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菁菁
初中信息技術教材要求學生學會使用很多種軟件,office、Photoshop、ACDSee、GoldWave、會聲會影、flash、PPT、FrongtPage等,每次學習接觸到一種新的軟件時,學生只是初步了解到軟件的功能,使用方法,不知道如何把學習到的內容與前面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更不知道要把利用此軟件做出來的作品保存以備后用,如果做好這些的話,學習將變得更加水到渠成,學生也能真正了解到并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案例描述】
教師首先播放鳳凰組合《最炫名族風》中的一段音樂,學生覺得很熟悉,對此產生了興趣。
師:同學們是不是經(jīng)常上網(wǎng)聽歌和下載一些你們喜歡的歌曲???
生:是的,很喜歡。平時在家上網(wǎng)的時候經(jīng)常一邊聽歌,一邊瀏覽網(wǎng)頁。
師:平時都喜歡哪些歌曲呢?
生:Nobody、荷塘月色、步步驚心…….
師:看來大家都喜歡聽歌啊,那么有誰愿意唱一首歌曲呢?(學生害羞的互相推讓,最后起哄的將一位同學推選出來,我讓他上臺拿麥克,他唱了一首《稻花香》,與此同時我用GoldWave軟件錄制了他的聲音。隨后,我播放剛才那位同學的《稻花香》,同學們問我用什么錄制的,從而推出GoldWave軟件,學生學習如何使用GoldWave軟件,隨后我又介紹了如何用GoldWave軟件進行聲音的刪除、連接、混合,以及添加特殊效果。這時,一位同學舉手向我提問——
生:老師,對聲音可以進行“獲取”,上節(jié)課您給我們講了用Photoshop可以對圖片進行“摳取”,這不是講了兩個“取”字嘛?
(這時我忽的一激靈,還真是,想想下面一章的內容講的是用會聲會影進行視頻的截取,立馬有了總結)
師:同學們,他講的很對,這三張內容其實都是講的一個“取”字,大家把書翻到第100頁,我們后面三張的內容其實就是圍繞一個取字展開的,對圖片的“摳取”,對聲音的“獲取”,對視頻的“截取”,他們都是殊途同歸的。
(學生紛紛討論,這時有另外一名同學舉手)。
生:老師,我覺得它們后面的作用也是同質的,Photoshop可以將摳來的圖片相互組合,我看GoldWave也能將各種不同的聲音混合,會聲會影也能將截取的視頻進行“串接”,形成一段鏡頭。
(這時我非常激動)。
師:她講得非常的好,請大家給予這位同學熱烈的掌聲,真是非常的好,大家總結概括的能力非常的好,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提出這樣的意見,她講得非常的對,利用GoldWave軟件同樣也能對聲音進行連接,混合和添加特殊效果,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怎么做,如何做……
學生們都很開心,大家開心的學習著下面的內容,自學書本上的內容,我用麥克記錄下了剛才那兩位同學的心得,課堂快結束的時候我還表揚了他們,贊許肯定了他們的想法,讓大家多多學習他們這種肯動腦筋的學習態(tài)度,他們露出了自信的笑臉。
【案例分析】
這堂課使我深深的感覺到孩子們那活躍的思維,這群孩子就像可愛的精靈,每次都給我不同的感動和深深的震撼,使我更加努力的呵護他們。
首先,學生們擴展的不僅僅是這三章的內容,更多的擴展了我們初中信息技術教材的內容,從初一到初二,各種軟件的使用,各種軟件的功能,用它們做出的作品,用word做的小報,里面的內容完全可以用來做一個網(wǎng)站,excel做出來的表格和圖標同樣可以用在word、flash、PPT、網(wǎng)站中,聲音、視頻可以用來做網(wǎng)站,做PPT同樣可以用到網(wǎng)站的內容,PhotoShop做的漂亮圖片也可以用來做flash,做網(wǎng)站。各個知識點一脈相承,做學習的有心人,其實學習很簡單。
其次,教師需要明銳和機智,做到“隨機應變”。教師要積極的關懷學生,讓學生主動說話,熱愛學習,多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是良師,也是益友,一個好的母親在嚴厲的同時也要慈愛,胡適的《母親》一文也正是詮釋了這個思想,教師要及時捕捉到學習過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調整自己的思路,課堂教學才能變得更有效。學生是課堂的主角,教師是學生的領隊,當學生有了新的奇特的點子時,老師要積極響應配合,雙方觀點似火花碰撞,課堂教學才不會沉悶,有創(chuàng)意,有活力,有激情。不能總是教師講解,學生聽講,被動接受。教師累,學生也累,教師要把思考的權力、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表達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維的舞臺,這樣才能讓每位學生金子一般的思想熠熠生輝。
最后,學習過程其實就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過程,每個學科,每本教材都是一個系統(tǒng),小學、初中、高中,其實都有一個完整的學習系統(tǒng),每個知識點都有聯(lián)系,掌握這些內在聯(lián)系,其實學習很簡單,學習過程也將更加有趣。學生應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地進行思考。世間的事物總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我們在思考的過程中,要學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個別到一般,由現(xiàn)象到本質,這即是哲學上的聯(lián)系的觀點、發(fā)展的觀點。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堅信我的學生還會迸發(fā)出更多的想法。青少年的學習過程也就是一個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學會沖破以往思維定勢,思考問題也應該有另外一種全新的角度;要敢于冒風險,從常規(guī)常理中鉆出來。青少年如果在學習知識中能夠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也就真正懂得了學習的真諦。牛頓正是由于能夠在學習中觸類旁通,才有了后來的萬有引力的發(fā)現(xiàn);瓦特也正是由于能夠在學習中舉一反三,才有了后來的蒸汽機的發(fā)明。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希望,唯有學會把自己所學過的知識融會貫通,才能夠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