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中國連鎖》雜志社高級編輯
一眨眼,3·15晚會已經(jīng)辦了22年,做觀眾已經(jīng)做到?jīng)]感覺。
倒是第二天“一個平頭百姓”的諸多“想不通”,很觸動人的神經(jīng):為什么記者都能發(fā)現(xiàn)的問題,執(zhí)法部門就發(fā)現(xiàn)不了?為什么只有晚會曝光以后,各路人馬才都出來?22年的3·15晚會究竟達到多少目的?拿著納稅人錢的人為什么不做該做的事情?這位“平頭百姓”甚至建議:工商執(zhí)法部門與記者交換工作,發(fā)揚輿論優(yōu)勢來管理各個行業(yè)。
說歸說,人們還是對3·15充滿了期待,否則,人們不會將晚會看完了,而且還感到沉重、震驚、憤怒、恐怖、無奈,還有失望,“一如往年看過央視3·15晚會之后一樣”。
的確一切如舊嗎?
其實客觀地說,還是多少有些進步的。比如,越來越敢打大品牌了,敢打外資了,銀行、電信、家樂福、麥當勞,以前是不敢碰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改革還是深入了的。
但是,說3·15沒有進步,也不是不正確的。年年打假,年年打得這么無關(guān)痛癢,打得既不解氣又不解恨。只打老鼠本身,不打為老鼠提供生存溫床的“有關(guān)部門”不作為;“有關(guān)部門”除了面無愧色地“權(quán)威發(fā)布”,沒有任何人出來承擔責任哪怕道一聲歉,更沒有任何人覺得對不住老百姓,無政府似地。無政府不就是無責任嘛!
地球人都知道,違法成本過低、利益誘惑太大,必定產(chǎn)生鋌而走險,而且成功率很高。這讓被侵害了權(quán)益的人們看上去跟傻瓜一樣,只有挨宰的份兒。而3·15晚會上被點名的,更明白這一點,臉皮厚一點,一低頭就完全可以混了過去。一不判人身死刑,二不判生意死刑,一年只有一個3·15,這坎兒不難過。
年年3·15,年年霧里看花。
這在違法者眼里不啻是一種縱容,于是,造假的越發(fā)起勁,什么假都敢造,都成了產(chǎn)業(yè)鏈,低投入、高產(chǎn)出,迅速崛起,一夜暴富,巨大的利益誘惑誰也擋不住,什么良心、道德、做人的底線,統(tǒng)統(tǒng)和白紙一樣蒼白。因為,法律實在是太軟弱了。
這當然不能怪央視,就好像打假不能靠記者一樣。
筆者一直以為,問題不是管不住或者管不了,而是想不想管。依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想做的事情一定做得到,而且能做得很有創(chuàng)意。聯(lián)想到有些地方裝GPS管理公車私用,全是噱頭,又一次浪費納稅人的錢而已。想管,一定有法子管得住,根本用不著GPS。打假治劣也一樣,想真打,用不著3·15。
打擊力度不夠是根本原因。為什么打擊力度不夠?深層次一定是利益鏈的問題。
筆者最反感各種教導消費者學會防范的文章,本末倒置,輿論誤導,一派胡言。一個優(yōu)質(zhì)社會環(huán)境的消費者應該是什么都不用懂得的“傻瓜”。且不說,每個單體的人不可能啥都會鑒別鑒定,就是學得會,也不是應該的啊!沒有誠信,沒有安全,啥都得自己防范,那一定是一個法律軟弱、令人焦慮的社會。
如果說今年的3·15不同于往年,那就是3·15晚會揭露麥當勞銷售過期食品,卻成了為麥當勞做了一次漂亮的廣告,人們不但不恨麥當勞,反而為麥當勞叫冤鳴屈出言袒護。估計連麥當勞自己也始料未及會出現(xiàn)這種局面:中國人思維怎么這么奇怪???麥當勞還是不了解中國人,他們只知道錯了就是錯了,錯了就要道歉,錯了就要改正,而不知道中國人在是非面前從來就不是小蔥拌豆腐,否則不會有“五十步笑百步”這樣的成語誕生。中國人恨的是“有關(guān)部門”的避重就輕,與此同時,順便就模糊了是非底線,甚至不惜專門到麥當勞就餐,以表示對麥當勞的支持,也表示扭曲的對“有關(guān)部門”的不滿。
想起明年的3·15,提前建個議吧:將晚會時長整成和春晚一樣吧!因為老百姓的權(quán)益被侵犯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兩個多小時的控訴哪兒夠???甚至,天天3·15才好。
當然,沒有3·15才是最好,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