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玉
[摘要]國家圖書館藏南宋杭州陳宅書籍鋪所刻《唐女郎魚玄機詩》一書在藏書史上享有盛名。自明代起,先后遞經(jīng)朱承爵、項元汴、沈窠、何焯、黃丕烈、袁克文、潘祖蔭等藏家之手,直到建國后,此書收入國家圖書館,終于實現(xiàn)價值回歸。
[關(guān)鍵詞]魚玄機;黃丕烈;袁克文;藏書
[中圖分類號]G256.22[文獻(xiàn)標(biāo)志碼]A[文章編號]1005-6041(2012)03-0026-04
國家圖書館藏南宋杭州陳宅書籍鋪所刻《唐女郎魚玄機詩》一書在藏書史上享有盛名。此書從陳宅書籍鋪誕生時起,經(jīng)歷了默默無聞,到倍受珍愛,到天下聞名,而后價值回歸的豐富過程。這部書對于藏書史來說,是一個傳奇,也是觀照藏書文化,理解古籍命運的一面明鏡。
魚玄機詩集最早見于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陳宅書籍鋪以刻歷代文人別集為多,流傳至今的有《朱慶余集》《江文通集》《孟東野詩集》等書,其中最為傳奇、最為著名的,就是國家圖書館藏的一冊《唐女郎魚玄機詩》(下文簡稱《魚集》)。此書收錄詩50首,僅25葉:題額2葉,圖并題1葉,詩集正書12葉,后題并跋10葉。此書號稱“名家遞藏,流傳有緒”,但一直以來并未將流傳之緒厘清。在明中期朱承爵以前,從南宋經(jīng)元至明中期,此書收于何人之手無可考。這二百余年間,可算作此書默默無聞的時期。自明中期朱承爵起,可考的流傳過程如下。
1、黃丕烈以前的時期:從默默無聞之本至佳本
在清后期黃丕烈得到此書之前,這部《魚集》經(jīng)歷了明清數(shù)代藏書名家的收藏,倍受珍愛,留下了累累鈐記。這部書在藏家的眼里,可算作“佳本”。
1.1明中期收藏此書的第一人——朱承爵
朱承爵(1480-1527),字子儋,江陰文村人,國子監(jiān)生,考進(jìn)士屢不中,遂絕意科舉仕途,一心讀書治學(xué)。他工文詞,精鑒別,所蓄鼎彝名畫法書及宋元梓本皆不下千品,號西舜城居士,又號盤石山樵,晚更號左庵。
《魚集》一書正文末葉有隸書“朱承爵鑒”,下方有陰文朱印“西舜城居士”。紀(jì)昀在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時并不知朱承爵其人,“《灼薪劇談》二卷,明朱承爵撰。承爵字子儋,不知何許人。”紀(jì)昀去朱承爵時代未遠(yuǎn),卻對他一無所知。不僅紀(jì)昀不知,大藏書家黃丕烈亦知之不多。黃丕烈在嘉慶年間的跋文稱“朱承爵字子儋,據(jù)《列朝詩集》小傳知為江陰人,世傳有以愛妾換宋刻《漢書》事。其人亦好事之尤者。唐女郎何幸而為其所珍重若斯!”朱承爵的生平記錄最詳細(xì)的是文征明為他所作墓志銘,收在光緒時盛宣懷輯《常州先哲遺書》本《存余堂詩話》后。
1.2朱承爵之后,該書歸項元汴
項元汴(1524-1590),字子京,號墨林,更有退密庵主人、香嚴(yán)居士等諸多別號,浙江嘉興人,與朱承爵生活年代相近而略晚。項元汴收藏極一時之盛,這本書上有他的印章:“項元汴印”“墨林秘玩”“項子京家珍藏”“項墨林父秘笈之印”“榜李項氏士家寶玩”等十余枚。此書得到藏家激賞,與曾經(jīng)項元汴手大有關(guān)系。黃丕烈在《士禮居題記》稱“是本出項墨林家,尤為可寶?!?21卷血?!遏~集》正文末葉鈐印“海野堂圖書記”,此印為項元汴之孫項禹揆所有。項禹揆,明末太學(xué)生,明亡后入清,順治十六年卒于南京。
1.3項氏之后,此書于順治十五年歸沈窠收藏
沈窠在《魚集》正文末葉有題款“戊戌四月得于項子協(xié)勁寒窠識”,并有鈐印“沈窠之印”“木公珍玩”“休文后人”“麟湖沈氏世家”“北山草堂”“沈木公氏固害”等十余枚。
《魚集》題跋第七葉記有“沈梥,字木公,浙江嘉善人,科目不群。”此處“梥”當(dāng)是“梥”,從沈窠手題署名及印章可清晰辨得?!都崱罚骸八?,古作梥”,即名“松”,字木公,拆而為二,是以名命字常見的一種方式?!遏~集》中沈窠印章中有“木公”字樣的也有多枚。
項子協(xié)不知為項禹揆何人,禹揆字子毗,項子協(xié)很可能是他的兄弟輩。項氏與朱家同在嘉興,據(jù)同為嘉興人的李日華所著《味水軒日記》,李日華先從項元汴游,后又與沈窠的祖父爾侯及叔叔仲貞有交往。萬歷三十八年(1610)的十一月初三日李日華赴沈家盤桓多日。又據(jù)陸明先生《楊廟雜記》考證其家譜等物,沈梥之父沈受祺“字獻(xiàn)吉,號吉廣。諸生。康熙九年(1670),煮粥凈蓮庵,四境就食,活人無算?!薄吧蚴莒魃用麑q(此處案字亦梥之訛),字木公,號樗全……康熙十八年(1680)冬,詩人沈?qū)q棄世,年及天命”,按孔子《論語》所說,“五十而知天命”,沈梥年至五十,即生于1631年,卒于1680年。那么,此戊戌四月當(dāng)為順治十五年(1658)四月。關(guān)于沈梥,正史野史均無傳,惟陸明先生考證翔實:“沈?qū)q天資聰穎,讀書過目成誦。名諸生。他在書法上,繼承高祖沈爚、曾祖沈士立稟賦,直逼二王,片楮只字,人咸以為珍。他喜交文學(xué)之士,文章、詩,當(dāng)時郡城推為第一手。沈?qū)q太愛好文學(xué)了,不屑治家生產(chǎn),以致先祖的萬余畝良田,到他手中僅存什之二三。沈氏園、北山草堂,從他開始顯露敗象?!?/p>
綜上,沈梥(1631-1680),浙江嘉興麟湖人,世代書香,其人不僅詩文書法有造詣,而且應(yīng)當(dāng)是富于收藏的??上]有著作傳世,其身世生平也就頗費后人猜測。
1.4沈梥之后,清前期學(xué)者何焯曾收此書
正文末葉有何焯之陽文朱印“茶仙”,但無文字題識。何焯(1661-1722),字潤千,因早年喪母,改字屺瞻,晚號茶仙,崇明人,為官后遷居長洲。
黃丕烈跋文初并不知“茶仙”一印是何人所有:“茶仙一印更不知其姓名。俟博訪之。嘉慶八年三月望春盡日挑燈讀畢書。黃丕烈。茶仙一印是義門先生圖章。辛未仲冬獲觀,因附志于此?!?803年挑燈讀書,1811年終查明為何焯之印,黃丕烈讀書之執(zhí)著求知可見一斑。得《魚集》次年(嘉慶九年)七月二日,黃丕烈還“跋何義門手校舊鈔本《塵史》”可能“茶仙”一號并未出現(xiàn)書中,且使用甚少,以至黃丕烈見而不識。
2、黃丕烈收藏時期:名本
2.1嘉慶八年此書歸黃丕烈所有
黃丕烈(1763-1825),字紹武,號蕘夫,又號復(fù)翁,江蘇長洲人。嘉慶八年(1803)閏二月,黃丕烈從蘇州書商五柳主人陶蘊輝處以番錢五圓購得《唐女郎魚玄機詩》一書,書僅12葉。同年六月,黃丕烈在《百宋一廛書錄》中記:“此唐女郎魚玄機詩,宋刻本,蘭陵繆氏物也。外間無別刻單行本。此其僅見矣。書共十二葉,諸家藏書圖記羅列滿紙。其最著者如槜李項氏,所謂項元汴也。又有朱子儋一印,‘朱承爵鑒四字?!苯瓨?biāo)《黃丕烈年譜》對此事可印證:嘉慶八年“閏月,以番錢五圓得宋刊《魚玄機詩集》,以宋刻《唐人絕旬》《才調(diào)集》考其互異,以別紙條載之。三月望春盡日畢,跋后。”黃丕烈印章在該書上甚多,有“百宋一廛”“佞宋”“蕘翁”“蕘夫”“丕烈”等。
2.2此書歸黃丕烈之后,有多次唱和題跋(以下所述題跋均在《魚集》正文之后),使得此書聞名天下。
2.2.1集中的唱和題跋有兩次。第一次在得書之年嘉慶八年,“仲夏下?lián){三日,邀同人十二,各題新得宋本魚玄機集?!边@次唱和之作現(xiàn)在仍存附于國圖所珍藏的此書后,成為與十二葉南宋舊紙同寶之物。第二次為道光五年(1825)七月,黃丕烈為此書召集好友觀賞題詩,并令子黃壽鳳題篆額。黃壽鳳所作篆額即今國圖藏本中書名葉“唐女郎魚元幾詩”七字隸書。后有落款楷書“壽鳳書”,印章“臣壽鳳”“壽生”二枚。黃壽鳳字桐叔,諸生,工篆書,能摹印。此次唱和題詩未附于《魚集》后,收入《堯圃雜著》中。
2.2.2現(xiàn)存單獨賞玩題跋七次。嘉慶十五年(1810),王芑孫(1755~1817)題款與妻曹貞秀跋詩四首現(xiàn)裝訂在正文后第一葉。嘉慶二十三年(1818)潘奕雋題《魚集》,稱“蕘圃得幼微道人集,倩秋室學(xué)士圖像于前,復(fù)索拙句,自慚荒劣稱,是題代索女弟子歸佩珊填《壺中天》一闋,置之《漱玉集》中蓋不能辨也。七十九翁奕雋又觀。”道光元年(1821)又題。嘉慶二十三年,無錫女道人韻香為《魚集》題詩四首?,F(xiàn)在這幾首詩在歸佩珊詩之后,并有鈐印“岳蓮”“玉井道人”。道光元年陳文述又有一詩題于集首,此詩署“道光元年正月頤道居士陳文述題于吳門寓館”。此書前有一幅極為精美的魚玄機畫像,為清著名畫家余集之作。此圖畫是余集應(yīng)黃丕烈之請專為繪制。正文前一葉題有“唐女道士魚元機小影秋室為蕘圃作”,并有“余集之印”陰陽合璧朱印。跋第六葉附有余集給黃丕烈的短札:“魚集奉繳,所委畫亦在內(nèi),乞檢入”云云?!遏~集》跋第九葉有石韞玉為余集所畫題詩,末句“沈香熏像喚真真,想見咸宜觀里人。幸有錢唐余學(xué)士,解得水墨繪精神。”石韞玉是黃丕烈的表兄,江蘇吳縣人,乾隆五十五年狀元,工詩善書。釋達(dá)真為此書題詩,落款署“庚辰仲冬長至后三日題邗江雪齋達(dá)真”,后鈐印“釋真”“雪齋”二枚。
2.3《魚集》在黃丕烈手中首次得到翻印
嘉慶十五年,“以舊藏宋本魚玄機集、明本薛濤詩、宋鈔楊太后宮詞,借刊於松江沈綺云古倪園。”沈恕古倪園所刊《唐宋婦人集》收錄《魚集》。
2.4保書與散書
黃丕烈生命后期,財力已經(jīng)不濟,許多藏書開始散去。當(dāng)時蘇州另一大藏書家藝蕓主人汪閬源指名要購此書,黃丕烈婉拒,說:“留此為娛老之資,雖千金不易也?!彼惨庾R到自己珍愛的這部《魚集》難以長保,在他卒前讀周香巖舊殘宋本《學(xué)齋估畢》時作人生最后題跋,對藏書之聚散感慨道:“香嚴(yán)作古,書多分散。兒孫有不愛此,或并藉此先世寶藏聲名,挾冊索重直獲利,故肯贈人。予亦重是故友物,必勉力購之。此時聊厭我欲,聊盡我情耳。安知我之兒孫不猶是耶?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何獨于書!”這部《魚集》直到他生命最后猶未釋手。事實上,不出黃丕烈所料,他的兒孫如周香巖兒孫般,未能多久,此書歸于他人。
3、黃丕烈以后:幾經(jīng)輾轉(zhuǎn),名聲顯赫
3.11842年歸于徐渭仁
徐渭仁(?-1853)字文臺,號紫珊,晚號隋軒,上海人,國子生,善書法,收藏碑帖甚豐,精于鑒別。
光緒二十三年(1897)十月十四日劉肇隅跋文稱:“宋本《魚元機集》于丁酉春見于長沙。蓋先生此書于道光壬寅歸上海徐紫珊渭仁家。”可為佐證的是《魚集》后附有徐渭仁跋文:“五十新詩傳側(cè)艷,十番故紙實煙煤。掩書試問朱承爵,可是名姝換得來。”后有小字:“朱承爵嘗以愛妾換漢書”,落款正是“壬寅臘月二日書于條芳僦舍上海徐渭仁逐庵記”。
3.21853年后,歸于長沙人黃芳
“至咸豐時,徐氏不能守,轉(zhuǎn)歸長沙黃荷汀諱芳。”黃芳,湖南長沙人,原名黃晃,字荷汀,仲方,道光十五年舉人,咸豐三年(1853)署江蘇寶山知縣,后因輯盜查案之功官至蘇松太兵備道,曾成立會防局,稽查海面?!包S時為蘇松兵備道,攜歸湘中。冊首有余秋室繪《元機詩思圖》?!?/p>
此書同治二年(1863)有潘遵祁跋,在《魚集》附跋第九葉:“同治二年六月二十三日潘遵祁獲觀于滬上?!眲t潘遵祁當(dāng)于黃芳手中獲觀,且不是獲書。當(dāng)時黃芳在上海。潘遵祁,江蘇吳縣人,潘奕雋孫。道光二十五年(1845)進(jìn)士,二十七年翰林,旋乞歸,年八十五卒。黃芳將此書攜歸湘中(當(dāng)是長沙)后,此書沉寂良久,在書上出現(xiàn)的題跋亦少。光緒戊戌(1898)年,有清宗室盛昱獲觀之題,在正文后附跋第十葉:“光緒戊戌(1898)宗室盛昱獲觀”。
3.31916年,南宋本《唐女郎魚玄機詩》由袁克文之師從長沙搜尋得到,然后落入袁克文囊中。
3.3.1袁克文得書。袁克文(1890-1931),字豹岑,又字抱存、抱公,號寒云,為袁世凱次子。1916年9月29日,袁克文得此書,解決了此書歷史上有學(xué)者認(rèn)為“前四葉為北宋刻,后四葉為南宋刻”的問題。他與自己所藏宋本《韋蘇州集》和菽微所藏宋本《宏秀集》相校,書的首尾字畫雖精疏不同,但都出于一時所刻?!遏~集》跋第七葉記此事:“魚玄機詩一卷,即百宋賦所謂幼微咸宜女郎,南渡后涮有棚本,刻工字畫首尾每殊。余藏之《韋蘇州集》,及菽微師所藏《宏秀集》皆然。惟此冊摹印最先,首四葉尤極精整,后雖稍近荒率,然出于一時,若判為兩代則誤矣。抱器師為余搜尋于長沙,歷十閱月辛苦艱難,始入余篋,亦云幸矣。丙辰九月二十九日寒云記于上海寓樓?!?/p>
十月初一日,袁克文拿出此書,與侍妾無塵、文云賞玩整夜。當(dāng)時此書為蝴蝶裝,已經(jīng)葉葉分離,文云親手粘貼,將每葉托于硬紙片上,成經(jīng)折裝。國家圖書館此書正是此樣式。十月二十二日,袁克文又從此書中剔除前人黃逢元跋,黃跋中謂前四葉為北宋,后為南宋。袁克文剔除黃跋,并題識記此事。十月三十日作《風(fēng)流子》詞二闋在附跋末葉,其中一首提到:“有玉井摩挲,曹娥題翫,佩珊珍護(hù),勌繡殷勤?!笔稹氨绞禄尴啤?。在袁克文之前,題跋過此書的女才子有玉井道人岳秀蓮、曹貞秀、歸佩珊,勃繡即袁克文夫人劉梅真等四人。以上九月二十九日、十月朔日、晦夕、二十二日的題跋、題詩均完好地保存在國家圖書館藏本之后。
3.3.2袁克文之妻題詩。袁克文妻劉蚺字梅真,是頗有才氣的女子,此書附跋末葉有其端正小楷題詩,書“今古雙廛百宋奇,就中尤愛女郎詩。坊南秘槧精嚴(yán)甚,沉是千秋絕妙辭。丙辰十月梅真劉蚺”。另據(jù)周玨良記載,劉梅真曾親自影鈔一部收藏。
3.3.3這本書在袁克文手中有一段曲折經(jīng)歷。得書次年(1917年夏)袁克文一時拮據(jù),將此書抵押給天津周進(jìn)。周進(jìn),字季木,周馥第四子,藏書家周暹之弟。然而因袁克文遺失質(zhì)約,周進(jìn)拒還。袁克文惶恐不安,寢食不安,轉(zhuǎn)求自己的老師揚州方無隅從中斡旋。方無隅與周家是世交。方無隅出面,周進(jìn)無奈,將書歸還袁克文。其事始末記于《魚集》之附跋第七葉中。
3.3.4此書寄于周家時,周暹曾出資影印,世間因此多了一個影印本。此事在《弢翁藏書題跋·年譜》中有記錄:“當(dāng)時是在天津一家技術(shù)很高的日本山本照像館照成玻璃版,然后寄到日本京都小林寫真制版所精印,紙張、印刷都十分講究,是他自莊嚴(yán)堪影印書的第一品。此書印數(shù)不多,他十分珍惜,不輕贈人,流傳絕少?!?918年,周暹托方無隅轉(zhuǎn)贈此影印本一冊予袁克文。袁克文《寒云日記》戊午二月廿四日條記:“地山師攜來周氏影印宋刻《魚玄機詩》一冊,乃日本玻璃版印,極精?!?/p>
3.3.5袁克文之后,此書在1937年之前歸潘宗周所有?!霸宋囊蚣毙璎F(xiàn)款,無奈之下將書棚本以1600元售與潘宗周,由張元濟代為編著的《寶禮堂宋本書錄》著錄了此書。1949年之后,由其子潘世滋將其包括《魚集》在內(nèi)的所有藏書悉數(shù)捐于北京圖書館?!?。袁克文交易《魚集》倒并未從經(jīng)濟上吃虧,1917年以800買來,二十世紀(jì)三十年代以1 600元賣掉,其中還多次救急,將其質(zhì)押出去。
潘氏是近代藏書家中的風(fēng)云人物,自稱“有佞宋之癖,非天水佳槧,概從屏斥,于是百宋一廛之故物,由藝蕓精舍而宜稼堂,而海源閣,而讀有用書齋者,均先后入于寶禮堂?!贝藭谂耸稀秾毝Y堂宋本書錄》中記:“唐女郎魚玄機詩不分卷…先后為朱子儋、項墨林所藏。黃蕘圃得之,倍加珍重,繪圖題句,以識瓣香。同時名下如陳文述、石韞玉、顧莼、潘奕雋、徐渭仁、瞿中溶、袁廷禱,女士歸懋儀、曹貞秀等均有題泳。”
4、收入國圖,《魚集》價值回歸
新中國成立之后,各地私家藏書入于公共圖書館如百川匯海,浩浩蕩蕩。這本流傳近千年的南宋本《唐女郎魚玄機詩》由上海潘氏寶禮堂的后人捐入北京圖書館。曾與此書有極深緣份的藏書家周暹親往觀賞,見到“收藏者不知寶愛,書上有許多指痕,甚至茶汗。這書是裱成折本的,黃堯圃原來的楠木夾板競有了裂痕。他回來之后十分感嘆地說,這本書向十年不見,今日重逢,真有佳人遲暮之感,影印本恐怕比真本還漂亮了。”
2008年夏,配合國家古籍普查宣傳,第一期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眾多珍貴古籍亮相國家圖書館文津閣展廳。這本《唐女郎魚玄機詩》當(dāng)之無愧地占一席之地,接受專家及普通讀者的觀瞻。如今,作為宋代雕版刻書的代表,記載了優(yōu)秀唐代女詩人作品的《魚集》不僅保存了較早的文學(xué)文獻(xiàn)面貌,也是珍貴的歷史文物。歷經(jīng)明清數(shù)百年藏家的追捧吟詠,它又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