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玉清
摘要:物理學史是非常值得挖掘的精神財富,抓好物理學史教學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對物理科學的興趣,也有助于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質。但目前物理教學中普遍存在對物理學史教學重視不夠的問題。提高物理教師在物理學史方面的綜合素養(yǎng),有針對性地開展物理學史教學研究,增加對物理學史知識的考察,三管齊下,是通過加強物理學史教學促進物理教學“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實現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物理學史: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對策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6148(2012)4(S)-0077-3
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教授在為《物理學史》做序時強調:“物理學發(fā)展史是一塊蘊藏著巨大精神財富的寶地,這塊寶地很值得我們去開墾,這些精神財富很值得我們去挖掘。”
1物理教學中物理學史教育的現狀
受傳統(tǒng)教學觀的影響,目前高中物理教學中對物理學史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功能重視不夠是普遍現象,具體表現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1偏重講史實,忽視挖掘史實背后的思想內涵
一些教師存在為講物理學史而講物理學史的現象。往往只是平鋪直敘地解說物理科學歷史發(fā)展的經過,對相關科學發(fā)現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分析不足甚至缺乏,因而無法對學生給以思想上的啟迪。
1.2對物理學史教學內容的準備不夠充分
一些教師因對物理學史重視性認識不夠,對物理學史不愿作深入研究,只是膚淺地介紹物理學家的一些生平趣事,有的人甚至憑自己的想像編造一些故事來神話科學家,以至于人為拉大了學生與科學家的距離。
1.3對物理學史的考查重視不足
教師在平時的物理學科考查、考試中,基本上不把物理學史知識列入考慮對象,這直接影響了學生對學好物理學史的動力。雖然這與物理學史知識在物理學科的中考、高考中所占比重偏少甚至幾乎為零有關,但是,從物理學史在實現“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中特殊作用的視角來講,教師在平時的教學考查中應該保證物理學史應有的份量。
從教師的角度看,要改變高中物理教學物中理學史教育的現狀,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就是要深入理解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三維教學目標,特別是要明確物理學史在實現“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中的特殊作用。
2物理學史在實現“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中的作用
物理學史是科學史的一個分支,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對物理知識系統(tǒng)的歷史描述,也是物理學家為探索自然界的奧秘而不懈努力的奮斗史。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敢于堅持真理、勇于創(chuàng)新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有助于鼓勵學生“敢于堅持正確觀點,勇于修正錯誤,”在實現高中物理教學“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方面,有著其他物理知識所無法達到的作用。
2.1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懷疑精神與對物理科學的興趣
科學精神是人們在科學知識的不斷積累過程中,尤其是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一種正確分析、選擇、判斷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物理學史可以將物理概念、定律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展現給學生,使之熟悉物理學家發(fā)現規(guī)律的思維過程,學習他們從事科研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并從物理學家的成功中得到啟示。
通過學習物理學史,學生可以深化對從事科研探索所必須的敢于懷疑的科學精神。伽利略因為對亞里士多德的懷疑,才有比薩斜塔的鐵球實驗;惠更斯因為對牛頓的懷疑,才有光的波動學說的提出;盧瑟福因為對湯姆生的懷疑,才有提出核式結構的可能……可以說,只有具備了懷疑的勇氣,才會有創(chuàng)新的可能。通過學習物理學史,學生可以深化對從事科研探索所必須的敢于懷疑的科學精神。學習物理學史,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從事科研探索所不可或缺的執(zhí)著。第谷因為科學研究導致生活一貧如洗,仍堅持自己的事業(yè),三十年如一日地進行天文觀測;法拉第為揭示“磁生電”的原理,艱苦的研究長達十年,其間經歷失敗無數。這些物理學家正是用自己的生命向學生闡釋如何在長期的研究與探索中提升自己對物理科學的興趣,并因此走向成功。
2.2有助于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質
居里夫人為了堅持放射性研究,不畏輻射所必然對身體造成的嚴重危害;法拉第為科學事業(yè)而拒絕接受封爵,甘愿舍棄榮華富貴當平民:布魯諾更是為捍衛(wèi)日心說而對羅馬教庭的迫害毫不畏懼;盧瑟福不僅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偉大的物理學家,而且以敏銳的眼光去發(fā)現天才,以偉大的人格去關懷天才,幫助他們挖掘潛力,先后培養(yǎng)了10位諾貝爾獎得主;面對真理與謬誤之爭,波爾強調“吾愛吾師,但我更愛真理?!蔽锢戆l(fā)展史上這些讓學生感動的事例,對于學生在思考如何對待生命、對待同事、對待事業(yè)、對待成功、對待挫折、對待未來這些重大問題時,有著重要的啟迪意義;同時也有助于引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質,進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3改進物理學史教育的建議
為了讓物理學史教育更大限度地服務物理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三維教學目標,特別是更有效地發(fā)揮物理學史在實現“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方面的特有功能,探索改進物理學史教育策略是非常必要的。概括地講,應“三管齊下”。
3.1物理教師提高物理學史素養(yǎng)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必須自己有一桶水?!蹦芊癯浞职l(fā)揮物理學史的教育功能,關鍵在于教師。物理教師必須具備較好物理學史的綜合素養(yǎng),這種素養(yǎng)至少要通過以下四個方面獲得。
3.1.1努力克服自身物理學史知識的欠缺
這就要求必須充分閱讀物理學史書籍,自覺加強物理學史的學習;在掌握物理學史知識的基礎上,從認識論和方法論的角度,把握物理科學的發(fā)展軌跡與規(guī)律,挖掘物理學史的教育功能,從而保證在物理教學中自如地講授物理學史知識。
3.1.2處理好物理學史教學與知識、技能教學之間的關系
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教師不可能將物理學史作為專門的知識來講解,只需要在講到某個物理知識的時候,順便介紹一下歷史上發(fā)現該物理知識的相關背景;在講到某個物理規(guī)律的研究方法的時候,順便講講歷史上物理學家們的研究歷程和各位物理學家的研究思路,盡量還原當時的研究過程,讓學生覺得好像在與物理學家們一起進行研究,達到身臨其境的感覺。
3.1.3處理好各物理學史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
在課堂教學中,每遇到一個新的物理學家,都必須對他們做必要的介紹,包括他們的生平、貢獻、探索實踐、科研趣事等。但在課堂教學中。什么時候講人物,什么時候講故事,什么時候講科學發(fā)現過程,都應該秉著適時的原則,這樣才能讓物理學史教育在課堂教學中得到自然的滲透,其教育功能也才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3.1.4善于挖掘史實背后的思想內涵
在物理學史中有很多科學家的感人事跡都可以作為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的素材,而科學家們的研究過程,不管是成功的還是不成功的,對啟迪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智力都有很大的好處。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敏銳地抓住這些物理學史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情感陶冶和思想教育。提高實現“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自覺性。
3.2教研組有針對性地開展物理學史教學研究
由于對物理學史教學重視不夠,直接導致了目前物理學史教學方法的相對落后,講科學家故事或者成為最主要的教學方法,但這顯然與新課改背景高中物理教學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離。為此,教研組必須重視物理學史教學研討,有計劃地組織物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大力開展物理學史教學研究。通過深入分析教材內容,適當補充和引入科學史料和科學研究背景,積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物理學史教學效果。鑒于目前中學物理教材中物理學史內容所占比例較少,內容又多限于科學家故事,對相關研究歷史背景的描述極其簡短的現狀,教師應在備課時對教材的每一節(jié)中涉及物理學史的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適當補充有關科學探索的背景、科學發(fā)現的過程以及方法論方面的物理學史材料,以盡可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物理學史的興趣。
3.3重大考試中增加對物理學史知識的考察
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好的教育評價能有效地指引教育的導向。為了讓學生更加重視物理知識獲得的過程,而不僅僅局限于學習教材上現成的物理學“終結”結果,一個有效的措施便是在物理學科考試中,特別是中考、高考中要增加對物理學史的考察,這不僅將促使教師在教學中高度重視物理學史教育,注重定律和規(guī)律發(fā)現的過程,也使一張張物理試卷變得更加豐富,更全面地考查學生對物理學知識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這將成為推動物理學史促進“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學目標實現的最有效動力。
參考文獻:
[1]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學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7
[2]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物理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3][美]弗·卡約里,戴念祖譯,物理學史[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欄目編輯鄧磊)
物理教學探討2012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