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鴻雁
【摘要】 在公司行為由經營者控制的情況下,從改造公司董事制度入手,推行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的實施具有必要性。董事的多元化是現代公司實踐和立法的趨勢,在上市公司中建立專門負責社會責任履行事務的社會責任董事制度具有可行性。上市公司中的社會責任董事類似于獨立董事,但應在職責、選任等方面對其進行不同于獨立董事的制度設計。
【關鍵詞】 上市公司; 社會責任; 董事
我國《公司法》在2005年修訂后在第五條明確規(guī)定了公司社會責任制度,期望通過宣示公司社會責任,解決我國市場經濟中存在的信用缺失以及企業(yè)唯利是圖而生產假冒偽劣產品、污染環(huán)境、侵犯職工利益等現象。然而,由于《公司法》并沒有規(guī)定公司社會責任制度實施的具體措施,理論上學者所倡導的共同治理等社會責任實施機制由于缺乏可操作性也難以付諸實踐,這導致我國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狀況在近年來并沒有得到實質改觀。但上市公司由于實力強大其經營行為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社會責任的實施得到全社會的關注。如何改善上市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狀況?筆者認為,在上市公司治理兩權分離的狀況下,公司的行為是由董事等經營者控制的,因此在上市公司中嘗試引入社會責任董事制度,以督促上市公司承擔社會責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實施制度的現狀及理論探討困境
(一)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實施制度的現狀
公司社會責任是隨著跨國公司的擴張而進入到我國的,公司社會責任專家、佐治亞大學教授卡羅爾認為,公司社會責任是社會在一定時期對公司提出的經濟、法律、道德和慈善期望。學界一般認為,公司社會責任的提出是對公司在經營中唯利是圖的反思,學者鮑恩認為,公司社會責任是指企業(yè)按照我們社會的目標和價值觀的要求,向有關政府靠攏,作出相應的決策,采取理想的具體行動的義務。在我國《公司法》以立法規(guī)定了公司社會責任條款之后,鑒于這是一個原則性條文,缺乏具體的實施制度,為了落實《公司法》的要求,深圳證券交易所在2006年9月制定并發(fā)布《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上海證券交易所在2008年5月14日發(fā)布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環(huán)境信息披露指引》,以督促上市公司承擔公司社會責任。但以上規(guī)范并未解決公司社會責任缺乏實施機制的問題:其一,以上規(guī)范均是指導性、倡導性規(guī)定,難以真正約束上市公司的行為;其二,上述規(guī)范效力層次低,難以對上市公司經營產生實質性影響;其三,以上規(guī)范本身也未建立起公司社會責任實施的科學機制。比如《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建議上市公司將社會責任報告對外披露,在輿論的強大壓力下,近年來我國許多上市公司也確實在積極發(fā)布社會責任報告,在2008年以后甚至出現“井噴”,使社會責任運動表面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但社會責任報告幾乎都成了上市公司的宣傳手段而不是自我約束的措施,比如伊利、蒙牛也發(fā)布了社會責任報告,伊利集團發(fā)布的中國食品行業(yè)首份《企業(yè)公民報告》標榜長期以來,伊利集團始終堅持“社會價值高于商業(yè)利潤,安全與健康大于物質財富”的價值理念,但質檢總局在液態(tài)奶三聚氰胺專項檢查中,蒙牛、伊利的液態(tài)奶也被檢測出含有三聚氰胺。有關機構對我國公司社會責任報告“從治理與戰(zhàn)略、管理、績效陳述、可獲得性和審計四個方面著手,對樣本報告的質量進行評估后結果顯示,四個指標的得分都不到滿分的50%,質量差強人意?!?/p>
由于公司社會責任實施制度的缺失,導致我國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在經營中損害利益相關者利益的事件近來頻頻發(fā)生,如紫金礦業(yè)污染環(huán)境事件、雙匯食品安全事件等等,這些事件暴露出了上市公司在履行社會責任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也反映出我國公司總體上社會責任的缺失,公司社會責任制度至今仍是一種未真實落實的“紙上的法”。在實踐中,不少公司認為履行社會責任會增加其營業(yè)成本,降低盈利能力,從而不愿履行社會責任,缺乏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動力。一些公司甚至將履行社會責任作為掩飾不法行為的手段,比如三鹿集團就曾在“非典”、汶川地震等事件中積極捐資,以熱心社會責任自居,但毒奶粉事件還是使三鹿集團臭名遠揚,這不得不促使我們反思現有的公司社會責任實施制度。
(二)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實施制度理論探討的困境
雖然我國立法未建立有效的公司社會責任實施制度,但學界卻不乏對公司社會責任實施制度的討論,并提出了共同治理制度、董事社會責任義務制度等,遺憾的是,這些主張均不具有可操作性。學者認為,“為了強化公司社會責任,董事僅僅對公司利益、股東利益負責的傳統(tǒng)立法應作必要調整。公司董事不僅僅是股東的代理人、受托人,而且是非股東利害關系人的代理人、受托人?!币话阏J為企業(yè)社會責任為企業(yè)在謀求股東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負有的維護和增進社會利益的法律和道德義務。在企業(yè)運行過程中,消費者、合作商、社區(qū)、債權人等是決策和行為所影響的群體,他們作為社會利益的享有者,應當是企業(yè)社會責任的相對方。因此隨著公司社會責任理論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董事不應只對股東負責,還應該或者可以考慮非股東利害關系人的利益,董事在經營決策中應主動考慮并維護非股東利益相關者利益。但是利害關系人是一個寬泛的概念,要求董事對股東、消費者、債權人、公司員工、社區(qū)居民等諸多主體一體負責,董事以什么標準來處理他們之間的利益關系和利益沖突?由于社會責任概念本身的模糊,最可能出現的結果就是要求董事對所有人都負責,其實將導致董事對誰都不用負責。
還有一些學者提出了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模式,認為公司股東、職工、債權人等都對公司作了投資,股東對公司進行了物質資本投入,對職工進行了人力資本投入,債權人、供應商也進行了風險投入,因此公司治理的參與主體應該大大擴展,公司的債權人、供應商、員工甚至社區(qū)等利益相關者都應該分享公司治理一系列權力的分配與控制。前國際經濟學會主席青木昌彥認為,公司治理結構是在公司組織領域控制利益相關者(投資者、工人和經理)相機行動決策的自我實施規(guī)則(包括正式和非正式規(guī)則)。公司組域(聯(lián)結組織和金融交易兩者的相關域)由三類策略互動的參與人組成(也許還有其他的參與人,視情況而定):提供資金的投資者,投資組織專用性資產的工人和在無法簽約事態(tài)下被授權使用金融和人力資本的經理?!局卫硎侵卫韰⑴c人策略互動的自我實施機制。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模式在近來備受推崇,但除了職工董事、職工監(jiān)事制度在各國得到了實踐外,其他利益相關者參與治理的共同治理模式似乎都難以實施:如果不同的利益相關者代表都進入董事會,董事會必將效率全無,各種不同的利益相關者代表有不同甚至沖突的利益需求,比如公司消費者代表要求公司降低產品售價會遭到股東代表的反對,而社區(qū)居民代表要求公司投資環(huán)保又會遭到急于收回貸款的債權人代表的反對,董事會如何取得一致意見將成為一個難題,這是無法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環(huán)境的。
二、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實施制度的改進路徑——引入社會責任董事制度的必要性
至今我國并未建立促進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有效措施,也未形成如何建立公司履行社會責任有效措施的共識。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雖然公司社會責任的承擔者是公司本身,但公司是通過公司機關實現其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由擔任公司機關的自然人代表公司進行對外活動,而且在現代上市公司,出現了典型的兩權分離,由于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分離,公司的董事在事實上控制了公司,因此公司社會責任的實施最終有賴于公司董事,“企業(yè)不履行社會責任從根本上說就是企業(yè)經營者未盡其職責所致。既然企業(yè)有履行社會責任的義務,那么企業(yè)經營者作為公司的大腦就應該履行該義務?!币虼?,公司社會責任的實施還需從改造公司董事入手。但如上述分析,作為公司經營者的董事無法肩負同時對多個主體負責的職責,目前的共同治理模式又只有職工董事得以實踐,職工董事又無法代表其他利益主體的利益,因此目前唯一可行的就是建立專門負責社會責任履行事務的社會責任董事制度。
鑒于上市公司自身和內部董事缺乏主動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我國也在上市公司中引入了獨立董事,其初衷就是監(jiān)督制約公司內部經營管理人員,維護中小股東利益和利益相關者利益,促進公司經營合法并符合社會利益。但實踐中的情況是,我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由股東大會提名、董事會確定,而在股東大會虛化的情況下,董事會、股東大會又是由內部人、大股東控制的,獨立董事難以真正獨立,受制于內部人、大股東的影響和控制。而內部人、大股東控制公司的目的就是最大化追求自我經濟利益,獨立董事也勢必受其影響將公司的各種社會責任壓制在盈利動機之下。由于獨立董事預先設想的功能落空,以社會董事來彌補獨立董事的制度缺憾就是必然的了,關鍵的問題是要科學設計社會責任董事制度,使其不再重蹈覆轍。
三、上市公司中構建社會責任董事制度的可行性
公司社會責任的實施,關鍵環(huán)節(jié)在于公司董事,而在上市公司中通過社會責任董事制度促進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的實施,應是一個可行的路徑:
(一)董事多元化是現代公司實踐和立法的趨勢
“董事多元化是指改變董事會由單純的股東組成的狀況。通過對各國法律董事資格的考察發(fā)現,除荷蘭和法國要求董事必須由股東擔任外,其他多數國家均未要求董事必須由股東擔任,公司對董事資格有決定的自主權?!惫径露嘣?,順應了現代社會公司成長環(huán)境趨于復雜的現實?,F代公司如果要想獲得成功,不能只追求利潤而不顧社會倫理,否則公司的經營活動會為社會所不容,安達信倒閉、世通公司財務丑聞案說明,違反法律法規(guī)、倫理準則,無視社會責任,不僅損害了誠實經營者和廣大消費者的權益,公司本身也失去了公眾的信任。據美國投資者責任研究中心調查研究:1997年,董事會研究涉及的標準普爾1 500家樣本公司中,496名董事成員中,有87名法律專家,71名咨詢專家,31名金融和投資銀行專家。執(zhí)行董事往往無法同時顧及多個目標,而社會責任董事則可以糾正這個偏差,在公司經營中融入社會責任元素。
(二)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為社會責任董事的引入奠定了基礎
中國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在2001年發(fā)布《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的通知,規(guī)定上市公司應當建立獨立董事制度,上市公司獨立董事是不在公司擔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職務,并與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東不存在可能妨礙其進行獨立客觀判斷的關系的董事;獨立董事應當對上市公司重大事項發(fā)表獨立意見。社會責任董事與獨立董事一樣,都屬于上市公司的非執(zhí)行董事,與公司沒有影響其進行客觀判斷的利益關系,獨立的履行其職責。目前在上市公司實踐中獨立董事制度雖然效果不佳,但獨立董事制度使董事會中可以引入外部董事的運作經驗,可以為社會責任董事的推行奠定基礎。
四、上市公司構建社會責任董事制度的方案設計
上市公司構建社會責任董事,其功能的發(fā)揮主要在于要設計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社會責任董事與獨立董事既相類似,但又存在本質不同,其制度設計主要包括:
(一)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董事性質與職責的設計
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董事與獨立董事一樣,應是獨立于公司經營層,與公司沒有影響其獨立客觀公正判斷的各種關系,并對公司經營管理層進行監(jiān)督的外部非執(zhí)行董事,獨立性與非執(zhí)行董事是社會責任董事的根本屬性。但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董事的職責與獨立董事不同,我國引進獨立董事的初衷是監(jiān)督公司內部人和大股東,彌補公司監(jiān)事會職能虛設的缺陷,而社會責任董事是保障上市公司在追求經濟效益、實現股東利益的同時,積極保護利益相關者利益,促進公司本身與全社會的協(xié)調、和諧發(fā)展。社會責任董事的職能遠比獨立董事要廣泛。
(二)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董事的選任規(guī)則設計
擔任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董事要具備的資格是:根據法律、行政法規(guī)及其他有關規(guī)定,具備擔任公司董事的資格;具有獨立性;具備上市公司運作的基本知識,熟悉相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章及規(guī)則;具有法律、環(huán)境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或者其他履行社會責任董事職責所必需的工作經驗;上市公司章程規(guī)定的其他條件。獨立董事候選人由董事會、監(jiān)事會、公司股東提出,由股東大會選舉決定,這種機制導致了獨立董事在實踐中難以獨立,我們應吸取其教訓。但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董事的候選人應由誰提出?社會責任中的環(huán)境利益、消費者利益等并無具體的組織和人員可以代表,筆者認為可以由在民政部登記的民間團體、協(xié)會推薦社會責任董事,如消費者協(xié)會、綠色組織協(xié)會等。這些協(xié)會本身關注社會責任理念的宣傳和普及,有熟悉相關領域的人員和經驗,其設立宗旨也是維護相關利益群體的利益,與社會責任董事的職責有密切關系,其可以推薦協(xié)會中的人員或公益人士在上市公司中擔任社會責任董事。
(三)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董事履行職責的方式設計
中國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2002年發(f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上市公司董事會可以按照股東大會的有關決議,設立戰(zhàn)略、審計、提名、薪酬與考核等專門委員會。上市公司可以由社會責任董事組成社會責任委員會,以委員會的形式參與上市公司的董事會決策,制定并監(jiān)督執(zhí)行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策略。社會責任董事負責起草制訂公司的社會責任制度以及社會責任評價標準,定期檢查和評價公司社會責任制度的執(zhí)行情況和存在問題,參與董事會的決策,監(jiān)督上市公司在經營中履行社會責任,并在每年度起草公司的社會責任報告。
社會責任委員會可以下設環(huán)境保護委員會、公益捐贈委員會等,具體負責公司履行環(huán)境責任、慈善責任等社會責任。對于公司社會責任的法律責任如遵守環(huán)境保護法、勞動合同法強行性規(guī)定的責任,社會責任董事可以以監(jiān)督、檢查等方式督促上市公司履行;對于公司社會責任中的道德責任,可以采取引導、激勵等方式促進公司自愿履行。以公益捐贈委員會為例,公益捐贈委員會中的社會責任董事可以根據公司的經營行業(yè)性質、核心消費者群體、公司的捐贈能力等因素,確定公司的慈善戰(zhàn)略,盡量使慈善捐贈與公司的營利目標相一致,通過捐贈提升公司形象、吸引核心技術人才、贏得消費者支持。競爭學和管理學大師波特認為,傳統(tǒng)主流經濟理論將公司慈善捐贈與經濟目標看成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是錯誤的,戰(zhàn)略性慈善行為能夠改善企業(yè)的競爭環(huán)境,進而有效提升企業(yè)的持續(xù)競爭優(yōu)勢。如果通過執(zhí)行社會責任董事制定的慈善戰(zhàn)略,使公司在捐贈的同時能夠提升公司的競爭力,公司自然會樂于履行慈善捐贈社會責任?!?/p>
【參考文獻】
[1] Archie B.Carroll and Ann K.Buchholtz,Business and Society:Ethics and Stakeholder Management[M].4th ed,Cincinnati,Ohio:South—Western Publishing Co.,2000:35.
[2] (美)喬治·斯蒂娜,約翰·斯蒂娜.企業(yè)、政府與社會[M].張志強,王春香,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132.
[3] 中國企業(yè)社會責任報告井噴但質量不容樂觀[EB/OL].全球紡織網,http://www.tnc.com.cn/news/detail/1/1/d115803.
html. 2008—12—11.
[4] 劉俊海.公司的社會責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08.
[5] 肖強. 企業(yè)社會法律責任初論[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3):49.
[6] 胡鞍鋼,等.公司治理——中外比較[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4.
[7] 王玲.經濟法語境下的企業(yè)社會責任研究[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8:59.
[8] 劉文,祝函.董事多元化與公司社會責任[J].河北法學,2004 (10):70.
[9] 段從清.獨立董事制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1.
[10] Michael E. Porter and Mark R. Kramer. The Competi—
tive Advantage of Corporate Philanthrop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12):5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