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朝珍
摘要媒體教學手段不僅能呈現(xiàn)單純的文字、數(shù)字等教學信息,還能輸出動畫、視頻、圖像和聲音,能較容易地做到教學信息的圖、文、聲并茂。《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 隨著國家在貧困山區(qū)配備遠程教育設備時間的推移,我們農(nóng)村教師,越來越多的償?shù)搅藨枚嗝襟w教學手段的甜頭。小學階段是學生形象思維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若將多媒體與語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就會創(chuàng)設出更多的感性教學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語文;教學
筆者根據(jù)自己近年來的教學體會談談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談談看法:
一、要正確認識多媒體手段與語文教學的關系
新課程理念要求的教學目的是通過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精神和開放的視野。應該看到,我們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語文課的教學,其主要目的是通過運用多媒體的方法,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從而達到語文課程的教學目的。因此,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必須始終圍繞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我在剛使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語文教時因使用多媒體技術不恰當,雖然花了許多工夫,但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在這個問題上,我進行了多次的嘗試,使我體會到一是要把教學目的作為一條主線,始終貫穿于多媒體教學的始終,讓手段為目的服務,如果對實現(xiàn)教學目的幫助不大或不太一致的方面,不管技術如何精湛,手段如何美妙,都要忍痛割愛。多媒體手段有多種,有動畫,有聲音,可以運用影像,也可以運用模擬,在一堂具體的課程中,應該運用哪種手段,哪些手段多些,哪些手段少些,哪些手段先用,哪些手段后用,都要根據(jù)內容的需要,以服務教學目的為標準。所以正確認識多媒體手段與語文教學的關系非常重要!
二、刺激學生學習興趣, 提升教學效果
教師運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通過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媒質,以多種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創(chuàng)設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產(chǎn)生動靜結合的畫面和智能性啟發(fā)誘導功能,使枯燥的概念和內容變得直觀化、具體化、富有感染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情感、興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狀態(tài),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在“松下圍棋,松子忽隨棋子落;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部分,我充分運用動畫,制作了兩幅Flash,使課文內容生動、具體、形象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不但大大壓縮了空間感和距離感,而且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從而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如在教讀《荷塘月色》,為了讓學生理解作者當時的心情,我配以樂曲《月光奏鳴曲》,讓學生進行朗讀,效果很好;教讀《登泰山記》時,在課件中我設置一些泰山景點的圖片,從而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了閱讀效果。
三、培養(yǎng)形象思維能力,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產(chǎn)生的,借助圖像烘托、音樂渲染等手段,促使學生進入教材所描寫的特定情境中,便能使學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與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教《翠鳥》這篇課文時,我先讓大家看錄像,錄像里的翠鳥色彩鮮艷美麗,歌聲清脆婉轉,動作輕盈敏捷........我問學生:“你們喜愛翠鳥的哪些方面呢?說說理由?!蔽矣眠@一問題來促使學生把留在頭腦中的翠鳥形象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處理,學生的思維既輕松又活躍,變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分析為對錄像中翠鳥形象的回憶和描述,這不僅培養(yǎng)了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而且還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優(yōu)化教學結構,完善教學過程
多媒體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優(yōu)化課堂結構,節(jié)省時間。比如課堂上“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內容,對“可望而不可及”的描述等,都可借助多媒體來輔助完成教學任務,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教學《觀潮》一課時,“潮來時”一段真可謂“天下奇觀”,單憑泛泛的講解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時若輔之以多媒體課件,將潮來之時的景象展現(xiàn)出來,學生就能從感官上體會到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氣勢,使學生身臨其境,那“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猶如“千軍萬馬浩浩蕩蕩飛奔而來”的波浪,如同“山崩地裂”般的巨響,就會自然而然的浮現(xiàn)在學生眼前,從而打動學生,震撼學生的靈魂。教《驚弓之鳥》一課時,我讓學生觀看“更羸射鳥”的投影片后思考:“圖上畫的是更羸拉弦前還是拉弦后?”學生據(jù)圖聯(lián)想,靜中思動,進行了合理的想象。我又問:“你若是圖中的一個衛(wèi)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來,會怎樣想?”這里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與思維的橋梁,使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層層深入,對情感的體驗步步加深。
五、增大課堂容量,,拓展教育空間
多媒體輔助小學語文教學,應有效地把學習方法滲透到教學中。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大多是以單一的形式來傳授知識的。如聽力課訓練聽,閱讀課訓練讀等,教學效果不理想。如今,多媒體技術走進課堂,可結合有關情境、情節(jié),以“立體”的形式展示教學內容。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還可以配合課文適當?shù)匮a充一些有關材料和時代背景的介紹,從而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例如,教《周總理,你在哪里》時,可以綜合應用錄像、錄音,播放當時有關的紀錄片,從而強化了感受,使學生很快進入課文情境,學生對周總理的印象由模糊變?yōu)轷r明,這對學生體會課文的意境有很大的幫助。在《趣聯(lián)巧對》制作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自主解疑、自學探究,給學生充足的學習和良好的互動空間,專門制作拓展練習,如對聯(lián)對仗、填缺字聯(lián)、連線配對、名聯(lián)欣賞等。通過學生親自進行拓展練習的操作,加深學生的理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達到能熟練和掌握對聯(lián)對仗的基本規(guī)律。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做到課堂教學與多媒體運用的有機整合,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課堂結構,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將這種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和完善,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