古希臘人為了對外掠奪防御戰(zhàn)爭和他們賴以謀生的海上貿易,迫切需要體格強健的斗士,所以很早就重視體育運動,世界上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是在奧林匹亞村舉行的;二是古希臘男子在進行體育鍛煉的時候都是不穿衣服的,他們認為,健美有力的身體是最值得炫耀和展示的,這也為人體雕塑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無比優(yōu)越的條件;三是古希臘人篤信神靈,古希臘神話又崇尚“神人同形同性”,所以古希臘的人體雕塑比例準確、有血有肉、真實完美……了解這些背景后,學生再欣賞《擲鐵餅者》《拉奧孔》群雕時,紛紛對雕刻者對人體比例、肌肉組織走勢的把握處理贊不絕口;也明白了為什么被稱為“完美的化身”的“米洛斯的阿芙羅狄特”在現在的我們看來略顯健壯的緣由,而她那充分展示黃金分割的完美身材比例圖片又讓學生為之驚嘆,為之傾倒,此時的我們早已忘記了初欣賞全裸人體的害羞心理而全情投入了!
三、營造健康心理氛圍,提升道德修養(yǎng)
對于人體繪畫,雕塑作品的鑒賞,要真正能品味其深邃的內涵并感受其藝術魅力,除了剛剛談的兩個氛圍的營造之外,還需要來自學生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和藝術素養(yǎng)。
馬克思說過:“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yǎng)的人。”也就是我們每個人在鑒賞藝術作品時都應具有良好的健康的審美心態(tài),尤其是在鑒賞人體藝術作品時,只有營造出一種健康積極的心理情境,才可能真正感受到藝術世界的無窮魅力!
可是,當我們的學生已經欣賞并肯定了14-16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大師米開朗基羅那充滿力量感和真實感的具有精確人體比例的人體繪畫、雕塑作品《大衛(wèi)》形象,也接受了17世紀不遵守古典美術規(guī)則的巴洛克藝術的代表人魯本斯筆下的人體繪畫作品不論男女,肌肉強健、體力充沛、動作粗獷、富于肉感的藝術風格之后,再看法國著名后印象派畫家高更的《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里去?》這幅傳世佳作時,有些學生卻顯然很不以為然,甚至嗤之以鼻,有的同學認為高更作品中人體不真實,畫的不像;還有的同學不能理解,畫的內容明明是一幅生活場景,為什么里面的人物都不穿衣服,甚至覺得畫家的思想有些庸俗無聊……這時,教者首先肯定了學生嚴肅認真的賞析態(tài)度,然后巧妙地從高更創(chuàng)作這幅畫的背景入手,讓學生自己去了解法國畫家高更這樣一個偉大的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原來是因作品遭受巴黎文明人的嘲弄而使他遠離都市,長期生活在熱帶原生態(tài)的塔希提島上。面對那一群純真、樸實、自然的土著人,他們隨性的生活令畫家陶醉,于是畫家的人體作品充滿了孩童的純真和原始人的質樸氣質?!段覀儚哪睦飦恚课覀兪钦l?我們往哪里去?》這幅作品正如高更自己表達的:“……畫中有我在種種可怕環(huán)境中所體驗過的悲傷,我的眼睛看得多么真切,全都是生活本身……”當了解了這些之后,我再請同學們談感受時,有學生脫口而出“畫中那個雙手高舉、采摘水果的男人體就是畫家想掙脫重重束縛,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有學生恍然大悟,“原來生活在熱帶島嶼的土著人因為天氣熱本來就不穿衣服,所以,畫家只是真實地反映了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我現在覺得這樣的人體作品也挺美的”……正如高更自己也這樣說:“感動后才是理解?!蓖ㄟ^這樣的引領,學生的審美心態(tài)得到了健康積極的正面引領,審美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在賞析中學生們領悟到,在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中,人體美的表現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它既展示了人體自身的視覺美感,同時也傾注了藝術家們歌頌生命、追求美好、崇尚自然的創(chuàng)作情感,創(chuàng)作出了藝術家們眼中的人體藝術作品!
通過以上三重教學氛圍的創(chuàng)設,分別從主、客觀上巧妙解決了賞析人體藝術作品時師生所共同面臨的尷尬局面。當然,人體藝術作品的賞析除了教學氛圍的創(chuàng)設外,還要把它和色情、淫穢、性暴力等人體圖片區(qū)分開來。人體藝術作品是神圣的、是藝術家們傾注了極大的創(chuàng)作熱情的;而那些宣揚色情、暴力的人體圖片是為了追求某種感官刺激,庸俗、趣味低下的,使人頹廢的。教師在引領學生賞析的過程中,應通過有意識的培養(yǎng)讓學生樹立起健康積極的審美觀念,提高辨別是非、美丑的能力,全面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
(陳玫辰,江蘇省海安縣實驗中學,22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