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子
《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憑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和學習方法,自主探索,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在新課程理念背景下,預習不再是單純?yōu)檎莆罩R和技能而設置的學習活動,而是為了讓每一個孩子發(fā)展得更好。而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確實顧慮重重,他認為,預習了,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失去新奇感;預習了,學生了解了有關內容,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預習了,學生知道了知識的有關結論,接下來上課老師講什么?……需不需要預習,教師爭議頗多。在新課程實驗的背景下,怎樣看待預習?數(shù)學教學需要怎樣的預習?以下是我的一些觀點和做法,提出來與大家探討。
預習的作用在于,調動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為掌握新知識做好知識和心理方面的準備。熟悉一下老師要講的內容,找出疑點和難點,帶著問題聽課,使聽課更具針對性。
一、教師要樹立正確的預習觀
可以將預習觀分為傳統(tǒng)的和新的兩種。所謂傳統(tǒng)的預習觀就是課前能把課堂上將要學習的教材看一看,上課時能有效的聽老師講課。這種傳統(tǒng)的預習觀雖說有很多的缺點,但也有值得提倡的地方,至少它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
新的預習觀要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布置預習任務,要把預習看做是對課堂教學的準備。例如,查看家里的水電記錄;去超市購物時研究商品的折扣;計算銀行的利率等等。這可以說是新課程理念支配下的預習觀。這是學生帶著自身的經驗和背景來預習的,有著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而這些體驗和感受能使課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還能使數(shù)學和日常生活聯(lián)系的更緊密,讓學生不會只局限于教材。這樣的預習不僅完成了預習的任務,更重要的是在課堂上可能會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內容。如“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我課前布置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三角形,并思考它的科學根據(jù)。在列舉日常生活中三角形物體或有三角形面的物體時,學生列舉了校內外很多例子,十分豐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學生對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在實踐中的應用也說得頭頭是道,除了知道書上介紹的電線桿的支架、房架制成三角形是利用了這一穩(wěn)定性外,還舉例晾衣架、機關槍前的支架、斜拉橋、房梁等都應用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并且知道利用這一穩(wěn)定性可以修搖晃的桌椅等。由于學生課前對課文內容進行了思考并在生活中進行了觀察,所以才會有如此精彩的事例在課上交流,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高了。通過預習,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舞臺。預習時學生會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理解、分析新知識,這個過程正是在鍛煉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從表面上看,預習將耗費學生大量的時間,似乎與“減負”背道而馳。但從長遠看,一旦養(yǎng)成正確的預習觀,學生反而學得主動,學得輕松。作為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預習的目標,教給預習的方法。放眼21世紀,是信息化、數(shù)字化的時代,這就更要讓學生主動地收集與處理學習內容,學會思考,學會創(chuàng)新,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二、加強預習方法的指導
成功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要上好一節(jié)課,教師必須吃透“兩頭”:學生與教材?,F(xiàn)在學生經過預習活動,學生一頭發(fā)生了顯著變化:通過預習學生新的知識生長點在哪兒?他們已經掌握了什么?還有什么具體的困難?又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或分歧?這所有的問題都需要教師在正式上課前做到心中有數(shù)。為方便學情調查,我在教學中為學生設計了一種預習方案:
第一步:初讀教材,了解主要內容。如六年級“圓的認識”概念多,課堂教學普遍感到時間緊,則可讓學生課前直接閱讀課本,大致了解涉及圓的有關知識和思考相關問題。閱讀時,學生要從教材的情境圖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信息,試著回答教材中提出的問題,從整體上了解新知識,讀懂教材上的結論,把重要的概念、結論畫出來。
第二步:細讀教材,把握知識的來龍去脈,理解例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例如:“口算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可讓學生嘗試計算“73-28=?”想一想,你是怎樣計算的?在看一看書上是怎么計算的?或者與同學、家長交流一下,你們的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教師要指導學生在了解了當天要學習的數(shù)學知識后,消化、吸收這些知識。這是預習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第三步:精讀難點內容,思考、標注疑點。這是數(shù)學預習的重要一環(huán)。預習不等于自學,對預習中遇到的疑難之處,要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識,不一定要在預習時解決,發(fā)現(xiàn)問題應該及時記下來。
第四步:嘗試練習,檢驗預習效果。這是數(shù)學預習不可缺少的過程。學生經過預習,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shù)學知識。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可以檢驗預習效果。這樣既能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又能讓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較集中的問題,以便課堂教學時抓住重、難點。
三、精心設計預習作業(yè)提高預習效果
預習是課堂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如何發(fā)揮好預習的作用,預習作業(yè)的設計是個關鍵。預習作業(yè)設計得好,不但能提高學生預習的質量,而且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由于預習的內容是學生尚未學習的新知識,而且是在沒有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因此,設計的問題不宜“大”,要“小”,一大則思維度也相應增大,不利于自學。要深入淺出,體現(xiàn)“點撥性”,通過點撥使學生能順利的完成預習任務,收到預習的自學效果。例如,在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這部分知識時,根據(jù)圖上的內容,可提出以下幾個具體問題。①2,1各表示什么?②2+1表示什么?③2+1=3這個算式如何讀?④你是怎樣計算2+1的?這樣學生就能較具體深入地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
葉圣陶先生非常重視預習,認為“在指導以前,得先令學生預習”“非教他們預習不可”。真正有質量的預習,不僅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使學生在數(shù)學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也就是說,只有教師正確地引導和組織學生預習,才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展,才能減輕教師負擔,提高教學成績。
(贛榆縣沙河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