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鳳
1.緊扣數(shù)學學科的特點,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shù)學學科的特點如下:(1)與日常生活、生產(chǎn)聯(lián)系緊密;(2)抽象、邏輯性強。針對這些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良好個性、品質,以及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同時,在教學過程采用多媒體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能力。
2.抓課堂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教學的生命線,為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我在教學實踐中采取了如下方法:(1)抓好舊知識的總結過關,做好新知識與舊知識的銜接。(2)分化教學難點,以探討、實踐等方法解決教學重點、難點。(3)查閱或穿插有關學習資料,做好知識的補充和延伸。
3.優(yōu)化教學語言,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
語言教學是一種最基礎,應用最廣泛的教學手段,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應在教學語言上好好下一番工夫,教學語言可以引趣、傳導、釋疑。教學語言的優(yōu)化可以從教學內(nèi)容入手。如何把課文書面語言轉化為教學語言,并使之最優(yōu)化,需要經(jīng)過長期的探索和積累。我們可以在教學中運用導言引趣,設疑或巧釋重點、難點,知識類比,引入典型事例,情境渲染等方法優(yōu)化教學語言,達到情境交融的良好效果。
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采用多媒體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選取身邊的材料,自制教具,制作投影、錄像、錄音、圖表等,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
4.注重例題教學的解后反思。
我們常有這樣的困惑:不僅講了,而且講了多遍,可是學生的解題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聽見學生這樣埋怨:鞏固題做了千萬遍,數(shù)學成績卻遲遲得不到提高。誠然,上述情況涉及方方面面的原因,但其中的例題教學值得反思,數(shù)學的例題是知識由產(chǎn)生到應用的關鍵一步,即所謂“拋磚引玉”,然而很多時候只是例題接著例題,解后并沒有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因而學生的學習也僅僅停留在表層,出現(xiàn)上述情況也就不奇怪了。
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柏琛奔疵曰蠖鴽]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例題教學為什么要進行解后反思了。事實上,解后反思是一個知識小結、方法提煉的過程,是一個吸取教訓、逐步提高的過程,是一個收獲希望的過程。從這個角度講,例題教學的解后反思應該成為例題教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
“例題千萬道,解后拋九霄”,難以達到提高解題能力、發(fā)展思維的目的。善于進行解題后的反思、方法的歸類、規(guī)律的小結和技巧的揣摩,再進一步作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解,挖掘例題的深度和廣度,擴大例題的輻射面,無疑對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fā)展大有裨益。
例如:(原例題)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是4,底長為6,求周長。我們可以將此例題進行一題多變。
變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長為4,周長為14,求底邊長。(這是考查逆向思維能力)
變式2:已等腰三角形一邊長為4,另一邊長為6,求周長。(與前兩題相比,需要改變思維策略,進行分類討論)
變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邊長為3,另一邊長為6,求周長。(顯然“3只能為底”,否則與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相矛盾,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嚴密性)
變式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為x,求底邊長y的取值范圍。
變式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為x,底邊長為y,周長是14。請先寫出二者的函數(shù)關系式,再在平面直角坐標內(nèi)畫出二者的圖像。(與前面相比,要求又提高了,特別是對條件0<y<2x的理解運用,是完成此問的關鍵)
再比如:人教版初三幾何中第93頁例2和第107頁例1分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這是一題多解不可多得的素材:(AB為⊙O的直徑,C為⊙O上的一點,AD和過C點的切線互相垂直,垂足為D.求證:AC平分∠DAB.
通過例題的層層變式,學生對三邊關系定理的認識又深了一步,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例題解法多變的教學則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思維定勢,而又打破思維定勢;有利于培養(yǎng)思維的變通性和靈活性。
5.重視學習環(huán)境在教學中的作用。
調動良好的人場關系和學習氛圍可加快學生學習潛能的釋放,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諧的師生關系便于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現(xiàn)代教育家認為,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必須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師生關系基礎上,營造愉悅和諧的學習氣氛。因此,教師以自身的積極進取、樸實大度、學識淵博、講課生動有趣、教態(tài)自然大方、態(tài)度認真,治學嚴謹、和藹可親等一系列行為在學生中樹立起較高威信,才能有較大的感召力,才會喚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以真誠友愛和關懷的態(tài)度與學生平等交往,對他們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即使有時學生說得不準確、不完整,也要讓他們把話說完,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交往溝通、求知進取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發(fā)展個性的機會,只有善于協(xié)調好師生的雙邊活動,才能讓大多數(shù)學生有發(fā)表見解的機會。例如,在討論課上,教師精心設計好討論題,進行有理有據(jù)的指導,學生之間進行討論研究。這樣學生在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群體學習環(huán)境中既獨立思考又相互啟發(fā),在共同完成認知的過程中加強思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能逐步調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