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從固定的教材文本走向?qū)<?、教師、學生,走向廣闊的生活時,語文教學就成了師生共同成長的一種生活。新課程改革以來,課外閱讀得到加強,不僅因為學生能從課外閱讀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嘗到閱讀的成功和喜悅,更因為廣大語文老師已經(jīng)自覺走進語文課程,將教學內(nèi)容置于課程的視域,充分挖掘更加充滿活力的課程資源,形成更加多姿多彩的教學內(nèi)容。與此同時,課外閱讀指導課風生水起,一度幾乎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荜柪蠋熢?009年度全省實驗小學教育科研協(xié)進會暨“師陶杯”活動頒獎儀式上的展示課,是她本人一次基于語文課程認識的教學拓展和嘗試,也是踐行語文新課標的一次有益的探索。
這節(jié)課,學生與生活相遇,與美相遇,在積極愉悅的閱讀中,獲得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的提高,成就了一次難得的閱讀的“審美之旅”。
一、關(guān)注和挖掘課程中蘊涵的美好人性
帕克·帕默爾在《教學勇氣》一書中指出:“所有真實的生活在于相遇,教學就是無止境的相遇?!闭Z文恰恰是學生生命相遇、心靈相約的棲息地。這種相遇和相約發(fā)生在師生之間,也發(fā)生在人與文本之間。作為高年級的課外閱讀課,寇陽老師將視角轉(zhuǎn)向文學,定格在臺灣著名作家張曉風的作品《有些人》,應該說是別有深意的。
《有些人》是張曉風頗具特色的散文佳作,被錄入華東師大版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材。整篇文章寫了四件小事:第一件是作者小時候的經(jīng)歷,女老師的“不恥下問”及適時鼓勵,使得作者這個小女孩兒的自信心被激發(fā)起來。第二件事是和米店老板的一次交易,從而提出了人們對誠信行為的信仰。第三件事是說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作者漠視了一個痛苦的、需要幫助的、衣衫襤褸的人,從而引起作者無限的自責。最后一件是在一次重要的考試之前,在考場外面,代數(shù)老師耐心地給作者講解行列式的故事。這些不經(jīng)意的小事,在娓娓道來中讓人感動,在不溫不火的敘事中讓人體味人生的況味,在瑣碎的小事中讓人明白為人處世的大道理,讓讀者在她的散文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莫名地感動、甚至流淚。
語文教育的本質(zhì)意義在于閱讀,豐富而廣泛的閱讀既是母語學習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也是提高學生言語能力的重要抓手,還是促進學生精神成長的基本途徑。語文教學應確立“超文本”理念與“大閱讀”策略,讓閱讀成為伴隨學生終生學習的生活習慣,成為學生人生旅途所必經(jīng)的精神跋涉。當然,課外閱讀的選擇,只有基于課程標準,教學才能學有所導,教有所依,從而促進學生學習品質(zhì)與精神品質(zhì)的同步提升。“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語文課標總目標,“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是小學高年級學段的具體要求。閱讀教學應該致力于挖掘人的潛能,在課堂中聆聽生命成長的聲音,處處洋溢生命的活力。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需要文學閱讀意義的“深閱讀”的指導。對于目前孩子海量獵捕式、消遣為主的流行閱讀,教學文本的選擇首先是十分重要的。
《有些人》的敘事結(jié)構(gòu)、生活場景、思想感情,對于高年級的孩子來說,是一次難得的與生活接通,與“美好”相遇的經(jīng)歷??荜柪蠋煹拈喿x教學領(lǐng)著學生走進這個文質(zhì)兼美的文本,經(jīng)歷了一次與生命相遇的美麗瞬間,也經(jīng)歷了一次“深閱讀”的愉悅體驗??芾蠋熞晕幕囊曇昂偷滋N、良好的文學修養(yǎng),為學生打開一扇文學的窗口、文明的窗口、文化的窗口……整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都在感受著人性的美好,體會生活中點滴的美麗,獲得一次美妙的精神跋涉。
二、領(lǐng)略和欣賞語言深處的美好意蘊
“閱讀是精神的游歷,只有在慢慢欣賞中才能在心靈深處留下足跡。”《有些人》的字里行間潛藏著一種憂傷著的美麗、平靜,能讓讀者感受生命里自然單純的富有和充實,觸摸到世間的一切生命的美麗。但是,這些文學作品語言深處的美麗,如何讓學生領(lǐng)略到?寇老師深知對話對于課堂的意義。課堂一開始,就自然而然地以一個共讀者的身份,與學生交流,打開學生閱讀的情感和思緒。緊接著,生生之間通過敞開、接納、溝通、交流、回應、碰撞、合作、共享、互動等,實現(xiàn)視界的融合、情感的交流、經(jīng)驗的互通等一系列閱讀的精神相遇。在對話的過程中,學生交流出自己獨特的觀點和思想,在彼此真誠的傾聽與表達中,獲得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個體生命的更新和生命本質(zhì)的升華。
整節(jié)課,結(jié)構(gòu)清晰,扶放自如,點撥及時到位。女教師的故事,是教師進行閱讀引路,進行閱讀方法指導的教學例舉。簡單的故事本身,帶給學生豐富的感受,但還需要將感受的源頭從故事的整體深入具體的語言之中——“讀文章時讓你感受強烈的,往往就是那一個字、一個詞或者一個句子”??芾蠋熞痪湓挘蛯W生的閱讀指向具體語言,關(guān)注和感受字里行間傳遞的思想感情,體味作家清麗溫婉的語言上來,避免閱讀流于故事情節(jié)的清淺意義或語言表層的浮光掠影。讀書卡的填寫交流,也緊緊圍繞語言的品鑒來展開,這種聚焦語言的閱讀導向,使學生能夠沉入語言的深處,感受文學語言的美好意蘊,實現(xiàn)“深閱讀”。比如,教師敏銳地抓住“雖然滿街的人潮流動,美麗的皮鞋行過美麗的人行道,但是沒有人佇足望他一眼”一句中的兩個“美麗”,引導學生揣摩。簡單的詞語,簡單的重復,表達的意思卻耐人尋味,“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閑言語變瑰奇”——這就是語言的魅力。
三、在對照和模仿中習得言語表達的韻律
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表明,閱讀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收獲,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表達能力、語言運用能力,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并且產(chǎn)生自己新的感悟,激發(fā)傾訴的欲望,形成語文的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
課外閱讀指導課,重在方法的引導,因此,課外閱讀指導課是“點”,目的是將閱讀引向更加廣闊的“面”。“點”上功夫做足,“面”上才能收獲較大的效益。本節(jié)課,以《有些人》文本閱讀為重點,帶出另一篇《美麗的心》,以兩篇文章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的關(guān)聯(lián),形成文本教學內(nèi)容的結(jié)構(gòu)、梯度,引導學生在對照中發(fā)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中頓悟?!睹利惖男摹分悬c明中心的句子恰恰是《有些人》閱讀的思想情感的提升;而《有些人》中的表達留白恰好是《美麗的心》的表達遷移實踐的落腳點。兩篇文章互為補充,使學生在閱讀、咀嚼中情感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提升、鍛煉。課的結(jié)尾,寇老師引導學生:“將每個小組同學的故事組合、串聯(lián)起來,形成我們班的集體創(chuàng)作文章,題目就叫‘有些人……。希望你的語言也能有張曉風的溫情、柔婉,或者張麗鈞的樸素、真摯,在娓娓道來中給人溫暖的感動?!边@樣,在具體的語言表達實踐中,學生逐漸把握兩篇文章的表達形式,領(lǐng)略語言的形式和韻味,并不自覺地模仿和遷移,語言能力得到實實在在的培養(yǎng)。
“教學勇氣”是什么?教學需要怎樣的勇氣?帕克·帕默爾給了我們這樣的理解:超越職業(yè)中的恐懼、困惑,重拾對教育的敬畏,點燃教學的激情??荜柪蠋煿ぷ魇炅?,正是專業(yè)成長的瓶頸期。難能可貴的是,她以這樣超越的勇氣,以對教育的敬畏和教學的激情,讓我們感受到她對于教育教學的理解和實踐,向著更高的教學境界探尋。當然,還有她本人教學專業(yè)水平實實在在的成長。
(卞志娟,淮安市實驗小學,江蘇省特級教師,2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