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斌
朗讀一直是我國語言教學中的瑰寶,“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等耳熟能詳擲地有聲的經(jīng)典名言都體現(xiàn)著這一重要的學習經(jīng)驗。我們需要對這種民族化的語文教育經(jīng)驗加以整理、繼承與發(fā)揚,而不是簡單斥之為“死記硬背”。要改變目前語文教學效率不高的局面,萬萬不可對朗讀掉以輕心、等閑視之。那么該如何有效地進行朗讀教學?
一、認清朗讀的重要作用
朗讀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語言大師呂叔湘先生認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而誦讀便是直覺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一種絕好方法。它省略了對文章繁瑣的分析,與閱讀相比,更是直覺感悟語言的一個基本方式。朗讀可以感悟文章真諦,在不經(jīng)意間對文章中那抑揚頓挫的語音、錯落有致的節(jié)奏與奇特嚴謹?shù)慕Y構擁有深切的體驗。有些語文老師的閱讀教學習慣于分析文章的精妙之處,口干舌燥地解剖文本,將閱讀教學引入肢解閱讀的歧途,教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聽得五迷三道,享受不到語文閱讀課的趣味。
朗讀能讓學生對文本的體驗與領悟變得容易許多。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崩首x對理解文本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因為朗讀不是單純的看字出聲的無思維活動,而是對讀物的再理解和再體驗。聲音出口時所負載的思想情感,比蘊涵在文字之中或文字背后的思想情感更為可貴。朗讀引導朗讀者和聽者走向文字作品的更深的去處。例如小說中的神態(tài)描寫,表面上看似平常,而里面卻蘊含著豐富微妙的內涵,且這些內涵又必須借助朗讀來呈現(xiàn)。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有的教師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那些對父親外貌及動作的描寫,學生深切地感受到了主人公在絕境中對兒子的無比熱愛的不放棄的精神。在朗讀中,學生被父親的精神深深打動了。
朗讀能使學生的審美情趣油然而生,提高審美能力。精彩的朗讀,能使課文中深邃的內涵、高尚的情操、優(yōu)美的語言自然流淌,學生的審美情趣在動情的朗讀氛圍中油然而生。朗讀中,如果朗讀者的審美感受和情感體驗被調動,鏗鏘婉轉的音調流入耳鼓,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浮現(xiàn)眼前,細膩深沉的情感激蕩心田,則朗讀者定會陶醉其中。
二、師生應高度重視朗讀教學
葉圣陶先生說:“吟誦的時候,對于討究所得的并不僅理智的理解,還有親切的體會,不知不覺間,內容與理法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一種可貴的境界?!贝蟛糠謱W生從來沒體會過這種境界。很多時候,就算在課堂上朗讀,它也只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過渡,學生齊讀之后便進入分析、探討,老師對朗讀本身沒有要求、沒有指導,學生也是被動地完成朗讀,沒有心靈的碰撞、情感的激蕩,也就不可能享受到閱讀帶來的愉悅。只有師生高度重視,與作品有心靈的碰撞、情感的激蕩,才能把朗讀當成一種享受。在動情的朗讀中,用心靈觸摸作品,喚起想象,讓情感流動。所以朗讀應引起師生的高度重視。
通過朗讀使學生領略語言美,在語文教學中老師講解固然很必要,但實際上很多時候,同學們是通過自己的朗讀體會語言美的。另外,語文教材中具有典型意境的文章很多,或明朗,或朦朧,或恬靜,或悲壯。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朗讀,展開想象,體會其中蘊涵的深遠的意境。在朗讀訓練中,應注意引導學生體會意境美。目前的語文教學比較重視詞義的落實、語法的規(guī)范、寫法的運用等,這固然有其科學性,卻忽略了人們在實際運用語言時,是很少完全依據(jù)詞句的理性含義或是一些語法規(guī)則的。再說朗讀有助于培養(yǎng)語感的整體性,由于目前的語文教學過分強調字、詞、句、段、篇、行文、邏輯、文采、寫法等,對文章進行庖丁解牛似的分析,使學生失去了直接、完整感受課文言語形式的機會,所以大部分學生對一篇文章,甚至是一段文字的整體把握能力較差,常常是只能瞻前不能顧后。
再者語感本身又具有情感性,即主體對言語內容的是非真?zhèn)魏脱哉Z形式的美丑所表現(xiàn)的情感震蕩。而朗讀不僅能增強學生對字句的理解,更能使學生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起到愉情悅性的作用。
三、掌握朗讀的方法
在課堂中,要盡可能讓學生多讀,通過讀體味文中的韻味。當然,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朗讀的指導。而指導朗讀時應注意強調以下幾點:一是要學生在朗讀時放得開,盡情投入;二是要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感情共鳴。教師要以嫻熟的朗讀技巧“示范”朗讀課文,開啟學生的心扉;教師在布置朗讀前對課文的講析盡量講究語言的抑揚頓挫,語調的變化、語言的美感給人的高尚精神享受常常使人樂此不疲;三是要融入感情,讀出作者表達的情感,當然這也要隨感受力的提高而逐步達到。相信在讀之中,學生定能對文字有一定的感悟;四是意象積累,誘發(fā)想象。文章中繪聲繪色的人物描寫、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都對學生有很大的感染力,都熔鑄著作者豐富的想象。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詞語,善于引導學生根據(jù)生動形象的文字描繪,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和生動形象的描述,從而誘發(fā)學生的再造想象。